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锡超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辽宁省人民政府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 3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知识
  • 3篇知识重构
  • 1篇知识论
  • 1篇人类中心主义
  • 1篇生态
  • 1篇生态技术
  • 1篇生态转向
  • 1篇视域
  • 1篇视阈
  • 1篇企业
  • 1篇主体性
  • 1篇协同分析
  • 1篇集群
  • 1篇集群培育
  • 1篇产学合作
  • 1篇产业集群
  • 1篇产业集群培育

机构

  • 6篇东北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辽宁省人民政...
  • 1篇沈阳广播电视...

作者

  • 7篇卢锡超
  • 1篇孙家成
  • 1篇王鹤瑾
  • 1篇纪占武
  • 1篇王迎春
  • 1篇陈凡
  • 1篇郑文范
  • 1篇罗爱军
  • 1篇秦艳艳

传媒

  • 3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科学学与科学...
  • 1篇科技成果纵横
  • 1篇中国经济与管...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产业技术扩散的知识重构研究
产业技术是技术演化到产业层面的存在形态,产业技术扩散是产业技术在产业中的转移和传播,其对产业布局、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成为主旋律的当代社会,从知识论的视角来研究产业技术扩散的内涵和规律,有其内在...
卢锡超
关键词:知识重构
文献传递
企业——大学研究中心的价值协同分析
2008年
企业——大学研究中心是产学研联合模式中的一种,从企业与大学之间的合作历史来考察,共建研究中心是一种新近兴起的合作模式,也可以看作是产学合作演进历程中的高级模式,其发端应该可以追溯到大学的第二次革命,即从大学有科研使命开始。现阶段大学已经开始了第三次革命,除了创造、传播知识和科研之外又增加了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责任,因此拓宽了大学与企业合作的范畴,从单纯的知识、人才的流动到技术成果的转移,甚至是区域创新空间的共同建设。
卢锡超罗爱军
关键词:协同分析产学合作
作为哲学事件的生态技术被引量:1
2010年
生态技术是现代文明演进的必然产物,生态技术的出现不单是一种新型技术形态的产生,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哲学事件。这种哲学事件体现在生态技术反映了近代以来占人类意识形态统治地位的主体性哲学的自我调整,其表现为:从无限主体性转变到有限主体性,从主体—客体二元对立转变到主体—客体融合共生,从片面、抽象的人类中心主义转变到完整、具体的人类中心主义,从对自然的一般筹划转变到深度系统的筹划。这种哲学事件的实质是人类现代文明的深化与完善。
王迎春卢锡超
关键词:生态技术主体性人类中心主义
基于知识重构的产业集群培育策略研究
2009年
资源禀赋型产业集群的生存空间越来搀小,基于知识重构的视角来研究产业集群的培育策略,强调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是依赖于产业技术知识的有效重构,而知识重构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建构适合于产业技术知识重构的产业语境,是形成产业集群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进路。
卢锡超秦艳艳王鹤瑾
关键词:知识重构产业集群
产业技术扩散的知识重构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产业技术是在产业语境中,按照特定的产业要求被重构为具有一种社会实践功能的复杂技术体系。产业技术扩散是一个知识转移的复杂过程,但并非是简单的复制或移植,而是一个技术-社会协同进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重构的过程,即在扩散的知识场域中实现产业技术与产业语境的相互重构,生成具有地方性的新的产业技术知识体系。
纪占武卢锡超
关键词:知识重构
论演化论视域下工程理念的生态转向与实现被引量:1
2014年
工程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实践活动,历史久远,受众广泛,影响巨大。立足工程理念演化视角,可将工程划分为古代工程、传统工程、生态工程,工程理念相应表现为"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和"尊重自然",并在价值性上逐步趋向合理的"多元价值契合"。现阶段在向生态工程转向演进的过程中,推动实现策略可归纳为三个维度:将人类与自然共生确立为生态工程理念原则;健全生态立法与补偿机制,奠定生态工程的制度保障;推动公众理解与参与工程,构建生态工程的文化涵养。
孙家成郑文范卢锡超
关键词:生态转向
知识论视阈下的产业技术被引量:6
2008年
产业技术是技术演化到产业层面的存在形态,从知识论的视角来看,产业技术是复杂的技术知识体系,是在产业语境中被重构的具有地方性特征的知识体系,产业技术的知识是由主导技术知识、共性技术知识和产业语境知识构成的。承认产业技术知识的地方性意味着反对普适性,强调产业技术知识是在产业语境中生成并得到辩护的,但这并不限制知识的增长和转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认识产业技术知识地方性和开放性的统一,是对产业技术内涵的理性认识。
卢锡超陈凡
关键词:知识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