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桂兰

作品数:74 被引量:376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8篇医药卫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2篇病毒
  • 33篇流感
  • 17篇流感病毒
  • 14篇儿童
  • 12篇球菌
  • 10篇基因
  • 10篇A组链球菌
  • 9篇蛋白
  • 9篇抗体
  • 9篇甲型
  • 9篇病原学
  • 8篇疫情
  • 8篇流行病
  • 8篇流行病学
  • 7篇血凝素
  • 7篇进化分析
  • 6篇单域抗体
  • 6篇猩红热
  • 6篇血凝
  • 6篇乙型

机构

  • 73篇北京市疾病预...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市预防医...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3篇北京市通州区...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市朝阳区...
  • 2篇北京市顺义区...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市延庆县...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 1篇北京市海淀区...
  • 1篇北京市怀柔区...
  • 1篇北京市西城区...

作者

  • 73篇卢桂兰
  • 60篇王全意
  • 54篇彭晓旻
  • 54篇杨鹏
  • 52篇张代涛
  • 50篇石伟先
  • 45篇刘医萌
  • 44篇崔淑娟
  • 37篇赵佳琛
  • 28篇潘阳
  • 18篇吴双胜
  • 16篇张莉
  • 12篇梁慧洁
  • 11篇孙瑛
  • 11篇黄芳
  • 9篇吕燕宁
  • 9篇马春娜
  • 8篇庞星火
  • 7篇严寒秋
  • 7篇陈丽娟

传媒

  • 11篇国际病毒学杂...
  • 6篇中国卫生检验...
  • 5篇疾病监测
  • 5篇中华实验和临...
  • 4篇中华预防医学...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中国病毒病杂...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公共卫生与预...
  • 3篇国际检验医学...
  • 3篇首都公共卫生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6篇2023
  • 1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7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变异位点的引物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变异位点的引物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SARS‑CoV‑2的变异位点的检测方法,所述的检测方法将特异性引物组合物、单碱基延伸反应以及基质辅助激光...
张代涛黄瑛张新沈玲羽潘阳梁志超冯兆民李夫吕冰崔淑娟刘医萌赵佳琛彭晓旻卢桂兰石伟先杨鹏王全意
2016-2017年北京市A组链球菌耐药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2016—2017年A组链球菌耐药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市2016—2017年16个区分离到的A组链球菌,定量测定青霉素和红霉素等12种抗生素对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共对243株A组链球菌进行耐药性检测,菌株对头孢噻肟、青霉素、美洛培南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均为100%;对头孢吡肟、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均为99.18%;对左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97.53%和90.95%;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敏感率分别为1.65%、2.06%和2.88%。结论北京市A组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等仍维持较高的耐药率,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保持敏感,青霉素仍为治疗该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张代涛杨鹏杨鹏张奕马春娜卢桂兰刘医萌赵佳琛王全意
关键词:A组溶血性链球菌药敏试验最低抑菌浓度
2021-2022年流感监测季北京市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特性和抗原性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2021-2022年流感监测季北京市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BV)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基因特性、抗原性及与流感疫苗组分株的匹配性。方法:采集2021-2022年流感监测季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illness, ILI)咽拭子样本经MDCK和鸡胚培养分离流感病毒,提取病毒核酸后测序。应用MEGA5.0进行病毒HA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采用maximum likelihood方法构建HA基因的遗传进化树,在线预测N-糖基化位点。SWISS-MODEL同源建模,建立BV毒株HA的蛋白质三维空间模拟图。通过血凝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HI)试验,进行毒株的抗原性分析。结果:共收集402株BV毒株,选取58株测序获得HA基因全长序列,与本年度的疫苗组分BV株(B/Washington/02/2019)HA基因相比较显示,有27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其中11个变异位点位于4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遗传进化树分析显示:3个进化分支的毒株共同流行,其中54株(54/58,93.10%)HA基因位于Clade 1A.3a2分支,2株(2/58,3.45%)位于Clade 1A.3a1分支上,2株(2/58,3.45%)与2021-2022年度疫苗组分BV株在同一分支Clade 1A.3。其中2株相对于疫苗组分BV株增加一个197位糖基化位点,其余56株的糖基化位点未发现变化。抗原性分析结果显示:35株为疫苗组分BV株的类似株(35/58, 60.34%),23株为低反应株(23/58,39.66%)。结论:2021-2022流感监测季有3个进化分支的BV毒株在北京市人群中共同流行,其中Clade 1A.3a2毒株为优势株(93.10%),且与疫苗组分BV株进化距离有一定的偏离;占比近四成(39.66%)的毒株为疫苗低反应株。本研究结果提示,持续监测流感流行毒株的变异,及时为疫苗组分株筛选提供实验室依据,是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基本技术保证。
卢桂兰崔淑娟赵佳琛刘医萌石伟先冯兆民潘阳张代涛杨鹏王全意彭晓旻
关键词:乙型流感病毒HA基因抗原性分析
北京市2021年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流行特征与血凝素基因变异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掌握2021年北京市流感流行特征及乙型Victoria系(简称BV)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基因、抗原性变异情况, 为北京市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北京市2021年1—11月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并随机抽取15株BV流感病毒, 通过HA基因扩增测序, 分析其基因变异和进化特征。结果研究期间共收集流感样病例样本16 097份, 其中核酸检测阳性208份, 经型别鉴定BV流感病毒205份(98.56%)、乙型Yamagata(简称BY)系流感病毒3份(1.44%)。15株BV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与疫苗株B/Washington/02/2019相比, 核苷酸相似度为98.39%~98.75%, 氨基酸相似度为97.86%~98.40%。基因进化分析显示15株BV流感病毒均分布于Clade1A.3a2分支, 与疫苗株相比存在多位点变异。15株BV流感病毒有11个糖基化位点。1株(6.6%)为疫苗株的低反应株。结论 2021年北京市监测到的流感病毒中BV流感病毒占绝对优势, 其HA基因位点多处发生变异, 提示对该亚型变异的持续监测至关重要, 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赵佳琛卢桂兰马春娜刘医萌彭晓旻崔淑娟吴双胜王全意杨鹏石伟先
关键词:乙型流感病毒基因变异进化分析抗原性疫苗株
2007—2012年北京市流感样病例和流感病原学监测被引量:74
2013年
目的阐明2007—2012年北京市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特征和病原学监测结果。方法使用“北京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中二级以上医院流感样病例数和百分比的周数据以及流感病原学监测周数据,分析流感样病例发病趋势和流感病毒构成情况。结果2007—2012年,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共监测流感样病例3,045,527例,其中流感样病例百分比2.11%。期间共检测标本49,868件,检出阳性标本8,289件,其中甲型H1N1亚型573件(6.91%)、甲型H3N2亚型2,578件(31.10%)、甲型H1N1流感2,021件(24.38%)、B型Victoria系945件(11.40%)、B型Yamagada系681件(8.22%)。各年度流感病毒亚型构成不同:2007—2008年度主要为B型Yamaga—da系(60.36%)和甲型H3N2亚型(23.68%),2008—2009年度为甲型H1N1亚型(78.63%),2009—2010年度为甲型H1N1流感(40.28%)和甲型H3N2亚型(20.29%),2010—2011年度为甲型H3N2亚型(64.34%)和甲型H1N1流感(23.44%),2011—2012年度为B型Victoria系(57.28%)、B型Yamagada系(20.80%)和甲型H3N2亚型(18.66%),2012—2013年度为甲型H3N2亚型(77.40%)和甲型H1N1流感(20.36%)。结论近年来,甲型H1N1亚型、甲型H3N2亚型、甲型H1N1流感、B型Victoria系和B型Yamagada系均有流行,且各年度优势毒株不一。
吴双胜杨鹏石伟先卢桂兰彭晓旻张代涛刘医萌赵佳琛张莉段玮郑阳张漫马春娜王全意
关键词:流感流感样病例
2017年北京市健康成年人血清中季节性流感抗体水平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健康成年人季节性流行性感冒(流感)免疫水平的检测,为流感流行趋势进行预测预警和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4月对北京市6个区(县)随机选取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清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H1N1)、甲型H3N2亚型(H3N2)、乙型Victoria系(BV)、乙型Yamagata系(BY)流感病毒抗体检测,比较不同组间的抗体阳性率及几何平均滴度(GMT)水平。结果共调查1 163人,其中645人携带≥1种抗体阳性,总体阳性率为55.46%;H1N1、H3N2、BV、BY阳性率分别为25.62%、44.88%、1.98%和3.53%;H3N2抗体的GMT最高(1∶24.75),BV抗体GMT最低(1∶5.67),各亚型抗体阳性率及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成年男性H3N2、BV、BY抗体阳性率及H3N2抗体GMT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来源人群H1N1、H3N2抗体阳性率及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H1N1、H3N2、BY抗体阳性率及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其中≥60岁老年组H3N2、抗体阳性率及GMT最高,18~29岁青年组H1N1、BY抗体阳性率及GMT最高;过去1年内有接种史组H1N1、H3N2、BY抗体阳性率及GMT均高于无接种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健康成年人中BV、BY抗体阳性率较低,导致流感暴发的风险较大;影响不同亚型流感病毒抗体水平的影响因素略有不同,疫苗接种等因素与抗体阳性存在相关性。
石伟先吴双胜孙瑛崔淑娟卢桂兰彭晓旻刘医萌张代涛赵佳琛邹林高洁周景林王全意杨鹏
关键词:健康成年人抗体
一种针对新冠病毒omicron株S蛋白的单域抗体VHH-1及编码序列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新冠病毒omicron株S蛋白的特异性单域抗体及VHH‑1的基因序列和编码序列,同时还公开了omicron株单域抗体能够在真核细胞中高效表达,可应用于新冠病毒omicron株检测试剂的研发及靶向治疗。
崔淑娟刘医萌赵佳琛彭晓旻卢桂兰石伟先冯兆民徐晖潘阳张代涛杨鹏王全意
EARS在北京市流感大流行预警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阐明累积和法用于北京市流感暴发预警的有效性。方法:应用基于累积和算法的早期异常报告系统(early aberration reporting system,EARS)对北京市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进行预警分析,以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作为判断流感高峰来临的金标准。结果:2009年至2010年北京市共有421家医院开展了流感样病例监测,7家网络实验室开展了流感病原学监测。2009年6月至2010年4月,421家医院的平均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为2.56%,共在11家医院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19 262份,分离流感病毒5 045株,以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主。使用累积和法对北京市二级以上医院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较好地预警了流感高峰的来临。结论:应用累积和法对北京市流感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高效准确地对流感高峰进行预警。
张代涛杨鹏张奕张莉彭晓旻石伟先卢桂兰梁慧洁刘医萌刘民王全意
关键词:流感疾病暴发流行疾病报告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一起聚集性发热疫情的病原鉴定与溯源分析
2023年
目的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简称新冠感染)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北京市丰台区某幼儿园聚集性发热疫情的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鉴定和基因特征分析。方法 2021年4月对北京市丰台区某幼儿园一起聚集性发热疫情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调查分析,并采集患儿咽拭子样本,提取病毒核酸后,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和其他常见的呼吸道病毒筛查;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扩增人偏肺病毒G蛋白基因序列,应用BioEdit进行病毒G蛋白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分析,采用MEGA 5.0软件构建G蛋白基因的遗传进化树并分析人偏肺病毒分子分型特征。结果 该起疫情历时8 d,同一班级累计出现16例病例,班级罹患率53.3%(16/30)。共采集12份患儿的咽拭子样本,所有样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呼吸道多病原检测结果显示:12份患儿样本中,6份为人偏肺病毒单一核酸阳性,另外1份为人偏肺病毒和腺病毒混合感染。获得2株G蛋白基因序列,序列比对分析为B2型人偏肺病毒。疫情株G蛋白基因序列与2016年日本流行株(LC337940、LC337935、LC1922349等)序列同源性为96.73%~98.01%。与2019年国内山东青岛株(OL625642、OL625644)、河南省流行株MN944096,核苷酸同源性达98.40%以上;和B2型人偏肺病毒参考株AY297748比较,161~166位点含EKEKEK 6个氨基酸序列插入。结论 此次聚集性发热疫情的病原体为B2型人偏肺病毒,疫情株与2016年日本株、2019年国内山东青岛、河南株高度同源。在新冠感染常态化防控期间,仍需加强呼吸道病原学监测工作。
段玮刘医萌赵佳琛彭晓旻石伟先崔淑娟张代涛张莉杨鹏王全意卢桂兰
关键词:人偏肺病毒G蛋白
一起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对2009年11月下旬北京市延庆县一封闭式管理的集体单位暴发的一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方法 采集患者咽拭子标本,用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新甲型,季节性甲1、季节性甲3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核酸检测.对ct<30的阳性标本进行全长NA基因编码区扩增、克隆、测序及进化树分析.结果 27份标本有22份(81.48%)real-Time RTPCR为新甲型H1N1阳性;暴发株全长神经氨酸酶(N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99.9%和99.8%,与A/Tomsk/05/2009(H1N1)序列同源最高达100%,且NA的酶活性位点及其周围辅助位点、糖基化位点未见氨基酸替换现象.结论 此次暴发疫情主要由同一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毒株传播所致;同一病毒株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域流行;高度保守的NA基因氨基酸序列是抗流感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
卢桂兰严寒秋张新张良军张曙光任淑敏田丽丽杨鹏黄芳王全意庞星火
关键词:流行病学神经氨酸酶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