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雅新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星海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艺术

主题

  • 2篇音乐
  • 2篇施特劳斯
  • 2篇理查·施特劳...
  • 2篇钢琴
  • 2篇《最后四首歌...
  • 1篇德沃夏克
  • 1篇调性音乐
  • 1篇宣泄
  • 1篇演奏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歌曲
  • 1篇意蕴
  • 1篇音级
  • 1篇音级集合
  • 1篇音乐院校
  • 1篇音响
  • 1篇院校
  • 1篇招生
  • 1篇招生考试
  • 1篇神意

机构

  • 6篇星海音乐学院

作者

  • 6篇刘雅新
  • 1篇赵媛媛
  • 1篇雷光耀
  • 1篇霍橡楠
  • 1篇聂晶

传媒

  • 2篇星海音乐学院...
  • 1篇音乐大观
  • 1篇艺术研究(哈...
  • 1篇当代音乐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乔治·波尔《六首钢琴前奏曲》Op.28No.3音乐形态分析
2012年
20世纪"新维也纳乐派"核心人物—勋伯格所使用的"十二音体系"作为挑战传统调性体系的一种创新性作曲技法,深受20世纪后众多作曲家的青睐,并将他们带进了"无调性"的世界。本文通过对美国作曲家乔治·波尔在1946年创作的《六首钢琴前奏曲》(Op.28)第三首乐曲的音乐形态分析,较深入地去了解这位20世纪作曲家的音乐风格及十二音作曲理念如何在其音乐作品中得到体现。
刘雅新
关键词:无调性音乐
姜万通《鸿雁主题随想》二重协作中的钢琴演奏探究
2023年
国内著名作曲家姜万通于2014年创作的《鸿雁主题随想——为大提琴与管弦乐队而作》,现已出版多种版本,其中包括有大提琴与钢琴版本。而目前跟这部作品有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提琴与管弦乐队版本,本文尝试从理性分析与表演实践角度切入,通过对作品音乐特点的分析,进一步探究该作品(大提琴与钢琴版本)二重协作中独特的音乐表达与钢琴演奏的对应。
刘雅新聂晶
德沃夏克《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个性化主题曲调特征分析
2012年
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1841-1904)在捷克音乐历史上,与稍早的斯美塔纳(Bedrich Smetana,1824-1884)及后来的雅纳切克(Leos Janacek,1854-1928)并称为"捷克三杰"的作曲家。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以其独特、优美而富于内涵的旋律主题,加上作曲家利用精湛的技艺,巧妙地将独奏大提琴与管弦乐队两者相互融合,使它在浪漫主义时期为数不多的大提琴协奏曲中,脱颖而出。本文透过分析该大提琴协奏曲那优美质朴、富于风俗性的主题曲调,对作曲家极具个性化的创作思路进行解析。
刘雅新
关键词:民族性黑人灵歌
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精神意蕴被引量:2
2012年
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的《最后四首歌》虽然不算是其"绝笔"之作,但透过它,我们可以感觉到理查.施特劳斯晚年感伤、迷茫的心况。文章以《最后四首歌》的音乐形态分析为基础,借助社会学的视角作深入研究,对理查.施特劳斯创作前以及创作过程中精神状态进行探究,试图揭示出这部作品深层的精神意蕴。
刘雅新
关键词: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精神意蕴情感宣泄
人之将逝 其鸣也哀 ——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分析
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德国著名的指挥家、作曲家。身为作曲家的施特劳斯,一生创作了大量艺术歌曲、交响诗和歌剧。其中,艺术歌曲的创作贯穿了作曲家的一生。本论文以理查·施特劳斯《...
刘雅新
关键词:理查·施特劳斯艺术歌曲
文献传递
音乐院校招生考试视唱练耳试题改革探索被引量:1
2014年
视唱练耳入学考试,既是音乐院校招生考试的重要科目,也是整个视唱练耳教育过程的重要环节,其结果更是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随着国民音乐教育水平的提高和高等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音乐院校人才选拔标准和培养定位不断调整,对视唱练耳入学考试试题改革的要求也日趋强烈。文章通过梳理我国几十年以来音乐院校招生考试中视唱练耳试题模式改革发展的脉络,通过分析其变化演进的规律,提出当下改革应遵循"点—线—面统筹"、"水平考试与素质测试兼顾"和"技术性与艺术性并重"的原则,同时也列举了题型作为示例。
雷光耀赵媛媛霍橡楠刘雅新
关键词:视唱练耳招生考试试题改革试题题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