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娜

作品数:28 被引量:450H指数:9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经济管理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碳排放
  • 6篇低碳
  • 5篇低碳技术
  • 3篇低碳技术创新
  • 3篇土地利用
  • 3篇技术创新
  • 3篇STIRPA...
  • 3篇城镇化
  • 2篇制造业
  • 2篇中国制造业
  • 2篇生命周期评价
  • 2篇生命周期评价...
  • 2篇施肥
  • 2篇施肥技术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脱钩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建筑
  • 2篇建筑业

机构

  • 21篇江苏大学
  • 10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常州大学
  • 1篇江苏大学京江...

作者

  • 26篇卢娜
  • 9篇冯淑怡
  • 7篇曲福田
  • 7篇王为东
  • 2篇赵晶
  • 1篇李丫丫
  • 1篇彭永涛
  • 1篇陆华良
  • 1篇孙华平
  • 1篇邵雪兰

传媒

  • 5篇中国人口·资...
  • 3篇低碳经济
  • 2篇当代经济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中国经贸导刊
  • 1篇生态经济
  • 1篇中国集体经济
  • 1篇技术经济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教育进展
  • 1篇环境保护前沿
  • 1篇现代管理
  • 1篇可持续发展
  • 1篇中国生态经济...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D要素价格扭曲对中国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全球价值链地位视角
2022年
文章选取2003~2014年的中国制造业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的创新效率,通过构建包含进口中间品的C-D生产函数测量了R&D要素价格扭曲,进一步从全球价值链地位视角实证分析了R&D要素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R&D要素价格扭曲抑制了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在与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交互作用下,R&D劳动力和进口中间品价格扭曲会负面影响创新效率,而R&D资本价格扭曲会正面影响创新效率;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R&D要素价格扭曲对创新效率的作用大于其在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中对创新效率的作用,且R&D要素价格扭曲与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交互作用对创新效率的影响较大。
余华琛卢娜朱泽仙
关键词:要素价格扭曲SFA
城镇化对建筑业碳排放影响的门槛效应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对全国各省市建筑业碳排放进行核算,并由此分析建筑业碳排放与城镇化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发现:1.城镇化对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门槛估计值为y赞=4.036。门槛值左右两区间内建筑业碳排放对城镇化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476与-0.0139,表明低水平城镇化使建筑业碳排放增加,而高水平城镇化则使其减少。2.城镇化对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中西部地区各省市城镇化促进了建筑业碳排放,而东部地区大多省市则抑制了建筑业碳排放。
焦应茹卢娜
关键词:城镇化门槛效应
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与碳排放: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被引量:58
2019年
相较于一般水平的低碳技术创新,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能够更好地满足低碳转型要求,避免路径锁定。本文在界定并量化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利用2004—2013年中国30个省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检验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①中国的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活动尚不活跃,主要集中在东部少数几个经济发达省份,总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集聚性,且其空间相关性主要由地理位置和经济关联予以体现;碳排放则具有显著的路径依赖、空间集聚以及对邻近地区的警示效应,且其空间相关性主要由地理位置和地理距离予以体现。②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对碳排放均呈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邻近地区碳排放的作用不显著,说明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的碳减排作用仍局限于本地。另外,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长期作用未增强,说明中国现有技术与生产体系还不能容纳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阻碍了其作用的完整发挥。③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地和邻近地区碳排放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均显著为正,表明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还未实现脱钩;本地对外开放程度加强不仅显著增加了本地碳排放,还会激化邻近地区招商引资竞争致使其碳排放增加。因此,政府应更加聚焦于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的科技、产业、金融与财税等系统性政策支持,同时通过构建区域间行政与市场的协调机制,促使突破性低碳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得以发挥,进而推动低碳转型与经济绿色增长。
卢娜王为东王淼张财经陆华良
关键词:碳排放
太湖流域上游地区不同施肥技术下水稻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被引量:11
2012年
本文以太湖流域上游地区为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比分析了生产1t水稻采用传统施肥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技术相比,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降低环境影响综合指数,从0.116减少到0.083;环境影响指数削减率由大到小依次是环境酸化、富营养化、温室效应及能源消耗。受一些因素影响,虽然减小幅度不大,但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有效地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因此大力推广这一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新技术是实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可选择路径之一。
卢娜曲福田冯淑怡
关键词:施肥技术环境影响生命周期评价
土地出让方式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1年
探讨土地出让方式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对完善土地利用政策及环境治理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4~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不同的土地出让方式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协议出让和招拍挂出让方式对SO2排放量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协议出让的直接效应大于招拍挂出让方式;协议和招拍挂出让的间接效应均大于直接效应,说明招商引资可能存在“逐底竞争”现象。
卢娜汤路巧余华琛
关键词:土地出让方式空气质量
中国制造业绿色增长率的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2019年
中国制造业绿色增长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维度。通过了解中国制造业绿色增长率的时空演变格局,可以为科学制定制造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依据。本文选取2006~2015年中国各省制造业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SBM模型测量各省的制造业绿色增长率,在此基础上,通过变异系数、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制造业绿色增长率的时空格局演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 中国制造业绿色增长率总体呈现增长态势,总体差异明显下降。2) 制造业绿色增长率全局空间相关性减弱,局部空间上形成HH集聚和LL集聚分化的现状。据此,本文的政策含义包括:坚持制造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并鼓励企业引进清洁生产技术,增加研发投入和升级制造设备;建立各省政策联动机制,改善政策组合,从而推动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加强区域协同治理。
张财经卢娜王为东王淼
关键词:制造业空间自相关
城镇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研究——基于苏南、苏中和苏北的比较被引量:1
2015年
对比分析处于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区域的碳排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处于城镇化发展不同阶段的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地区为例,利用STIRPAT模型对比分析城镇化发展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发展是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且现阶段城镇化发展并不利于实现碳减排;工业发展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较大,工业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无论城镇化发展处于哪个阶段,改善能源消费模式,均有利于减少碳排放量。
赵晶钱秋桐卢娜
关键词:城镇化碳排放STIRPAT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49
2011年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土地利用变化已成为仅次于化石能源燃烧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源。本文在界定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作用机制及内涵的基础上,从农用地向非农用地转换、农用地内部土地利用以及非农用地内部土地利用三个方面综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农用地向非农用地的转换会增加碳排放量。农用地内部土地利用变化方面,农田转换为森林或草地能够使土壤和植被碳储量增加,但是土壤碳汇集速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农田、森林和草地管理措施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目前还存在争议,但基本观点是合理的管理措施能够减少碳排放量。非农用地内部土地利用变化方面,从能源消耗角度考虑,二产用地向三产用地转换会减少碳排放量。因此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对帮助我国实现碳减排承诺,发展低碳经济有重要意义。
曲福田卢娜冯淑怡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土壤碳储量
经济发展对我国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为深入了解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通过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发展低碳经济,论文采用对数均值指数分解法(LMDI)分析了2002—2008年间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的贡献。结果表明:(1)规模效应中的土地产出效应是土地利用碳排放增加的首要贡献因素(165.15%);(2)结构效应中的产业结构效应对抑制碳排放增加贡献了5.45%;(3)代表技术效应的能源强度效应是抑制碳排放增加的主要贡献因素,贡献率达到-61.52%。研究结论认为合理组织建设用地的产业布局成为减缓碳排放的可行手段,并在土地管理过程中,通过引入"低碳化"土地利用理念,巩固并加强有成效的节能减排措施。
卢娜冯淑怡曲福田
关键词: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碳排放
中国低碳技术创新特征——基于CPC-Y02专利数据被引量:8
2018年
基于EPO和USPTO颁布的CPC-Y02专利分类体系以及Incopat专利检索数据库,从专利地图的视角考察了中国低碳技术的创新态势及其省域、机构、关键技术与应用领域的分布特征,剖析了不同类别低碳技术的差异化创新特性。研究结果表明:2002年以来中国低碳技术创新呈蓬勃发展态势;中国的低碳技术呈区域分布不均衡状态;中国本土的低碳技术专利权人以高校为主,成果尚未有效向企业转移;中国对温室气体进行捕捉、存储、封存或处置的高端低碳技术研发不够;低碳技术应用领域较单一,尚有较大可拓空间。
彭永涛李丫丫卢娜
关键词:低碳技术专利地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