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平坤

作品数:312 被引量:643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核科学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8篇期刊文章
  • 80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0篇医药卫生
  • 68篇生物学
  • 5篇核科学技术
  • 4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42篇细胞
  • 72篇基因
  • 44篇蛋白
  • 35篇DNA损伤
  • 31篇电离辐射
  • 31篇DNA-PK...
  • 30篇周期
  • 30篇细胞周期
  • 30篇DNA修复
  • 26篇肿瘤
  • 21篇DNA
  • 20篇染色
  • 17篇染色体
  • 16篇上皮
  • 16篇基因表达
  • 15篇射线
  • 15篇肺癌
  • 15篇癌变
  • 14篇增殖
  • 14篇支气管

机构

  • 264篇军事医学科学...
  • 32篇中国医学科学...
  • 30篇南华大学
  • 16篇安徽医科大学
  • 1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8篇中国疾病预防...
  • 7篇中国原子能科...
  • 7篇石河子大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解放军第30...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解放军第45...
  • 3篇北京放射与辐...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10篇周平坤
  • 81篇徐勤枝
  • 73篇隋建丽
  • 44篇王豫
  • 33篇吴德昌
  • 23篇陈英
  • 21篇安静
  • 21篇张士猛
  • 18篇白贝
  • 18篇胡迎春
  • 14篇丁库克
  • 13篇朱茂祥
  • 13篇黄波
  • 13篇顾永清
  • 12篇让蔚清
  • 12篇尚增甫
  • 12篇孙敬芬
  • 11篇关华
  • 11篇张学清
  • 11篇丁新民

传媒

  • 39篇中华放射医学...
  • 16篇军事医学科学...
  • 15篇中国生物化学...
  • 14篇癌变.畸变....
  • 10篇军事医学
  • 8篇毒理学杂志
  • 7篇辐射防护
  • 6篇生物化学与生...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辐射防护通讯
  • 5篇中国毒理学会...
  • 5篇中国毒理学会...
  • 4篇辐射研究与辐...
  • 4篇中国病理生理...
  • 4篇国外医学(放...
  • 4篇中国药理学与...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第七届全军防...
  • 3篇中华放射肿瘤...
  • 3篇生物化学杂志

年份

  • 3篇2020
  • 2篇2018
  • 7篇2017
  • 14篇2016
  • 14篇2015
  • 15篇2014
  • 21篇2013
  • 13篇2012
  • 24篇2011
  • 16篇2010
  • 20篇2009
  • 15篇2008
  • 13篇2007
  • 16篇2006
  • 38篇2005
  • 19篇2004
  • 10篇2003
  • 8篇2002
  • 11篇2001
  • 2篇2000
3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溴异香兰素BVAN08诱发肝癌细胞HepG2纺锤体损伤和有丝分裂灾变死亡被引量:3
2008年
研究香兰素衍生物中的6-溴异香兰素(BVAN08)对细胞纺锤体结构的影响及诱发灾变死亡的相关机制,为开发该化合物为新的抗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BVAN08作用后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纺锤体功能检测点实验和原位免疫荧光杂交实验分析细胞有丝分裂进程和纺锤体结构,Western印记检测BVAN08作用后相关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20~60μmol/LBVAN08作用后,HepG2细胞变圆不再贴壁生长、随后脱落死亡,具有浓度依赖性量效关系;明显诱导细胞G2/M期阻滞、导致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升高,并出现大量的非二倍体和多倍体细胞;破坏细胞纺锤体的结构,多中心体细胞显著增加;该化合物促使细胞周期转录调节因子FoxM1及其下游靶分子细胞周期蛋白B1和Cdk1的降解、阻止有丝分裂过程而导致有丝分裂灾变死亡。研究揭示BVAN08通过破坏纺锤体结构、诱发M期阻滞,导致细胞有丝分裂灾变死亡,FoxM1失活可能参与其作用机制。
张博王林王豫徐勤枝张士猛周平坤
关键词:FOXM1
c-Myc蛋白与DNA-PKcs作用位点的鉴定
DNA-PKcs是属于P13K家族成员的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与其它两个亚单位Ku70和Ku80共同构成DNA-PK复合物,参与DNA双链断裂的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过程。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DNA-PKcs在...
尚增甫徐勤枝安静王豫周平坤
文献传递
MicroRNA-107在肿瘤中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2015年
本文对microlLNA-107的作用以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研究。
宋南王晓雄周平坤张旭
关键词:肿瘤治疗
α粒子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中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辐射敏感性研究
目的:研究α粒子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中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辐射敏感性变化.方法:运用谷胱甘肽(GSH)和过氧化氢酶(CAT)试剂盒分别检测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α粒子照射BEP2D后第21代细...
苟巧胡迎春霍艳英周平坤苏旭张伟王春燕张翠兰吕慧敏齐雪松郝述霞佟鹏
关键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Α粒子抗氧化能力
DNA损伤修复蛋白复合体与修复功能机制
<正>DNA 分子是遗传物质基础,健康生命活动有赖于 DNA 结构的完整性。人类生存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种类繁多的基因毒性物质,对基因组完整性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受不同环境因子的作用,DNA 分子可产生多种形式损伤,与恶...
周平坤
文献传递
肿瘤细胞辐射抗性的分子基础及增敏措施研究
周平坤孙志贤孙伟建安静孙薏魏康隋建丽王林崔玉芳严雨倩王会平夏寿萱
技术领域:肿瘤的放射治疗领域。阐述了癌细胞辐射抗性的关键分子基础和主要监测指标为DNA 双链断裂(DSB)修复效率和损伤残留率,DSB关键修复蛋白DNA-PKcs在肿瘤细胞中异常高表达是主要贡献因素。针对DNA-PKcs...
关键词:
关键词:肿瘤细胞辐射抗性DNA损伤
NU7026对肝癌细胞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给研制新的抗癌和放射增敏药物提供理论依据,采用Western blot检测DNA-PKcs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NU7026对DNA-PKcs活性的影响,以彗星实验表达检测细胞DNA受损的情况,微核实验观察染色体损伤,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对细胞株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NA-PKcs在肝癌细胞中呈高表达,NU7026能抑制辐射所诱发的p-DNA-PKcs/S2056的活化,微核实验及彗星实验检测表明,NU7026能有效延长辐照后细胞的修复时间,并能明显降低放射后细胞的克隆形成率。提示NU7026对肝癌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DNA-PKcs活性有关。
黄波龙颖唐艳肖方竹让蔚清周平坤
关键词:放射增敏DNADNA修复
支气管上皮细胞辐射致癌模型中MTAP表达的调控方式研究
2007年
目的从基因组水平探讨BEP2D辐射致癌模型中MTAP基因表达降低的原因。方法培养和传代BEP2D和BERP35T-2细胞,提取基因组DNA;设计针对MTAP基因8个外显子的引物,PCR扩增方式观察MTAP有无纯合性缺失,并对PCR产物进行SSCP分析;选择9p21.3区的三个STS位点,PCR扩增分析该区域杂合性缺失的状况;设计针对MTAP基因CpG岛的MSP(Methylation-specified PCR甲基化特异性)引物,对基因组DNA进行硫化处理和纯化,PCR扩增以研究MTAP基因区域的杂合性缺失现象。结果在细胞中MTAP基因没有发生纯合性缺失和点突变,启动子区域亦没有甲基化调节现象;BERP35T-2细胞有杂合型缺失(Loss of Heterodeletion,LOH)现象,发生位置在RH99034。结论在致癌模型中MTAP基因的表达降低或丧失是因为MTAP所在的基因组区域发生了杂合性缺失,提示9p21.3区域的杂合性缺失可能是肺癌中发生的高频率事件。
李邦印张开泰霍艳英胡迎春徐勤枝周平坤吴德昌
关键词:BEP2D杂合性缺失MTAP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PIF1解螺旋酶相互作用蛋白
2013年
目的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筛选与人类PIF1解螺旋酶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以人PIF1蛋白PINT功能域(1~180氨基酸)和解螺旋酶模序(167~926氨基酸)为诱饵,与HeLa细胞cDNA文库杂交,筛选能与人PIF1蛋白不同功能域相互作用的蛋白。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一对一酵母回复性杂交及β-galactosidase实验等确定阳性克隆。结果 PIF1蛋白PINT功能域杂交共获得17个阳性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有3个阳性基因,它们分别是CCNDBP1、OTUD5、CAP1。而PIF1蛋白解螺旋酶模序未获得阳性克隆。结论 PIF1蛋白的PINT功能域对调控PIF1的生理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王攀王建校李珊珊刘晓丹王豫周平坤顾永清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蛋白质相互作用
早期快速反应基因5和Ku70与宫颈癌放疗敏感性及临床意义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究早期快速反应基因5( IER5)和Ku70在宫颈癌放疗中的表达,及其与放疗敏感性以及临床病理特征间的联系。方法采集35例Ⅱb~Ⅲb期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和放疗中累积放射剂量为2~6 Gy、10 Gy、20 Gy、30 Gy时的宫颈癌组织,应用蛋白质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ER5、Ku70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分析IER5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放射剂量为10 Gy、20 Gy、30 Gy 时 IER5的表达(0?818±0?678、0?981±0?734、1?637±0?817)显著高于放疗前(0?503±0?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26、3?516、6?919,P均<0?01),IER5的表达与放射剂量间成正相关(r=0?498,P<0?01),随剂量的增大而增大。当放射量为30 Gy时,Ku70的表达(0?494±0?304)高于放疗前(0?318±0?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9,P<0?05)。放疗前后,IER5与Ku70的表达呈正相关( r=0?558,P<0?05;r=0?344,P<0?01)。不同放射剂量下IER5的表达与肿瘤大小间存在交互作用( F=2?582,P<0?05)。结论 IER5可能通过与Ku70相互作用参与调控DNA损伤修复过程,从而影响宫颈癌放疗敏感性,IER5与Ku70有望成为宫颈癌放疗增敏治疗的新靶点。
刘洋吴玉梅赵辉田明于新平周平坤
关键词:KU70宫颈癌放疗敏感性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