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晓东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病毒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前C/C基因
  • 3篇肝炎
  • 3篇肝炎病毒
  • 3篇HEPG2....
  • 2篇细胞株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异质性
  • 2篇干扰素
  • 2篇干扰素作用
  • 2篇HEPG2....
  • 1篇遗传学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胰岛素抵抗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机构

  • 3篇浙江医院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6篇周晓东
  • 4篇王卫峰
  • 1篇佘丽君
  • 1篇陈其奎
  • 1篇郑培奋
  • 1篇陈海英
  • 1篇曾志勇
  • 1篇王连源

传媒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浙江医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肝细胞移植的细胞来源与适应证被引量:10
2003年
一、肝细胞移植的概念与细胞来源 肝细胞移植是将正常成年肝细胞、不同发育阶段肝细胞、肝潜能细胞、修饰型肝细胞以及相关生长刺激因子,通过不同途径移植到受体适当的靶位,使之定居、增殖,以至重建肝组织结构,并发挥主要正常肝功能的肝组织工程学手段.人们希望通过肝细胞移植来治疗某些先天性酶缺乏所致的代谢障碍性肝病和提高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疗效.
周晓东佘丽君
关键词:肝细胞移植细胞来源适应证酶缺乏症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2型糖尿病伴脂肪肝患者163例,2型糖尿病非脂肪肝患者63例怍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相关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比较两组临床和肝功能等指标。结果 2型糖尿病脂肪肝组,肥胖和高脂血症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体重指数优势比(OR)为4.392与2型糖尿病脂肪肝呈正相关,胰岛素敏感性指数OR为0.000、规则使用胰岛素治疗OR为0.058与2型糖尿病脂肪肝呈负相关。2型糖尿病脂肪肝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ALT<1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的异常率分别为16.0%、25.2%、52.8%和31.9%,对照组分别为3.2%、6.4%、36.5%和11.1%,x^2值分别为6.833、10.075、4.807和10.181,P值均<0.05。结论 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脂肪肝的独立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脂肪肝患者易发生血脂紊乱和肝功能损害。
陈其奎陈海英王连源曾志勇周晓东
关键词:2型糖尿病脂肪肝并发症胰岛素抵抗
HepG2.2.15细胞株中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异质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C基因的异质性来探讨在HepG2.2.15细胞体内是否存在HBV准种。方法依据Genebank中HBVayw亚型全基因序列,选择保守区域设计出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引物,自HepG2.2.1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扩增HBV前CC基因序列,克隆入pGEM-TEasy载体,挑选15个克隆测序以比较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测序发现HepG2.2.15细胞HBV前CC基因存在异质性,碱基序列之间的同源性大于93%,突变类型全部为碱基替换。结论HepG2.2.15细胞内存在HBV准种。
王卫峰周晓东
关键词:HEPG2.2.15细胞株病毒基因HBV遗传学前C/C基因
干扰素作用下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是导致HBV持续性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干扰素(IFN)临床治疗过程中,HBV突变株被检测到的概率增加[1],但突变株产生的机制目前存在着不同意见[2].通过体外研究IFN作用下HBV突变现象将有助于揭示IFN直接分子作用在HBV突变株产生过程中的意义,为探讨IFN致HBV C基因变异的多重机制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王卫峰周晓东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干扰素乙型肝炎病毒变异体外实验研究
干扰素作用下乙型肝炎病毒的变异机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体外研究干扰素-α2b(IFN-α2b)作用下乙肝病毒(HBV)突变机制. 方法:以不同浓度IFN-α2b反复作用于HBV分泌型HepG2.2.15细胞,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AFP,提取培养细胞上清中HBV基因组DNA,以聚合酶联反应扩增HBV C基因,克隆入pGEM-T easy 载体,鉴定后行测序分析. 结果: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培养细胞上清中AFP, 实验组AFP未见明显减少;序列分析表明,对照组前C/ C基因克隆有两种类型,同源性93%,有10个氨基酸的差别,其中6个氨基酸相比,氨基酸的性质相同; 实验组同样具有这两种克隆,其中优势株所占比例分别为12/15、14/14和9/15,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株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高剂量IFN 组出现了四个插入/缺失突变克隆,造成前C/C基因移框突变,其中C31-2插入突变发生在前C区,另外3个突变均发生在C区,与优势株相比平均同源性97%以上. 结论:在rhIFN-α高剂量条件选择下,能检测到HepG2. 2.15HBV前C/C基因插入或缺失突变株,突变株与优势株相比基因序列同源性平均在97%以上.
王卫峰周晓东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HEPG2.2.15细胞细胞上清聚合酶联反应前C/C基因
HepG2.2.15细胞株中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异质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C基因异质性来探讨在HepG2.2.15细胞体内是否存在HBV准种。方法依据Genebank中HBVayw亚型全基因序列,选择保守区域设计出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引物,自HepG2.2.15细胞培养上清中扩增HBV前C/C基因序列,克隆入pGEM-TEasy载体,挑选15个克隆测序以比较病毒的变异程度。结果测序结果发现HepG2.2.15细胞HBV前C/C基因存在异质性,碱基序列之间的同源性大于93%,突变类型全部为碱基替换。结论结果提示,长期培养HepG2.2.15细胞内有HBV准种共存,这种细胞模型内HBV异质性现象可能影响其在基因治疗等方面的应用。
王卫峰周晓东郑培奋
关键词:HEPG2.2.15细胞株基因异质性HBV准种前C/C基因全基因序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