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刚珂

作品数:25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荆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7篇理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9篇荧光
  • 7篇蛋白
  • 7篇荧光光谱
  • 7篇光谱
  • 6篇牛血清白蛋白
  • 5篇热力学
  • 5篇热力学参数
  • 4篇荧光猝灭
  • 4篇三维荧光
  • 4篇三维荧光光谱
  • 4篇紫外
  • 4篇猝灭
  • 3篇荧光猝灭光谱
  • 3篇紫外吸收
  • 3篇紫外吸收光谱
  • 3篇网络
  • 3篇无线
  • 3篇无线网
  • 3篇无线网络
  • 3篇吸收光谱

机构

  • 16篇荆州市中心医...
  • 10篇长江大学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荆州文物保护...
  • 1篇江陵县人民医...

作者

  • 25篇吴刚珂
  • 7篇颜承农
  • 6篇李俊立
  • 5篇刘义
  • 4篇王昌富
  • 3篇袁万博
  • 3篇彭长华
  • 3篇邓明凤
  • 3篇杨叶子
  • 2篇陈永玲
  • 2篇唐全
  • 2篇卢亚祖
  • 2篇王植雄
  • 1篇张万胜
  • 1篇李杨
  • 1篇张国明
  • 1篇李莉
  • 1篇肖美芳
  • 1篇张银汉
  • 1篇李勋

传媒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中国优生与遗...
  • 3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理化检验(化...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第十二次全国...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1篇199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ELISA技术流程中误差的系统研究及对策
李军江涛李俊立汪永红张国良袁琳王植雄卢亚祖李承彬吴刚珂
该研究首次从试剂盒使用前批检测限的检定、样本类型的比较、酶标试剂加入时机、微孔板洗涤和温育方式以及呈色条件等方面对ELISA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由于ELISA检测试剂厂家繁多,优劣不一,而且在运...
关键词:
关键词:ELISA
温度和浓度对镉离子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2015年
目的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镉离子(Cd2+)与人血清白蛋白在不同温度、浓度下的相互作用。方法温度为298 K、304 K、310 K、314 K时,在HSA中逐步加入Cd2+,分别测定各条件下HSA及混合样品的荧光光谱。结果随着Cd2+浓度的增大,HSA发射峰略有红移,荧光强度降低;随着温度增高,HSA猝灭程度加大;温度从298 K升至310 K时,KSV逐步减小,结合常数、结合位点逐步增大,而当温度升高至314 K时,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反而下降;反应中的焓变ΔH>0、熵变ΔS>0且吉布斯自由能变ΔG<0。结论 Cd2+对HSA荧光猝灭机制可能为静态猝灭和动态猝灭同时存在。温度升高至310 K时,Cd2+与HSA的作用增强,两者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而到314 K时则表现出动态猝灭的特征。
吴刚珂李俊立杨叶子訚璠袁万博
关键词:镉离子人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
荧光光谱法研究吲哚美辛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热力学特征被引量:11
2009年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吲哚美辛(ID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作用的光谱行为。结果表明,IDT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和热力学方程等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在25℃、31℃和38℃下,结合反应的生成常数KLB平均值为2.081×105L·mol-1、热力学参数平均值ΔHθ、ΔGθ和ΔSθ分别为-10.43kJ·mol-1、-31.13kJ.mol-1和67.94J·K-1;发现IDT与BSA结合可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复合物,其荧光猝灭作用更符合静态猝灭作用特征,作用力可能主要是静电力;同时探讨了IDT对BSA构象的影响。为研究IDT的毒理作用、生态环境效应和生物学效应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吴刚珂颜承农
关键词:吲哚美辛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法热力学参数
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对乙酰氨基酚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被引量:6
2007年
在模拟人体生理环境下,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简写作PTL)与牛血清蛋白(BSA)之间的相互反应。试验结果发现:由于非辐射能量转移引起的荧光猝灭,BSA的荧光强度因与PTL相互之间的结合反应而明显降低。按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方程对所得实际数据进行了处理,求得此结合反应的静态平衡常数(KLB)为2.592×103mol.L-1(297 K),其结合位置距212位色氨酸1.94 nm。根据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推断PTL与BSA之间的结合力为疏水作用力。
吴刚珂颜承农刘义
关键词:荧光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牛血清蛋白
荧光猝灭法定量检测镉离子浓度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应用荧光猝灭法研究镉离子(Cd2+)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结合特征及机理,确认荧光猝灭法定量检测镉离子浓度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荧光猝灭法测定4种温度(25℃、31℃、37℃、41℃)时、不同镉离子浓度下HSA的荧光猝灭情况,然后根据Stern-Volmer方程描述HSA的荧光强度与Cd2+的浓度、反应体系温度之间的作用规律以及作用参数,并推理Cd2+对HSA荧光的猝灭机理。结果固定HSA的浓度为1×10-5mol/L,Cd2+(浓度为0.67×10-3mol/L^4.67×10-3mol/L)对HSA的荧光猝灭程度随Cd2+浓度的增加而加大,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0),而且在4种温度中,随着温度的增加,猝灭常数越来越小。结论 Cd2+对HSA荧光的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且在一定条件下有规律地猝灭,所以可以运用荧光猝灭法定量检测镉离子的浓度。
李俊立杨叶子刘华荣吴刚珂
关键词:荧光猝灭人血清白蛋白
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的LIS开发与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文章介绍了应用系统的组成、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g/s)结构的系统优势;重点介绍了基于B/S结构的LIS开发中与HIS数据交换的四种方法:开放系统表结构、中间数据库、动态链接库和医疗信息交换第七层协定以及优缺点;目前广泛用于临床实验室仪器和计算机系统间通讯的国际标准规范LIS01-A2和临床实验室仪器和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规范LIS02-A2;最后介绍了采用医疗信息交换第七层协定进行区域LIS数据交换的可行性。
吴刚珂倪红英
CELL-DYN1600型血细胞计数分析仪质量控制处理系统的建立及全套试剂的研制
王昌富张国明吴刚珂彭长华李莉邓明凤王植雄
该课题利用CELL-DYN 1600型(美国)血细胞计数分析仪提供的RS-232串行异步通讯接口与计算机连接,建立了该仪器的质量控制资料处理系统,包括数据接收和处理,临床资料,结果查询,中文打印,质量控制和网络化服务等方...
关键词:
关键词:血液学
血液乙醇检验方法标准的修改建议被引量:2
2019年
GB19522-2010《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规定血液乙醇含量检验方法按照GA/T1073或者GA/T842。比较这2个行业标准可知其描述的检验原理、检验仪器及检验条件等基本相同,检验方法、结果报告、性能指标等内容实质上是一致的,仅在用词上略有变化,但是根据标准编写的相关要求,它们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都将用于参考的资料性内容编写在标准文本的正文中,有的资料性附录中包含了规定性内容;都未规范性地提出如何评价各实验室血液乙醇检验的质量等,这些缺陷造成了司法鉴定过程中的诸多不便。
李俊立彭长华彭长华陈邹阳李滔
镉与血清白蛋白作用机理研究
吴刚珂李俊立黄玉蓉倪红英杨叶子吴晶晶代婧袁万博肖美芳
课题名称:镉与血清白蛋白作用机理研究,编号:2012055,荆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研究开发类),研究起止年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对镉离子(Cd<'2+>)的研究多局限在环境工程、分析化学等领域,在检验医...
关键词:
关键词:白蛋白血浆蛋白质
嘧霉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热力学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嘧霉胺(Pyrimethanil,简称PMT)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简称BSA)结合作用的光谱行为.实验表明,PMT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和热力学方程等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在25~44℃温度范围内,结合反应的生成常数K_(LB)(平均值:3.512×104 L·mol^(-1))、热力学参数(平均值:ΔH~θ、ΔG~θ和ΔS~θ分别为-1.534 kJ·mol^(-1)、-26.77 kJ·mol^(-1)和82.01 J·K^(-1))和结合位点数(平均值:1.030);发现PMT与BSA可结合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复合物,其荧光猝灭作用更符合静态猝灭作用特征,作用力可能主要是静电力;同时探讨了嘧霉胺对BSA构象的影响.这为研究嘧霉胺的毒理作用、生态环境效应和生物学效应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吴刚珂颜承农刘义
关键词:嘧霉胺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热力学参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