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加列西·马那甫

作品数:6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响应面
  • 3篇响应面法
  • 2篇多糖
  • 1篇动力学分析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多酚
  • 1篇仪器分析
  • 1篇仪器分析实验
  • 1篇有机化学
  • 1篇沙棘
  • 1篇沙棘果
  • 1篇配合物
  • 1篇偏最小二乘
  • 1篇偏最小二乘法
  • 1篇紫外
  • 1篇紫外分光光度
  • 1篇紫外分光光度...
  • 1篇最小二乘
  • 1篇响应面法优化
  • 1篇力学模型

机构

  • 5篇新疆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加列西·马那...
  • 3篇王建华
  • 2篇马福东
  • 1篇米拉吉古丽
  • 1篇阿依夏木姑丽...
  • 1篇马德英
  • 1篇贾娜尔·吐尔...

传媒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大学化学
  • 1篇广东化工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沙棘果黄酮和多糖的降解条件优化及动力学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本研究以沙棘果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储存时间、超声时间和提取温度3因素为自变量,黄酮和多糖降解率为响应值,结合响应面法对沙棘果黄酮和多糖降解率进行优化。最优降解条件为黄酮:储存时间10 d、超声时间114 min、提取温度73.62℃;多糖:储存时间10 d,超声时间115.20 min、提取温度71.30℃;相应的黄酮和多糖的降解率分别为70.11%,67.30%。研究了沙棘果黄酮和多糖的含量随各因素的变化规律和降解动力学,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储存期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储存时间在5~10 d,黄酮和多糖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其降解活化能Ea为63.53和68.40 kJ/mol。本研究结果可为沙棘果储存期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加列西·马那甫王建华阿依孜克热·依斯马衣阿布力克木·吾布力达
关键词:沙棘果响应面法动力学模型
偏最小二乘-紫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酚类化合物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对吸收光谱严重重叠的邻苯二酚、间苯二酚、邻苯三酚和间苯三酚四组分体系同时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方法】按正交设计表L9(34)配制9组不同浓度组成的邻苯二酚、间苯二酚、邻苯三酚和间苯三酚标准混合溶液,弱酸性条件下,波长240-290 nm,每隔1 nm测定四组分体系的吸光度,建立偏最小二乘法测定四组分的校正模型,同时测定模拟混合样和水样中四组分的含量。【结果】邻苯二酚、间苯二酚、邻苯三酚和间苯三酚四组分在模拟混合样中绝大部分分析结果的相对预报误差(RPEs)在允许范围内。【结论】偏最小二乘法测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邻苯三酚和间苯三酚四组分,测量体系稳定,结果可靠,提供了一种新的测量途径。
加列西·马那甫米拉吉古丽马德英阿依夏木姑丽·司马依力
关键词:酚类偏最小二乘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响应面法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以响应面法优化HPLC测定饮料苯甲酸的条件为例被引量:3
2021年
仪器分析课程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为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以"响应面法优化HPLC测定饮料中苯甲酸的条件"实验为例,从仪器分析实验课程现状出发,研究了响应面分析法所用数据处理软件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并熟练响应面法的实验设计及软件,并直接应用于实验教学中。
加列西·马那甫贾娜尔·吐尔逊万越马福东
关键词:响应面仪器分析
茶叶多酚和多糖同步提取工艺优化及硒配合物的制备被引量:5
2021年
以茶叶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茶叶多酚、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茶多酚:料液比1∶53.75 g·mL^(-1)、超声时间50.00 min、乙酸乙酯33.60 mL,在此条件下茶多酚的提取率8.47%;茶多糖:料液比1∶58.42 g·mL^(-1)、超声时间41.71 min、乙酸乙酯40.00 mL,在此条件下茶多糖的提取率4.93%。采用红外光谱对茶多酚、茶多糖与Se相结合形成的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
加列西·马那甫王建华万越马福东
关键词:多酚多糖响应面法红外光谱
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被引量:11
2020年
为提高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本文对有机化学课程当前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引入到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阐述了雨课堂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探讨了雨课堂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实践证明,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内驱力明显增强,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王建华李亚瑜加列西·马那甫
关键词:有机化学混合式教学教学效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