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金刚

作品数:42 被引量:331H指数:11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前列腺
  • 21篇成像
  • 12篇前列腺癌
  • 12篇腺癌
  • 11篇血管
  • 11篇肿瘤
  • 11篇磁共振
  • 9篇增生
  • 9篇前列腺增生
  • 8篇良性前列腺增...
  • 8篇扩散
  • 7篇磁共振成像
  • 6篇血管生成
  • 6篇能谱成像
  • 6篇前列腺肿瘤
  • 6篇细胞
  • 6篇腺肿瘤
  • 6篇加权成像
  • 5篇X线
  • 5篇X线计算

机构

  • 35篇潍坊医学院附...
  • 15篇潍坊市中医院
  • 8篇潍坊市人民医...
  • 6篇山东大学
  • 5篇滨州医学院
  • 4篇潍坊医学院

作者

  • 35篇刘金刚
  • 23篇王滨
  • 22篇王锡臻
  • 16篇牛庆亮
  • 5篇周茂义
  • 5篇赵兴圣
  • 5篇邵伟光
  • 4篇卢洪凯
  • 4篇岳奎涛
  • 4篇刘作勤
  • 4篇张强
  • 4篇张东雯
  • 4篇李丽新
  • 3篇董光
  • 3篇沈蓁
  • 2篇袁宇啸
  • 2篇常光辉
  • 2篇赵坤媛
  • 2篇张桂华
  • 2篇刘典美

传媒

  • 5篇临床放射学杂...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4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国外医学(临...
  • 2篇国际医学放射...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国地方病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10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的磁共振灌注成像的强化特征及前列腺不同组织灌注指标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前列腺癌49例,记录病人的临床资料。使用GE Echo-speed1.5T超导成像设备,联合应用盆腔相控阵线圈和直肠内表面线圈,采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序列进行灌注成像。通过GE高级工作站4.2进行数据处理,得到不同感兴趣区的灌注相关指标:负增强积分、增强平均时间、达峰值时间、信号降低最大斜率及血流速度,用闭孔内肌作为灌注指标的内参照,计算不同感兴趣区的相对灌注指标。结果前列腺癌信号-时间曲线为快速出现的信号降低倒置峰。前列腺癌(PCa)、前列腺增生(BPH)及正常前列腺外周带(PZ)的相对负增强积分(rNEI)、增强平均时间(rMTE)、达峰值时间(rTTM)、信号降低最大斜率(rMSD)及血流速度(rBF)的平均数值分别为6.44、0.71、0.68、1.93、8.17;3.01、0.82、0.83、1.33、3.64;1.29、0.95、0.94、0.64、1.43。前列腺癌的rNEI、rMSD和rBF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的和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的(P<0.05)。前列腺癌的rMTE、rTTM低于前列腺增生的和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的(P<0.05)。结论磁共振灌注成像能有效反映出前列腺不同组织的微循环灌注差异,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
王锡臻王滨刘金刚牛庆亮张强
关键词:前列腺癌磁共振成像灌注成像
良性前列腺增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评估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正常外周带结构差异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经病理证实的25例BPH患者,DTI成像采用SIEMENSSonata1.5T超导成像仪和腹部相控阵线圈,应用Leonardo工作站相应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记录BPH和正常外周带(PZ)的FA值和平均ADC值,绘制相应参数图和纤维示踪图像。对比不同感兴趣区的成像指标的差异。结果正常外周带和BPH的FA值分别为0.16±0.03和0.23±0.04(P<0.05),平均ADC值分别为(1.85±0.34)×10-3mm2/s和(1.37±0.27)×10-3mm2/s(P<0.05)。PZ区和BPH区的纤维方向、形态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DTI能评估BPH和PZ的结构差异,可作为BPH术前评估的影像学手段。
王锡臻牛庆亮沈蓁刘金刚李海庆王滨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磁共振成像扩散
前列腺疾病CT多期强化特征与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关系的探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在BPH和PCa中MVD、微血管的相关指标及PCNA和MSCT多期扫描强化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35例BPH和27例PCa患者术前均行MSCT扫描,绘制BPH和PCa时间-密度曲线(T-DC)并计算曲线升段的斜率(S);所有标本行CD34、PCNA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时间-密度曲线分为3种类型,3种曲线在两组病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PH和PCa组织中MVD分别为11.00±4.14和32.11±13.19,BPH微血管平均直径等指标比PCa的相应指标要大,P<0.01。PCNA在PCa中的表达高于在BPH中的表达,P<0.01。斜率(S)与MVD有相关性,P<0.01;在PCa中,斜率(S)与PCa的Gleason分级、肿瘤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0.05。PCNA的表达仅与PCa的Gleason分级、肿瘤分化程度分级和临床分期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MSCT多期扫描强化特征能够显示BPH、PCa的血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增生及癌组织中微血管的生成以及推测其生物学行为。
刘金刚王滨牛庆亮王锡臻卢洪凯董光
关键词:前列腺疾病增殖细胞核抗原
良性前列腺增生MSCT多期增强特征与VEGF、bFGF表达和血管生成关系的探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MSCT多期扫描强化特征与VEGF、bFGF及微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35例BPH患者术前行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用免疫组化检测增生组织的VEGF、bFGF的表达以及MVD和微血管相关指标表达情况,将MSCT强化特征与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S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见BPH强化峰值71.43%(25/35)位于延迟期(180s),28.57%(10/35)位于静脉期(75s);VEGF、bF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43%(11/35)和14.29%(5/35)。MVD与VEGF、bFGF有相关性(P<0.01);MAV与MVD、VEGF、bFGF亦有相关性(P<0.01),与微血管的平均直径、平均周长、平均面积呈负相关(P<0.01),与微血管的异型指数无相关性(P>0.01);VEGF与bFGF的表达之间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bFGF、VEGF及MVD在BPH呈现不同程度的表达,MSCT强化特征与增生组织中bFGF、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的生成关系密切。
刘金刚王滨牛庆亮王锡臻杜汉旺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评价女性盆底肌加龄性变化规律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通过分析女性盆底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值随年龄的变化,探讨DTI评价女性盆底肌加龄性变化规律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42名无盆底功能障碍的女性,行常规磁共振(MRI)和DTI扫描,将DTI原始数据于ADW4.5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分别测量双侧肛提肌及闭孔内肌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容积比各向异性(VRA),分析肛提肌、闭孔内肌的DTI参数值随年龄的变化趋势。结果: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的肛提肌FA值分别为0.29±0.05,0.33±0.06和0.30±0.06;闭孔内肌的FA值分别为0.33±0.03,0.35±0.03和0.34±0.02。青年组和中年组间的肛提肌和闭孔内肌的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26)。各年龄组间肛提肌和闭孔内肌的ADC和VRA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TI的参数值FA值与年龄存在关联,DTI可以评价女性盆底肌的加龄性变化规律。
门永超孙成凤韩雨刘金刚常光辉张桂华王锡臻王滨
关键词:盆底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表观弥散系数各向异性分数
前列腺癌磁共振波谱成像与弥散成像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磁共振波谱成像(MRSI)和弥散成像(DWI)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探讨PCa的(Cho+Cr)/Cit比值与表观扩散系数(ADC)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MRI检查使用Siemens Sonata 1.5T高场强超导MR成像仪和腹部相控阵线圈,MRSI序列采用CSI-3D-Prostate序列,采用Spectroscopy软件(Siemens Leonardo工作站)进行波谱数据处理,DWI采用EPI序列。计算PCa(n=38)、良性前列腺增生(BPH)(n=21)及正常外周带(Peripheral zone,PZ)(n=17)3种感兴趣区的(Cho+Cr)/Cit比值及ADC。对比分析(Cho+Cr)/Cit比值与ADC值的相关性。结果:PCa、BPH及PZ的(Cho+Cr)/Cit比值分别为3.98±0.12、0.51±0.19和0.38±0.09,三者代谢比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PCa、BPH和PZ的平均ADC值分别为(49.32±12.68)×10-5mm2/s,(86.73±26.75)×10-5mm2/s,(126.25±27.21)×10-5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Cr)/Cit比值与Gleason分级存在正相关性(r=0.431,P<0.05),与ADC值存在负相关性(r=-0.309,P<0.05)。结论:PCa组织代谢水平与组织微观结构密切相关,联合应用MRSI和DWI有助于提高PCa的检出率。
王锡臻王滨刘金刚牛庆亮刘作勤刘强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磁共振波谱学
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MSCT多期增强扫描与MVD、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中的分布与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BPH和前列腺癌MSCT多期扫描的强化特征及其与MVD、VEGF表达情况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对25例BPH和15例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行MSCT多期增强扫描。观察BPH和前列腺癌在不同时期的强化特征并绘制时间-密度曲线,观察BPH和前列腺癌强化峰值、最大强化幅值及时间-密度曲线的特点。所有手术切除或穿刺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和S-P法VEGF、CD34免疫组化染色。对照分析MVD、VEGF在BPH和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MSCT多期扫描强化特点、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BPH与前列腺癌强化峰值到达的期相不同(P<0.01),前列腺癌强化峰值出现早于BPH。两组病例时间-密度曲线类型分布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PH的强化曲线以I型(20/25)为主,前列腺癌以II型和III型(11/15)为主。BPH和前列腺癌的最大强化幅值分别为(42.00±10.99)HU和(45.60±6.88)HU,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列腺癌组,VEGF的表达和MVD均显著高于BPH组(P<0.05,P<0.001)。在BPH和前列腺癌,VEGF与MVD显著相关(P<0.001,P<0.05);最大强化幅值与MVD明显相关(P<0.05)。在前列腺癌组,MVD与Gleason分级和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VEGF与肿瘤分化程度、Gleason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前列腺癌血供丰富,MSCT多期扫描能够显示BPH和前列腺癌的血供情况及强化特征,对前列腺癌病灶的显示和诊断起重要作用;MSCT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BPH和前列腺癌的微血管生成及其MVD、VEGF的表达情况。
牛庆亮王滨王锡臻刘金刚卢洪凯董光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前列腺癌~1H-MRSI特征与细胞增殖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PCa)磁共振波谱成像特征与细胞密度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相关性,探讨1H-MRSI评估PCa细胞增殖状态的价值。方法资料齐全的PCa患者38例,采用1.5T高场强超导MR成像仪,腹部相控阵线圈,3D-1H-MRSI采用CSI-3D-Prostate序列扫描。根据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PCa细胞密度及PCNA表达情况。结果PCa和正常外周带的(Cho+Cr)/Cit比值分别为3.98±0.12和0.38±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Cho+Cr)/Cit比值与细胞密度、PCNA及Gleason分级存在正相关(r=0.495、0.582、0.431,P<0.05)。结论前列腺癌(Cho+Cr)/Cit比值高低与细胞增殖状态有关,1H-MRSI能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状况进行评估。
王锡臻王滨牛庆亮刘金刚高志芹刘作勤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细胞增殖
前列腺癌MSCT多期增强特征与bFGF及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MSCT多期扫描的增强特征及与微血管密度(MVD)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情况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27例PCa患者术前行MSCT扫描,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癌组织的bFGF和MVD的表达情况。结果bFGF的表达与MVD有相关性;MVD与Gleason分级、肿瘤分化程度分级之间有相关性;最大强化幅值(MAV)与bFGF、MVD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PCa的MSCT增强特征受bFGF及微血管等多种因素影响。
刘金刚王滨牛庆亮王锡臻
关键词:微血管密度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
能谱成像技术减少口腔修复材料金属伪影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GSI)在减少口腔修复材料金属伪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在相同CT剂量指数(CTDI)条件下,对35例牙齿植入口腔修复材料的患者进行GSI扫描并获得140 k Vp混合能量图像(QC)以及40~140 ke V重组的110个序列单能量图像。由三名高级职称的放射医师对QC图像及单能量图像两种不同成像方式的图像质量差异进行评价并量化分析:选择每例患者伪影较重的两个层面图像进行评价,并分别测量伪影最重层面图像的口腔修复材料周围和邻近无金属伪影层面图像的CT值及噪声值并计算对比噪声比(CNR)、伪影指数(AI);比较两种图像的噪声、AI和CNR值。结果 (1)不同ke V的单能量图像,口腔金属修复材料邻近组织的CNR最佳者为140 ke V图像,其中单能量图像的CNR明显高于QC图像(P<0.01);140 ke V下的单能量图像的噪声最小,并且单能量图像的噪声明显小于QC图像的噪声(P<0.05),同时,随着ke V增加,图像噪声逐渐降低。(2)在选定层面的单能量图像中,AI值随着ke V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并在140 ke V单能量图像时AI值最小,140 ke V单能量图像的AI值明显小于QC图像的AI值(P<0.01)。(3)单能量图像质量评分随着ke V升高而逐渐降低,也就表示GSI减少口腔修复材料金属伪影的效果越好;100 ke V以上单能量图像的质量优于QC图像的质量(P<0.05)。结论 GSI能明显减少在CT检查图像中口腔金属修复材料周围的金属伪影,提高图像质量并改善口腔金属修复材料邻近组织或病变的显示。
林晓霞王文娟赵兴圣王凡涛刘金刚秦塞刘雪华盖程程
关键词:能谱成像口腔修复材料伪影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