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桢

作品数:112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4篇文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艺术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6篇诗歌
  • 17篇新诗
  • 15篇文学
  • 12篇文化
  • 11篇都市
  • 10篇抒写
  • 9篇城市抒写
  • 8篇写作
  • 7篇诗学
  • 7篇女性
  • 7篇小说
  • 6篇意象
  • 6篇中国新诗
  • 5篇代文
  • 5篇现代诗
  • 4篇当代诗
  • 4篇新世纪诗歌
  • 4篇叙事
  • 3篇当代诗歌
  • 3篇行旅

机构

  • 96篇南开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96篇卢桢
  • 5篇罗振亚
  • 1篇何平
  • 1篇黄平
  • 1篇刘波
  • 1篇吴聪聪
  • 1篇李斌
  • 1篇张柱林
  • 1篇刘阳扬
  • 1篇唐诗人
  • 1篇蒋登科
  • 1篇黄伟林
  • 1篇杨庆祥
  • 1篇金理
  • 1篇陈爱中
  • 1篇王威廉
  • 1篇马新朝
  • 1篇李少君
  • 1篇樊迎春

传媒

  • 9篇群言
  • 7篇南方文坛
  • 6篇诗探索
  • 4篇文艺争鸣
  • 4篇当代作家评论
  • 4篇扬子江(诗刊...
  • 3篇文艺评论
  • 3篇中国图书评论
  • 2篇小说评论
  • 2篇文艺研究
  • 2篇诗刊
  • 2篇天津社会科学
  • 2篇当代文坛
  • 2篇中国现代文学...
  • 2篇中国诗歌研究...
  • 2篇现代中国文化...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江汉论坛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10篇2022
  • 6篇2021
  • 10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70后”诗歌中的城市空间
2014年
"70后"诗歌文本中凝聚了诸多诗人对城市情境采撷、勾勒乃至描绘的共性视线交集,诗人多以当代都市为触媒,探询深藏于城乡文化之间的个体经验。一些诗人以怀念"文化乡土"的姿态,抒写对城市文化经验的不适应感,对其带给现代人的诸多束缚和制约进行揭露与批判;还有一类诗人能够放松心态,将城市视为文化母体和诗意诞生的源泉,在"物欲"和"孤独"的日常性主题中纵情诗意,捕捉凡俗生活中的瞬间心理经验,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化写作"。
卢桢
关键词:城市抒写
从罗门到林燿德——台湾都市诗的话语演变
在论及台湾新诗时,张我军的《乱都之恋》作为台湾新文学史的处女诗集,无疑具有奠基石般的地位,其中蕴涵的反抗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的时代精神,也成为"五四"新文学运动在台湾传薪接续的明证。不过,在诸多论述中,我们很少能够感受...
卢桢
文献传递
简约而不简单:新世纪“截句”写作论被引量:2
2017年
近来兴起的"截句"写作在形式布局、诗学运思,以及美学生成上都与新诗中的"小诗"一脉相承,并形成对话,其短小轻快、言近旨远的特质又承续了古典诗歌的抒情传统。通过对生活瞬间的凝盼、体味与思索,诗人从表层的偶发动作找到介入深层意义结构的渠道。"截句"写作为未来的诗歌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要从诗学行为层面沉潜至独立的美学层面还需时日,不宜过早定论。
卢桢
关键词:新世纪文学蒋一谈
行走的诗学与新南方写作的域外生成
2023年
按照学界对新南方写作的普遍理解,这一行动力概念在地域上以两广、福建、海南等中国南方沿海省份为主体,同时延伸至台港澳地区、东南亚的华语文化圈,并不断向更为广阔的“世界南方”拓展,形成富含多维文化因子的整体性话语。其整体性想象的实现,至少需要经由两条路径:一是根植于“南方”实感生存体验和文化心理认同,不同地域的作家频繁调用地域文化要素、自然意象、人文风俗,建构他们所经历并理解的南方故土;二是采取跨地域、跨文化的想象方法,通过真实的地理行走或虚拟的神思漫游,以先在的南方知识触碰、渗透、融合其他地域空间(尤其是异国空间)内的文化要素,使“文学南方”的诸多元素在跨域互动和世界文学语境中融汇出整体性的文化品貌。
卢桢
关键词:沿海省份心理认同文学语境跨地域自然意象
都市文化与中国现代诗歌的语体建构被引量:1
2014年
现代诗人通过抒写都市及都市人的生存意识,拓展了诗歌的象征系统和精神空间;同时,诗人对都市空间、运动和变化的反映,也为新诗语体的生成与建构起到了"塑形"的作用。在都市文明的影响下,一部分新诗人率先建立起和现代都市风貌、速度、节奏相对应的语体结构,成为新诗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质。
卢桢
关键词:都市文化中国现代诗歌都市意象语言节奏
早期新诗人的海外风景体验与文学书写被引量:2
2022年
海外风景体验高度参与了早期新诗人“体验”现代性的生成过程,为写作者的外部感觉经验、内在心理经验以及诗歌表达经验之间的联络与转化建立起有效的通路。异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拓展了诗人认知风景的视域,受传统风景观念与域外旅行理念的双重激发,他们确立了蕴含比较意识的文化视野,并通过古典诗学传统、故国乡土记忆、异国文化视角和民族国家观念这四种滤镜,实现了观景“装置”的更新。体现在述景策略上,诗人时常以“旅行者”的形象选择、组织视觉信息和想象素材,既从多视点拟现真实立体的风景,又注重由“旅行”所指涉的漫游、漂泊等心理体验出发,将其沉淀为一类稳定的象征模式,从而扩大了早期新诗中写景一脉的表现范畴,对后继者产生了深刻影响。
卢桢
关键词:乡土记忆视觉信息异国文化早期新诗文学书写心理体验
都会与田园的经验遇合:新诗审美的一个向度被引量:1
2013年
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中指出:"城乡的划分一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显著特点。"无论是从哲学还是文学想象等多层面上,它都对诗人的创作产生过不可忽视的影响。吴思敬在论述新诗百年发展时也说过:"新诗从诞生以来。
卢桢
关键词:文学想象意象群城市诗中华民国史山水田园诗
“穆旦与百年中国新诗: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九届研讨会”综述
2016年
为全面阐释穆旦的为诗为人之道,梳理穆旦研究的学术脉络,对穆旦研究这一'显学'进行学理估衡,同时深入总结百年新诗的经验和教训,进而为繁荣当下诗歌创作提供助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南开大学穆旦新诗研究中心于2016年6月18日至19日在南开大学举办了'穆旦与百年中国新诗: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九届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余位专家齐聚南开。
卢桢
探秘森林深处的布拉索夫
2019年
特兰西瓦尼亚在罗马尼亚语中的意思是'森林深处',此地多为山区,群山间星罗棋布着座座小城,规模最大的是布拉索夫—中欧保留中世纪文明最集中的城市,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的首府,爱尔兰作家布莱姆·斯托克笔下的吸血鬼之都。布拉索夫以经受火焰洗礼的黑教堂为中心,至今还保留着中世纪的街道景象,只是修缮不力,逢着阴天,便显得格外破败,仿佛一页生霉的老明信片。游客们来到布拉索夫,中心目的大概都只有一个--追踪中世纪的要塞,特别是那充满了强烈传说色彩的吸血鬼城堡。
卢桢
关键词:斯托克
批评是一场旅行
2022年
在《恶之花》的终篇《远行》中,波德莱尔写下“到未知世界之底去发现新奇”。身居深渊之底,无论地狱还是天堂,那种“发现”异质经验的可能,正是我们不断追逐旅行的动力。这句诗如箴言一般,给予文学批评者某些重要的启示。他可以把自己理解为旅行者,视批评为一场内蕴丰富的旅行。为了准备这场旅行,他理应调动所有的理论装备,充分激活感受的能力,栖身于文本的细致结构和内部肌理之间,揣度文学应然的理想风貌。
卢桢
关键词:波德莱尔旅行者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