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蓁蓁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人民日报社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篇动因
  • 1篇多方互动
  • 1篇新闻
  • 1篇新闻策划
  • 1篇虚假报道
  • 1篇业态变革
  • 1篇拥抱
  • 1篇元年
  • 1篇智能体
  • 1篇中国范式
  • 1篇贴近
  • 1篇贴近读者
  • 1篇通事
  • 1篇媒体
  • 1篇媒体报道
  • 1篇酒后
  • 1篇酒后驾车
  • 1篇开门办报
  • 1篇互动
  • 1篇花木兰

机构

  • 3篇人民日报社
  • 1篇人民网

作者

  • 3篇叶蓁蓁
  • 1篇徐丹

传媒

  • 2篇新闻战线
  • 1篇全球传媒学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2
  • 1篇200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虚假报道的传播动因及治理思路被引量:1
2012年
"36"、"37"本是普通数字,却被一些网站编造为划分事故等级的"高压线",以此质疑各地政府瞒报事故死亡人数;"上访村长"钱云会之死,原本是一起简单的交通事故,却一度被网络和部分媒体报道成"警方参与的蓄意谋杀";河北大学学生李启铭酒后驾车肇事,警方求证其身份时,
叶蓁蓁徐丹
关键词:虚假报道动因交通事故媒体报道酒后驾车
贴近读者 开门办报 整合资源 多方互动——组织《弘扬奉献精神大家谈》专题报道的几点体会
2003年
主持人语:如今,报纸上的专题报道越来越多,这是纸质媒体扬长避短的体现。在互联网时代,报纸很难再以“快”取胜,而以“深”取胜,则被实践证明是提高竞争力、吸引读者“眼球”的有效途径。“深”与“专”往往又紧密相联,“专”有利于“深”,“深”有赖于“专”,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专题报道的两大特色。专题报道早已有之,在新闻媒体竞争激烈的今天,这种形式有了发挥作用的更加广阔的天地。一方面,专题报道的广泛运用为经验的概括提供了丰厚的实践基础;另一方面,推动实践又急切地呼唤着理论的提升。本期《前沿关注》讨论“专题报道的组织策划与版面制作艺术”,虽说这个题目并不深奥,但要讲出些“人人胸中有,个个笔下无”的道理来,也不那么轻而易举。假若你有从事专题报道的实践,或者对这个题目有所研究,那么请像本期专栏中的叶蓁蓁等5位作者这样也拿起笔来,为我们撰稿,写出你的体会,你的企盼,你的追求,你的发现……
叶蓁蓁
关键词:奉献精神新闻策划
智能体元年:拥抱业态变革,探索中国范式
2024年
2024年将是“智能体元年”。在此分享三个故事。故事一:当年,花木兰代父出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辗转一番才配齐行头。如今“百模大战”,人们却还需打开多个大模型或多个入口才能凑齐各种能力解决问题,像花木兰一样,有点辛苦。大模型的蓬勃,一定需要智能体的涌现。
叶蓁蓁
关键词:智能体中国范式花木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