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芳
-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松江区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罕见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被引量:1
- 2012年
- 报告1例罕见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救治体会如下。
- 杨婉花欧阳平魏勇刘长芳叶冬英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 乌司他汀对脓毒血症患者血小板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通过观察乌司他汀对脓毒症患者不同时期血小板的变化来观察乌司他汀对血小板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64例入选的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液体复苏、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营养支持、CRRT、必要时机械通气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乌司他汀20万U,每天2次,连用7天,观察两组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血小板参数即血小板数量(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经治后血小板参数都有变化,但两组变化有明显差异,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乌司他汀能够保护脓毒血症患者血小板,对脓毒血症的治疗有一定作用。
- 刘长芳杨婉花刘景全马国光石斌
- 关键词:乌司他汀脓毒血症血小板
- 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微粒与微RNA-155水平的变化规律及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微粒(PMPs)和微RNA(miRNA)-155与脓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脓毒症患者61例,根据28d预后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比较各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PMPs定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浆miRNA-155水平。Spearman相关性分析确认PMPs水平、miRNA-155水平与患者APACHEⅡ评分的关系。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PMPs水平较高(P<0.05)。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3组患者的PMPs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miRNA-155水平相对于存活组提高(P<0.05),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症休克组患者的miRNA水平较脓毒症组明显提高(P<0.05)。患者PMPs水平及miRNA-155水平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同时患者PMPs水平与microRNA-155水平也呈正相关。PMPs水平联合miRNA-155水平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达0.831。结论脓毒症患者的PMPs水平及miRNA-155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关,miRNA-155可能引起脓毒症患者的PMPs水平增高。
- 杨婉花张宏泽刘鸿翔刘长芳叶冬英石斌刘景全
- 关键词:脓毒症血小板微粒微RNAS预后
- 血小板微粒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危险程度及对疾病预后的预测
-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血小板微粒(PMP)的变化对危险程度及对疾病预后的预测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8月收治入院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ST段抬高型心梗20例(STEAMI组),...
- 杨婉花石斌刘长芳叶冬英张宏泽刘鸿翔欧阳平
- 罕见深静脉血栓形成一例
- 患者女性,17岁。2010年10月28日在家自行生产一非足月男婴,过程顺利,无大出血史。11.17日上厕所时觉右下肢麻木、肿胀,不能上抬,无下肢皮肤发红,无胸闷气促发热。当时拟诊'右下肢丹毒'予抗炎治疗无效,次日检查D-...
- 杨婉花刘鸿翔刘长芳叶冬英张一凡
- 文献传递
- ICU床旁血液净化报警原因分析及处理
- 目的 根据ICU床旁血液净化常见报警情况讨论常见报警原因,提高ICU医师对床旁血液净化报警的识别处理能力,探讨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有效措施.方法 本文回顾分析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急诊危重病科2006年至2012年应用床...
- 叶明荣沈鹏飞季镇星刘长芳石斌
-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的外露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红细胞的形态改变及红细胞膜表面磷脂酰丝氨酸(PS)的外露情况。方法采用配对设计随机分组方法,分别对正常对照组(n=30)和脓毒症患者组(n=30)进行静脉采血,行瑞氏染色血涂片观察和测定红细胞聚集指数,并采用对Ps有高度亲和力的磷脂结合蛋白AnnexinV检测技术,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红细胞进行荧光测定。结果显微镜下观察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异常改变,呈棘形、泪滴形、球形、缗线形等变化,细胞明显聚集;同时红细胞聚集指数测定结果显示脓毒症组较正常对照组也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Ps外露的红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表面Ps的外露表达明显增加,同时红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异常变化。
- 马国光刘鸿翔刘长芳杨婉花张宏泽万晟霞石斌
- 关键词:脓毒症红细胞磷脂酰丝氨酸
- 血小板微粒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程度及对疾病预后的预测作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微粒(PMP)的变化对危险程度及对疾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ACS患者ST段抬高型心梗(STEAMI组)20例,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AMI组)20例,不稳定心绞痛20例(UA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每组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PAC-1和CD40L含量的变化。根据GRACE评分法将ACS组60例患者分为高危组(GRACE评分≥133分)34例、低中危组(GRACE评分<133分)26例,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微粒CD62P、PAC-1和CD40L的水平,并观察两组的住院期间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住院心衰发生率、28天的死亡率,并继续随访24个月的再次心梗、1年死亡率情况。分析血小板微粒值的高低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患者CD62P、PAC-1和CD40L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组、NSTEAIM组CD62P、PAC-1和CD40L的水平明显低于STEAIM组(P<0.05);UA组CD62P、PAC-1和CD40L的水平明显低于STEAIM组(P<0.05);低中危组患者CD62P、PAC-1和CD40L的水平明显低于高危组(P<0.05);低中危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住院心衰发生率、28 d死亡率明显低于高危组患者(P<0.05);继续随访24个月后低中危组患者再次心梗率、1年死亡率明显低于高危组患者(P<0.05)。结论 PMP的变化可以预测老年ACS患者危险程度及对疾病预后。
- 杨婉花石斌刘长芳叶冬英张宏泽刘鸿翔欧阳平
- 关键词:血小板微粒急性冠脉综合征血小板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