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超民

作品数:9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中医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炎
  • 2篇气管炎
  • 2篇晚期
  • 2篇细胞
  • 2篇细支气管
  • 2篇细支气管炎
  • 2篇弥漫性泛细支...
  • 2篇化疗
  • 2篇泛细支气管炎
  • 2篇扶正
  • 2篇扶正固本
  • 1篇单胞菌
  • 1篇蛋白
  • 1篇电解质紊乱
  • 1篇毒副反应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因子
  • 1篇血症
  • 1篇生存期

机构

  • 5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吴超民
  • 3篇肖建
  • 3篇周磊
  • 2篇潘龙赐
  • 2篇段艳红
  • 2篇沈策
  • 2篇周锋
  • 2篇周建伟
  • 2篇林巍
  • 1篇王金金
  • 1篇邹汇菲
  • 1篇程增辉
  • 1篇计军
  • 1篇吴波
  • 1篇张翔
  • 1篇严学维
  • 1篇方永明
  • 1篇时宝忆
  • 1篇罗志兵
  • 1篇刘京京

传媒

  • 3篇国际呼吸杂志
  • 2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2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确诊为DPB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以慢性咳嗽、咳痰伴活动后气促为主诉,肺部听诊均闻及湿哕音,HLAB54均阳性,但冷凝集试验均阴性,肺功能均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1例经病理确诊,胸部影像见典型弥漫小叶中心性结节影,但无慢性鼻窦炎病史,口服阿奇霉素0.25g,隔日1次,治疗12个月后肺部病灶明显吸收;1例经临床确诊,胸部影像见典型弥漫结节影伴支气管扩张和间质性肺纤维化,既往有慢性鼻窦炎病史,口服阿奇霉素0.25g,隔日1次,治疗7个月后肺部病灶明显吸收;2例患者初期均长期误诊。结论2例患者具有DPB典型临床表现,但某些特征有别于一般日本DPB患者,2例病例均显示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DPB效果显著。
计军刘京京段艳红肖建周锋周磊吴波吴超民
关键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阿奇霉素
红霉素抑制A549细胞中鼻病毒14介导的白介素8和MUC5AC的分泌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红霉素是否对鼻病毒14(RV14)介导的细胞因子产生和气道黏液高分泌有抑制作用。方法EM预处理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3h后,用RV14刺激细胞,然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自介素8和细胞裂解液中黏液蛋白MuC5AC的浓度,并用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44/42MAPK信号分子变化情况。结果红霉素明显抑制RV14介导的白介素8和MuC5Ac的产生和分泌,并且对RV14介导的p44/42MAPK的激活也有抑制作用。结论红霉素可有效抑制RV14介导的细胞因子和黏液蛋白的产生和分泌,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断p44/42MAPK信号分子的激活来实现的。
吴超民罗志兵沈策
关键词:红霉素鼻病毒A549细胞MUC5AC白介素8
铜绿假单胞菌与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被引量:1
2008年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是一种小气道慢性弥漫性疾病,其确切病因不甚明确.部分学者认为DPB的发病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关,铜绿假单胞菌多种毒力因子如杀自细胞素、外毒素A、内毒素、弹性蛋白酶和鞭毛蛋白等在引起DPB气道感染损伤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铜绿假单胞菌密度感应信号系统参与调节这些毒力因子的基因表达过程。
吴超民沈策
关键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
扶正固本Ⅰ、Ⅱ号方结合化疗治疗肿瘤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扶正固本Ⅰ、Ⅱ号方结合化疗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治疗组(84例),分别给予单纯化疗和化疗结合扶正固本Ⅰ、Ⅱ号方治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临床症状控制率、生存质量、肿瘤缓解率、血液毒性反应)和1年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控制率为80.79%,对照组为58.33%(P<0.01);治疗组生存质量评分为(75.33±10.07)分,对照组为(68.31±8.75)分,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严重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1年PFS为(8.08±3.21)月,对照组为(6.17±3.89)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扶正固本Ⅰ、Ⅱ号方能提高肿瘤化疗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潘龙赐吴超民林巍严学维张翔周建伟
关键词:恶性肿瘤扶正固本化疗
颅咽管瘤伴术后晚期严重高钠血症1例
2010年
吴超民肖建时宝忆方永明
关键词:颅咽管瘤高钠血症电解质紊乱
扶正固本Ⅰ号方对肺脾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化疗副反应影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观察扶正固本Ⅰ号方对肺脾两虚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及化疗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化疗方案基础上加服扶正固本Ⅰ号方。对照组疗程12周,治疗组疗程13周。观察化疗所致毒副反应情况,比较血清中T细胞亚群(CD3^+、CD4^+、CD8^+等)及免疫细胞因子(IFN-γ、IL-10)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1)组间治疗后比较,CD3^+、CD4^+、CD4^+/CD8^+、CD4^+CD25^+Tre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T细胞亚群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较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升高,但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5)。(3)疗程结束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损伤分级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而肾损伤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组间各毒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损伤)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固本Ⅰ号方能够显著提高肺脾两虚型晚期NSCLC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潘龙赐吴超民葛婷刘志勇周磊程增辉邹汇菲王金金林巍周建伟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功能化疗毒副反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和痰液中表面活性蛋白D的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血清和痰液中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的水平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加重期COPD(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AECOPD)患者34例(A组)、稳定期COPD患者37例(B组)、有嗜烟史的健康人30例(C组)、无嗜烟史的健康人30例(D组)。分别检测4组血清和痰液中的SP-D水平,并分析AECOPD患者血清和痰液SP-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B、C、D组的血清SP-D水平依次为(165.09±16.72)、(126.48±15.64)、(72.85±8.62)、(54.70±7.29)ng/mL,痰液SP-D水平依次为(109.03±18.95)、(133.28±16.36)、(260.04±47.91)、(665.89±117.49)ng/mL;血清和痰液SP-D水平在4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患者的血清SP-D水平和痰液SP-D水平呈负相关(r=-0.698,P<0.05)。结论:AECOPD患者的血清、痰液SP-D水平呈负相关。血清、痰液SP-D水平的监测有助于临床AECOPD病情的评估。
段艳红杜春玲肖建周锋徐栋辉吴超民周磊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表面活性蛋白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