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有全

作品数:19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肝炎
  • 8篇重型
  • 8篇重型肝炎
  • 6篇生物人工
  • 6篇生物人工肝
  • 6篇混合型生物人...
  • 3篇血液
  • 3篇血液透析
  • 3篇乙型
  • 3篇纤维化
  • 2篇蛋白
  • 2篇血清
  • 2篇乙型肝炎
  • 2篇硬度值
  • 2篇伤寒
  • 2篇人工肝
  • 2篇人工肝治疗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型
  • 2篇免疫

机构

  • 19篇佛山市第一人...

作者

  • 19篇吴有全
  • 9篇刘全妹
  • 9篇罗红涛
  • 8篇张沛华
  • 8篇罗钻弟
  • 8篇白红莲
  • 7篇叶一农
  • 6篇李宗良
  • 5篇张瑞娴
  • 4篇钟锐兴
  • 4篇钟佩琴
  • 4篇龙辉
  • 4篇薛毅珑
  • 3篇郑雪莲
  • 2篇邹敏超
  • 2篇梁东
  • 1篇杨光
  • 1篇计勇
  • 1篇谭家驹
  • 1篇李炜煊

传媒

  • 5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新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6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白蛋白及外周血血小板改变与恙虫病病情轻重关系的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恙虫病病情与血清白蛋白及外周血血小板改变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59例恙虫病患者资料,观察血清白蛋白与外周血血小板的改变,分析二者改变与恙虫病病情的关系。结果:46例有血清白蛋白不同程度下降,39例外周血血小板不同程度下降,7例病情重患者二者均下降明显。结论:恙虫病并血清白蛋白与外周血血小板的下降较常见,且二者改变与恙虫病病情轻重有一定的相关性。
张瑞娴吴有全
关键词:恙虫病血小板白蛋白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并了解其安全性。方法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由血浆置换、血浆,血液灌流、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与猪肝细胞中空纤维管型生物人工肝构成的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2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56次...
罗红涛刘全妹张沛华吴有全钟佩琴罗钻弟薛毅珑
关键词:混合型生物人工肝重型肝炎
文献传递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05年
钟锐兴龙辉罗红涛梁东吴有全邹敏超白红莲李宗良
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近期疗效观察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肝脏纤维化治疗依从性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并了解其安全性。方法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由血浆置换、血浆/血液灌流、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与猪肝细胞中空纤维管型生物人工肝构成的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2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56次...
罗红涛刘全妹张沛华吴有全钟佩琴罗钻弟薛毅珑
关键词:混合型生物人工肝重型肝炎
不同教学模式在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教学模式在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方法将2014年2月-2017年6月在我院实习的90名免疫检验实习生作为本研究对象,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其分成A、B、C三组,每组均为30例,分别选择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B组、C组的考试总成绩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对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在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进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师资力量等因素;针对师资力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有限的医院,实施传统教学模式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更加有效。
张瑞娴吴有全郑雪莲
关键词:教学模式有效性
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分析与量化诊断标准探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征,探讨结核性脑膜炎量化诊断标准。方法:应用根据结核性脑膜炎特征建立的评分标准,对83例结核性脑膜炎、40例病毒性脑炎、43例化脓性脑膜炎进行回顾性测评和比较分析。结果:测评得分:结核性脑膜炎组18~40分,平均(30.6±5.5)分;病毒性脑炎组4~14分,平均(7.2±2.3)分;化脓性脑膜炎组9~17分,平均(12.7±2.2)分,结核性脑膜炎组与对照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综合量化评分方法有助提高结脑早期诊断水平。
李宗良吴有全梁东
关键词:结核脑膜炎评分
缓慢血浆置换与血液透析联合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
目的评价缓慢血浆置换联合猪肝细胞中空纤维型生物人工肝、缓慢血浆置换与血液透析联合猪肝细胞中空纤维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建立缓慢血浆置换(SPE)联合猪肝细胞中空纤维型生物人工肝(BLSS)、SPE 与血液...
罗红涛刘全妹叶一农张沛华白红莲吴有全罗钻弟
关键词:血液透析重型肝炎
文献传递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观察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并了解其安全性。方法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由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灌流、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与猪肝细胞中空纤维管型生物人工肝构成的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2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进行56次支持治疗,设同期住院病情相似的20例患者作对照组,仅用综合治疗方法。结果 20例患者中均有显著疗效,中毒症状明显好转,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内毒素明显下降,血氨明显下降。最终5例临床治愈出院,10例好转出院,1例接受肝移植,2例病情一度好转,自动出院,2例病情恶化死亡或自动出院。治愈好转率75%,有效率90%,不良反应少。对照组4例临床治愈,2例好转,14例死亡,治愈好转率3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有显著的支持治疗作用,耐受性良好,能明显提高重型肝炎的治愈好转率。
罗红涛刘全妹张沛华吴有全钟佩琴罗钻弟薛毅珑
关键词:混合型生物人工肝重型肝炎
多种组合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研究
目的构建三种组合方式的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HALSS),评价它们治疗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猪肝细胞中空纤维管型生物人工肝系统(BAL)为基础,构建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BAL的组合、缓慢血浆置...
罗红涛刘全妹叶一农张沛华白红莲吴有全罗钻弟
关键词: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血液灌流重型肝炎
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和胆红素等与肝硬度值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与肝硬度值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间隔1~33周分别检测瞬时弹性探测仪(Fibro-Scan)肝硬度值,及血清ALT、AST、GGT、ALB、GLO和TBIL等。分析两次肝功能指标值、年龄等与对应肝硬度值的相关性及两次肝功能指标变化值、两次检测间隔时间等与肝硬度变化值之间的相关性。以肝硬度变化值为因变量,以肝功能指标变化值及年龄和两次检测间隔周数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两次检测的GGT、ALB、TBIL与DBIL水平与肝硬度值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年龄、两次检测AST、GGT、GLO、TBIL与DBIL变化值与肝硬度变化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380、0.503、0.536、0.369、0.341、0.497;P<0.05)。两次检测间隔时间与肝硬度变化值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肝硬度变化值=0.4982×GLO变化值+0.4621×DBIL变化值(F=15.108,P<0.001)。结论炎症程度影响肝脏硬度值,但难以通过AST等校正Fibroscan测量值的方式来准确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
叶一农龙辉白红莲李宗良吴有全林小清刘英莲刘全妹
关键词:肝纤维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