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匡天涛

作品数:57 被引量:227H指数: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2篇胰腺
  • 20篇肿瘤
  • 17篇腺癌
  • 13篇切除
  • 12篇预后
  • 12篇切除术
  • 11篇胰腺癌
  • 11篇胰腺肿瘤
  • 11篇腺肿瘤
  • 10篇乳头
  • 10篇乳头状
  • 10篇手术
  • 9篇导管
  • 8篇外科
  • 8篇细胞
  • 7篇导管内
  • 7篇胰十二指肠
  • 7篇胰腺导管
  • 7篇十二指肠
  • 6篇胰十二指肠切...

机构

  • 56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浙江省苍南县...

作者

  • 57篇匡天涛
  • 47篇楼文晖
  • 47篇王单松
  • 45篇靳大勇
  • 30篇许雪峰
  • 24篇吴文川
  • 22篇倪晓凌
  • 13篇戎叶飞
  • 12篇纪元
  • 8篇周文涛
  • 5篇张磊
  • 5篇朱洪旭
  • 3篇赵过超
  • 3篇施晨晔
  • 2篇姚秀忠
  • 2篇李剑昂
  • 2篇韩序
  • 2篇楼文辉
  • 2篇浦宁
  • 2篇徐亚东

传媒

  • 11篇中华普通外科...
  • 9篇中国实用外科...
  • 4篇中国临床医学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华肝胆外科...
  • 3篇中华消化外科...
  • 3篇中华胰腺病杂...
  • 2篇外科理论与实...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消化外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1篇2007
  • 9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良恶性的术前鉴别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比较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sms,IPMN)的不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总结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99年1月—2008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70例资料完整的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0例IPMN患者中,良性21例(腺瘤15例,交界性肿瘤6例),恶性49例(原位癌8例,浸润癌41例);良恶性病例组在发病年龄、临床表现(皮肤及巩膜黄染、体质量下降、无症状患者、糖尿病)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癌抗原19-9(CA19-9)升高、血糖升高、血总胆红素升高)]及影像学特征(囊肿附壁结节病例所占比率及肿瘤和主胰管平均直径)方面均有显著差异;两者在性别、肿瘤部位、腹痛及急性胰腺炎发病率、癌胚抗原(CEA)异常比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良恶性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术前两者的鉴别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有助于治疗方式的选择。
匡天涛王单松楼文辉靳大勇
关键词: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原发性胰腺淋巴瘤一例
2007年
原发性胰腺淋巴瘤(primary pancreatic lymphoma,PPL)罕见,在胰腺恶性肿瘤中低于5%。现报道我院收治的PPL一例。 临床资料:病人,男,38岁。因“上腹饱胀不适两年”收入院。查体:无黄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部未及肿块,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RBC4.27×10^12/L,WBC5.0×109,淋巴细胞1.7%;
匡天涛靳大勇楼文晖
关键词:原发性胰腺淋巴瘤LYMPHOMA胰腺恶性肿瘤浅表淋巴结上腹饱胀淋巴细胞
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诊治体会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探讨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0年6月-2005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 12例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好发于女性,无特征性临床表现。B 超和CT对胰腺粘液性囊腺瘤的诊断正确率为89%(8/9),而囊腺癌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33%(1/3)和67%(2/3)。本组 9例粘液性囊腺瘤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远端胰腺切除术5例;3例囊腺癌中行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远端胰腺切除术2例。本组均获随访,1例囊腺癌因复发转移于术后11个月死亡,其余均存活,无复发。结论:B超和CT是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胰腺粘液性囊性肿瘤因有恶变倾向及临床不能鉴别其良恶性,需手术治疗。胰腺粘液性囊腺瘤手术切除后可获治愈,囊腺癌术后疗效也较满意。
王单松靳大勇楼文晖许雪峰匡天涛倪晓凌吴文川纪元
关键词:囊腺瘤囊腺癌
胰腺癌根治切除术308例分析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回顾分析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胰腺肿瘤外科308例胰腺癌根治切除术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胰腺癌539例,手术491例,行根治性切除术308例(切除率62.7%),其中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222例,胰体尾切除69例,全胰切除17例。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77例(25%),其中,胰瘘8例(2.6%),胆瘘23例(7.5%),胃潴留17例(5.5%),上消化道出血6例(1.9%),肺部感染8例(2.6%),切口裂开4例(1.3%),腹腔内出血4例(1.3%)。死亡7例(2.3%)。结论成立胰腺肿瘤专业组后,年收治病人成倍数增加,根治性切除率明显提高,手术死亡率则明显降低。坚持“善待胰腺”的“微创”原则,即尽量减少胰腺组织不必要的创伤及胰管内引流是降低胰瘘发生率的关键。
靳大勇楼文晖匡天涛王单松许雪峰
关键词:胰腺癌根治性切除胰瘘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黏液囊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复习17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13例黏液囊性肿瘤对照;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检测肿瘤内黏液素MUC(1、2、5AC)的表达。结果17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中10例发生在男性;13例位于胰头。大体切面可观察到15例肿瘤与胰腺主导管相通。镜下可见到胰腺导管增生呈乳头状,并有上皮轻至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改变。无卵巢样间质,肿瘤内交错出现萎缩或正常的胰腺腺泡和胰岛。9例主要表达MUC2,4例主要表达MUC5AC,4例伴有浸润癌者主要表达MUC1。13例黏液囊性肿瘤中11例发生于中老年女性;胰尾部10例,胰头1例,全胰腺2例;肿瘤与主导管不相通。组织学特征是含有卵巢样间质。肿瘤细胞主要表达MUC5AC,不表达MUC2,伴有浸润癌的2例,癌组织也表达MUC1。结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预后较好,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卵巢样间质、与主胰管是否相通及表达MUC2和(或)MUC1检测均可帮助诊断,并与黏液囊性肿瘤鉴别。后者主要表达MUC5AC。MUC1阳性提示侵袭性生物学行为。
纪元谭云山朱雄增曾海英匡天涛靳大勇
关键词:胰腺肿瘤
胰腺癌与糖尿病关系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24
2007年
目的探讨胰腺癌与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关系。方法收集1991年至2004年间收治的508例胰腺癌病例;由同期非消化系统、非肿瘤及非激素代谢异常类的770例病例组成对照组。比较胰腺癌组内糖尿病患者及血糖正常者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方面的差异,并分层分析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病例组内有和无糖尿病者性别、年龄无差异。不同胰腺癌部位及分化程度者糖尿病比例也无差异。病例组与对照组总体糖尿病发病率差异显著(33.46%比8.83%,P〈0.01,相对危险度=5.19),分层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2年者与〉10年者的比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危险度。5.25;P〈0.01,相对危险度=7.71)。结论糖尿病与胰腺癌之间有密切关系,可能是胰腺癌的早期临床表现之一,也可能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
匡天涛靳大勇楼文晖王单松许雪峰倪晓凌吴文川
关键词:胰腺癌糖尿病流行病学
胰腺内副脾九例误诊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胰腺内副脾误诊病例,总结其误诊原因,以期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 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5年4月至2013年12月间所有经病理证实为胰腺内副脾(IPAS)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误诊的原因.结果 收治的10例IPAS中,仅有1例获得术前正确诊断,其余9例误诊为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瘤5例、神经内分泌癌3例、胰腺导管腺癌1例.9例误诊的IPAS均无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常规实验室指标大致正常.本组9例IPAS均位于胰尾处,平均直径为(1.3 ±0.2)cm(0.8 ~2.5 cm),7例IPAS的CT及MRI强化方式均与脾脏高度相似,5例另见脾门周围副脾.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IPAS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与脾脏类同的强化方式为其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肿物”直径<2.5 cm及伴有脾门周围副脾时应高度警惕IPAS的可能.
朱洪旭匡天涛戎叶飞倪晓凌周文涛楼文晖王单松
关键词:迷芽瘤误诊胰腺神经内分泌瘤
24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总结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以腹部包块、腹痛、腹胀为主要首发症状。病灶主要位于胰头(62.5%)和胰尾部(20.8%)。2例为多发,均位于胰头。恶性肿瘤占45.8%,良性占54.2%,肿瘤最大径平均为6.5cm。胰体尾切除和胰十二指肠切除各占20.8%,单纯肿瘤切除占58.4%。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胰瘘(16.7%)和腹腔出血(8.3%),均发生在单纯肿瘤切除的病例。良性肿瘤组中位生存期36.68个月,恶性肿瘤组的中位生存期15.67个月。结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无特异症状;单纯肿瘤切除并发症发生率高,需行肿瘤所在部位的胰腺区域切除。
楼文晖靳大勇王单松匡天涛
关键词:预后
胰腺及壶腹部碰撞癌七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碰撞癌是发生在同一器官或部位两个不同类型肿瘤的结合,两者之间无移行。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及壶腹部碰撞癌7例,约占同期收治胰腺及壶腹部恶性肿瘤患者的2%,现报告如下。
牛耿明徐彬候君靳大勇吴文川匡天涛倪晓凌楼文晖
关键词:碰撞癌壶腹部胰腺病理证实同类型
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协同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与三氧化二砷(As2O2)具有协同效应治疗胰腺癌的药物。方法以胰腺癌细胞系SWl990为研究对象,观察5-氟尿嘧啶(5-Fu)、健择(Gemcitabine)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与As2O3共同作用对细胞的影响。通过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生长和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V或PI阳性细胞的含量,评价以上药物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结果5-Fu和Gemcitabine与As2O3无协同效应。单独应用As2O3或ATRA均抑制SWl990细胞生长,不诱导细胞凋亡。其中,对照组活细胞密度为(8.5±0.3)×10^5个/ml,As2O3组为(4.4±0.1)×10^5个/ml,ATRA组为(6.7±0.2)×10^5个/ml。但是,As203和ATRA共同处理SWl990细胞后,细胞生长明显抑制,并诱导细胞凋亡。对照组活细胞密度为(8.5±0.3)×10^5个/ml,As2O3+ATRA组为(3.3±0.1)×10^5个/ml;对照组细胞活力为(92,0±1.2)%,As2O3组为(90.0±1.3)%,ATRA组为(93.0±1.4)%,As2O3+ATRA组为(65.0±2.1)%;对照组Annexin V和PI阳性细胞的含量为(6.0±1.2)%,As2O3组为(11.0±3.3)%,ATRA组为(5.0±1.4)%,As2O3+ATRA组为(37.0±5.3)%。结论As2O3和ATRA可协同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两者联合应用可能作为胰腺癌辅助治疗的另一选择。
倪晓凌靳大勇许雪峰楼文晖王单松匡天涛吴文川戎叶飞
关键词:胰腺癌三氧化二砷全反式维甲酸增殖脱噬作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