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学思

作品数:246 被引量:1,576H指数:1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保健专项资金科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5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7篇心肌
  • 62篇动脉
  • 59篇冠状
  • 58篇冠状动脉
  • 55篇心力衰竭
  • 55篇衰竭
  • 43篇心病
  • 43篇冠心病
  • 39篇血管
  • 31篇预后
  • 25篇慢性
  • 25篇介入
  • 24篇心肌病
  • 24篇肌病
  • 23篇肥厚
  • 21篇动脉疾病
  • 21篇冠状动脉疾病
  • 20篇心肌梗死
  • 20篇慢性心力衰竭
  • 16篇血压

机构

  • 231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市心肺血...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安贞医院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西医学院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235篇吴学思
  • 73篇吕强
  • 68篇马长生
  • 57篇康俊萍
  • 52篇聂绍平
  • 51篇贾长琪
  • 50篇胡荣
  • 47篇韩智红
  • 45篇张崟
  • 41篇杜昕
  • 40篇董建增
  • 38篇吕树铮
  • 33篇刘晓惠
  • 32篇刘新民
  • 32篇陈方
  • 30篇姜腾勇
  • 19篇张维东
  • 18篇刘小慧
  • 17篇贺立群
  • 16篇周玉杰

传媒

  • 42篇心肺血管病杂...
  • 27篇中华心血管病...
  • 16篇中国介入心脏...
  • 15篇中华老年心脑...
  • 13篇中华内科杂志
  • 7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中国综合临床
  • 6篇中华老年医学...
  • 6篇临床心血管病...
  • 5篇中华医学会心...
  • 4篇中国循环杂志
  • 4篇中华实用诊断...
  • 3篇中国新药杂志
  • 3篇医师进修杂志
  • 3篇医学与哲学(...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心血管病学进...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9篇2010
  • 22篇2009
  • 23篇2008
  • 18篇2007
  • 34篇2006
  • 22篇2005
  • 14篇2004
  • 17篇2003
  • 9篇2002
  • 9篇2001
  • 8篇2000
  • 2篇1999
2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衰与房颤
心房纤颤同心力衰竭一样发生率逐年增加,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死亡率、住院率相应增加,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升高。临床中,心衰与房颤两者常常同时存在。许多疾病容易发展为心衰,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瓣膜病,这些病也是...
吴学思
关键词:心房纤颤关系辨析易患因素
文献传递
血脂康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1
1997年
为研究血脂康的降脂作用强度,对108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按血脂水平分层配对随机分组,53例服血脂康,55例服辛伐他丁作为对照。8周末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分别下降23.0%与23.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下降28.0%与29.5%,甘油三酯(TG)分别下降28.1%与29.5%。各自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1),但两组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血脂康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提示血脂康是与辛伐他丁疗效相似的国产高效血脂调节剂。
寇文怠陆宗良郭静萱李海燕薛士文李海燕吴学思薛士文
关键词:高血脂病药物疗法辛伐他丁
75岁以上老年患者不同血运重建策略的比较
目的了解行血运重建的高龄患者PCI与CABG的临床情况与预后的差异。方法 DESIRE(Drug-E— luting Stent Impact on REvascularization)为单中心注册研究,入选2001年7...
康俊萍马长生聂绍平吕强杜昕胡荣张崟贺立群高迎春刘新民贾长琪董建增刘晓惠吴学思
文献传递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肌钙蛋白T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肌钙蛋白T基因(TNNT2)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无血缘关系的102例HCM患者进行TNNT2基因突变筛查,其中家族性HCM患者与非家族性HCM患者各51例。结果家族性HCM患者发现TNNT2基因突变3例,其中1例14号外显子检出错义突变(编码区712位G-C),GAA→CAA,编码谷氨酸变为谷氨酰胺;2例9号外显子检出同义突变(编码区348位C-T),为ATC→ATT,均编码异亮氨酸;非家族性HCM患者未发现TNNT2基因突变。结论 HCM患者TNNT2基因突变率较低。
韩智红宋月洁姜腾勇汪烨任学军吴学思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肌钙蛋白T基因突变
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与关键:全程限钠被引量:3
2010年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随着对心血管疾病治疗方法的进展和人口寿命的延长,心衰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20余年来,心衰的药物治疗策略已从短期血液动力学或药理学措施转为长期修复性策略,即强调充分应用改善心脏重构和预后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β受体阻滞剂。
吴学思
关键词:疾病治疗方法心力衰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限钠Β受体阻滞剂
心肌声学造影指导下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评价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 (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HOCM)的即刻和长期疗效。方法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差、心功能 (NYHA)Ⅲ~Ⅳ级、静息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LVOTG)≥30mmHg或异丙肾激发试验LVOTG≥ 5 0mmHg 2 3例HOCM患者 ,施行心肌声学造影指导下的PTSMA术治疗。结果 :2 3例患者PTSMA术均获成功 ,无死亡病例。术后即刻心导管测LVOTG明显下降 ,由术前82 70± 2 5 .91mmHg降至 2 1.2 2± 2 1 95mmHg(P <0 .0 0 1)。术后对 19例病人进行了 3~ 18个月的随访 ,心功能NYHA分级由术前的 3.37± 0 .5 2降到 1.0 7± 0 .2 7(P <0 .0 0 1) ;超声心动图测LVOTG由术前的80 .0 9± 2 6 .5 8降到 2 6 5 5± 2 1 97mmHg(P <0 .0 0 1) ,室间隔厚度由术前的 2 3 86± 3 95mm减到 17 5 4±4 6 3mm(P <0 .0 1)。结论 :PTSMA术治疗HOCM患者的即刻和长期随访效果良好 ,创伤小 。
吴学思姜腾勇贾长琪吕强张崟栾姝蓉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心肌声学造影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介入疗法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间隔心肌消融术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HOCM)经皮间隔心肌消融术 (PTSMA)后即刻和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15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HOCM病人在心肌声学造影 (MCE)指导下完成PTSMA ,并经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评价。结果 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 (LVOTG)由术前( 77 93± 2 2 0 0 )mmHg即刻下降到 ( 14 8± 15 0 )mmHg(P <0 0 0 0 1) ,左室舒张末压即刻平均下降( 5 75± 2 87)mmHg(P <0 0 0 0 1)。平均 8 6个月 ( 6~ 2 0 )随访结果表明心功能 (NYHA)显著改善( 3 4± 0 5比 1 1± 0 4 ,P <0 0 0 1) ,心绞痛症状消失 ,运动耐量显著提高 ,血流动力学改善状况稳定。结论 PTSMA是HOCM病人治疗有效的非外科手段 ,中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姜腾勇吴学思贾长琪吕强张崟张英川
关键词:肥大性心肌病导管消融术随访研究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不稳定性心绞痛关系的探讨被引量:3
2002年
潘国忠吴学思韩智红康俊萍胡荣
关键词:肺炎衣原体感染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CHDUAP
重视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规范治疗被引量:48
2011年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高病死率一直被认为是其显著特征.1993年,Framingham心脏研究报道CHF的年病死率达21%.20世纪末,CHF的治疗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过去增加心肌收缩力为主的治疗模式,转变为目前以阻断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改善心肌重构为主的生物学治疗模式,即从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20世纪90年代研究显示: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β-B)显著改善CHF患者左室重构与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30%~40%.
吴学思胡大一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FRAMINGHAM心脏研究CHF患者药物Β受体阻滞剂心肌收缩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前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缓解心肌损伤的作用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心肌损伤标志物正常并择期PCI的的冠心病患者102例,包括稳定性心绞痛(SAP)4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58例,随机分为两组,大剂量组:术前3 d连续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小剂量组:予常规剂量10 mg。于术前及术后8 h、24 h测定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比手术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浓度;并对各指标在UAP和SAP不同人群中的变化进行分析。术后随访1个月了解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①术后8 h,两组cTnI、hs-CRP水平明显增高(P<0.05),术后24hCK-MB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大剂量组术后cTnI、CK-MB、hs-CRP水平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UAP患者中大剂量组的hs-CRP、cTnI、CK-MB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AP患者,大剂量组仅hs-CRP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前短期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的心肌损伤。
李菁米树华吴学思周芸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损伤阿托伐他汀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