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乐婷

作品数:19 被引量:378H指数:12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6篇水利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流域
  • 7篇东江流域
  • 5篇SWAT模型
  • 4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绿水
  • 2篇资源量
  • 2篇自然资本
  • 2篇景观
  • 2篇景观生态
  • 2篇径流
  • 2篇风险评估
  • 1篇氮污染
  • 1篇地理加权回归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安全
  • 1篇生态安全评价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效率
  • 1篇生态足迹

机构

  • 15篇辽宁师范大学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深圳市房地产...

作者

  • 19篇吕乐婷
  • 6篇江源
  • 6篇孙才志
  • 6篇郑德凤
  • 5篇彭秋志
  • 3篇康慕谊
  • 2篇朱正如
  • 2篇廖剑宇
  • 1篇刘锬
  • 1篇刘颖慧
  • 1篇任斐鹏
  • 1篇郑楚涛
  • 1篇郭媛媛
  • 1篇韩念龙
  • 1篇张金风
  • 1篇李泽阳
  • 1篇韩露
  • 1篇吴亚玲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2篇资源科学
  • 2篇水电能源科学
  • 2篇水资源保护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省际碳足迹广度、深度评价及时空格局被引量:26
2020年
借鉴三维生态足迹方法构建了碳足迹广度、深度测算模型,对吸纳碳排放所占用的自然资本流量、存量进行区分,核算了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碳足迹广度和碳足迹深度,并对其进行空间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①中国碳足迹广度受碳足迹和碳生态承载力的综合影响,由0.173 hm^2/人升至0.329 hm^2/人又降至0.301 hm^2/人;碳足迹广度高值区集中于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其自然资本流量尚未完全占用,低值区集中于东部沿海和中部,其自然资本流量已不足以补偿碳排放。②2008年起中国碳足迹深度突破自然原长1,数值由1.04升至1.42又降至1.31;研究期内碳足迹深度始终处于自然原长1的有10个地区,高值区集中于东部沿海和中部,尤其是上海可达298.83,以存量资本耗竭为主且生态持续性弱。吸纳碳排放所占用的流量资本和存量资本存在地域互补性。③中国碳足迹广度、深度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碳足迹广度H-H集聚区分布于东北和西北,该类集聚有减弱趋势;碳足迹深度H-H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且向中部扩散,该类集聚有增强趋势。通过引入碳足迹广度、深度两项指标对碳足迹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深化和完善,在碳排放对生态环境影响规模的刻画和表达上取得了较优于传统碳足迹的评价结果。
郑德凤刘晓星王燕燕吕乐婷
关键词:碳足迹自然资本空间自相关
土地利用变化对东江流域产流过程影响的定量评估被引量:12
2018年
基于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对东江流域的水文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分别采用1990年、2000年、2009年土地利用数据驱动模型,定量评价东江流域1990—2009年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文过程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出口月径流模拟率定期确定性系数R2为0.89,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NS为0.87;验证期R2为0.88,ENS为0.87,东江流域SWAT模型径流模拟精度较高;近年来流域林地、草地面积减少,园地、城镇用地、水域面积增加。(2)在此影响下,东江流域单位面积侧向流降低了9.66 mm、基流降低了4.86 mm,地表径流增加了8.26 mm、实际蒸发增加了6.40 mm、潜在蒸发增加了4.40 mm;径流总量共减少了6.38 mm。(3)地表径流、侧向流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在雨季更为敏感,实际蒸发、潜在蒸发及径流总量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在旱季更为敏感。
吕乐婷张杰江源江源郑德凤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水文响应SWAT模型东江流域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细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估被引量:74
2018年
以辽宁省细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985、1995年和2005年3个时期的Landsat TM及2015年Landsat OLI遥感数据,进行了细河流域土地利用解译,定量分析了流域近30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根据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将研究区划分为340个生态风险评价单元,基于地统计学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对1985—2015年细河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布特征及空间关联格局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自1985年以来,研究区的6种土地利用类型皆发生了变化,其中建设用地由于林地和耕地的大量转入增加最明显。(2)1985—2015年流域高、较高和中生态风险区面积增加,且向流域南部转移;低、较低生态风险区面积减少,且向流域北部集聚;流域整体生态风险呈增高趋势。(3)研究区各时期景观生态风险呈现正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上趋于集聚。人类活动干扰导致景观破碎,是影响该区域景观生态风险最重要的原因。
吕乐婷张杰孙才志王晓蕊郑德凤
关键词:土地利用
基于RUSLE模型的太子河流域土壤侵蚀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为分析太子河流域土壤侵蚀特征,基于GIS及修正后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对太子河流域1995~2015年土壤侵蚀状况进行时空评价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21年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06.12t/(km^2·a),其中2000年土壤侵蚀状况最轻;研究区侵蚀强度以微度侵蚀、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为主,主要发生在东部、北部、西南部等地区,流域侵蚀强度空间分布特征变化不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状况不同,植被遭受破坏、未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用地类型应列为水土保持的重点研究对象。研究成果可为深化了解土壤侵蚀模型、改善区域土壤流失状况及加强水土保持提供参考。
李赛赛朱正如吕乐婷郭珊珊
关键词:RUSLE模型土壤侵蚀土地利用
东江流域景观格局演变分析及变化预测被引量:43
2019年
以东江流域土地利用解译结果为基础,采用转移矩阵、移动窗口法和景观格局指数对 1990-2016 年对东江流域的景观格局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地形因子、交通通达度因子和限制转化因子采用 FLUS(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对流域未来景观格局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自 1990 年以来,研究区的 7 种土地利用类型皆发生了变化,其中建设用地由于林地和耕地的大量转入增加最明显。(2)1990-2016 年,流域景观破碎化呈现以河道为中心向东西两侧减小的趋势,景观多样性呈现流域上游小,下游大的趋势,且高值区在经济较发达的城镇地区。园地的景观破碎程度最高、林地的优势度减弱,城镇建设用地的集聚度增加。(3)2016-2042 年,流域各用地类型变化率不大,景观破碎化和多样性程度虽有增加但增长速度相对放缓。
吕乐婷张杰彭秋志任斐鹏江源
关键词:东江流域
中国大陆生态效率时空演化分析及其趋势预测被引量:44
2018年
基于水足迹理论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构建生态效率测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BM模型、标准差椭圆(SDE)方向分布模型、灰色动态模型,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对2000-2015年中国大陆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并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表征与预测。结果表明:(1)中国大陆生态效率从研究初期的中等水平降为研究末期的较低水平,区域间呈现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态势;空间上由研究初期的东、东北、中、西地带性分布转变为研究末期仅北京、天津、上海、广东保持完全有效。(2)造成中国大陆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资源环境成本投入、灰水足迹、土地投入及环境污染。(3)研究时期内中国大陆生态效率空间分布重心南北向移动速度快于东西向移动速度,移动路径呈"西北—东南—西北—东南"变化趋势;移动速度呈现"加快—降低—降低"的过程。空间分布范围经历了"分散—集聚"的过程,空间分布格局由东北—西南逐渐趋向于偏北—偏南格局。(4)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20年中国大陆生态效率空间分布格局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空间分布格局在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均呈收缩态势,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仍不明显。研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当前中国大陆生态效率的整体状况,预测结果可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郑德凤郝帅孙才志吕乐婷
关键词:生态效率SBM模型
东江干支流水体氮素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5
2013年
于2009年7月(丰水期)、2010年7月(丰水期)和2009年12月(枯水期)在东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水体进行了3次系统水样采集,通过实验测定分析了水体中各形态氮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东江干支流的氮素污染状况较为严重,TN平均浓度在(1.45~1.93)mg/L之间,整个干支流中IV-V类水体达42%;②不同季节期间水体中氮含量存在一定变化,表现为丰水期TN、DIN、NH4-N和NO3-N浓度均小于枯水期;③按水体中氮含量划分水质等级,可将东江干流分为5个区段:东江源头低值区河段、枫树坝水库上游高值区河段、新丰江水库上游中值区河段、惠州地区上游中值区河段、惠州地区下游高值区河段,干流河段氮浓度空间变化表现为"低值-升高-下降-维持-再升高"趋势;④枫树坝水库上游高值区河段的氮来源主要来自干流沿途的农业面源污染,而惠州地区下游高值区河段的氮来源主要来自生活和工业直排点源污染,其中又以秋香江、西枝江、淡水河、石马河、沙河等支流的输入为主体。
廖剑宇彭秋志郑楚涛吕乐婷江源康慕谊
关键词:东江流域氮污染水体污染源
近50年东江流域降雨径流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21
2013年
基于东江流域近50年降雨、径流数据集,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线性回归等方法,对流域的降雨、径流变化趋势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年尺度下,东江流域径流主要来源于降雨,而由于人为调控,径流量在年内分配趋于均匀化;②月尺度下,雨季径流对当季降雨响应更为明显,人类活动对径流影响则在旱季更为突出。随着时间推移,旱季径流逐渐由纯粹依赖降雨演变为更多由人工水库、闸坝等补给调控,即人类活动对东江径流的影响有增强趋势。
吕乐婷彭秋志廖剑宇江源康慕谊
关键词:降雨径流径流系数
基于MODIS数据的东江流域云干扰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为在更高精度水平上分析植被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增强去云降噪环节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以东江流域2001—2015年间MOD13Q1产品中的云标记信息为数据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分别从云干扰概率及其空间分布、云干扰像元消除率及其空间分布和云干扰持续时长季节差异3个方面分析了东江流域云干扰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该流域整体云干扰概率随合成时段加长而迅速降低;新增云干扰像元消除率随合成时段加长而先增加后减少;空间上南部城市化区域的云干扰持续时段相对更长,时间上夏季和春季的云干扰持续时段相对更长。该研究结果可为优选或开发更具时空适应性的植被指数时间序列数据去云降噪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彭秋志秦国玲吕乐婷吴亚玲
关键词:东江流域MODIS
基于InVEST模型的大连市产水量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研究大连市产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子,为该市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可视化的评估结果和依据。[方法]基于InVEST模型的产水量模块,探究1980—2015年大连市降雨、气温、潜在蒸散、实际蒸散及土地利用状况变化特征,定量研究1980—2015年大连市产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①1980—2015年期间大连市年均降水和潜在蒸散发不显著下降,年均气温和干燥系数显著增加,年均实际蒸散量显著下降。②研究期间大连市耕地、林地面积有所减少。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增加,主要由耕地转移而来。其他用地类型面积变化较小。③研究区平均产水量为226.36 mm,产水总量2.70×10 9 m 3。空间上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庄河市年均产水总量最大,达到1.10×10 9 m 3。[结论]研究区产水量的变化是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候变化是影响产水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土地利用变化对产水量的增加有轻微影响。
吕乐婷任甜甜李赛赛韩月驰
关键词:生态系统产水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