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梅 作品数:33 被引量:174 H指数:8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 更多>>
口腔颌面外科10个病种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调查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北京大学口腔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口腔颌面外科择期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4 331份病例中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分别是98.9%、61.8%、24.6%。随着抗菌药物使用率的下降,手术部位的感染率并没有明显增长,经Fisher精确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与未用抗菌药物的病例相比,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SI)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受政策干预的影响较大,随着抗菌药物使用率的下降,SSI并没有明显上升。 刘翠梅 林海燕 辛鹏举 丁建芬 胡凯 张伟关键词:抗菌药 外科伤口感染 循证证据在正颌外科抗生素预防性使用中的指导实践 循证医学自九十年代初提出以来,迅速在各个领域发展和推广。对于循证的思想则可追溯至上世纪初期甚至更早的时期。简单来讲其本质就是在医疗行为、政策制定中要有科学的证据,这也符合现代医疗质量管理中的科学化与精细化的趋势。卫生部办... 孙燕楠 李自力 王春辉 刘翠梅 郑立光 石燕如 张伟文献传递 3种方法验证小型预真空灭菌器的灭菌效果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化学过程验证装置(PCD)监测、模拟生物PCD监测和人工染菌牙科手机验证小型预真空灭菌器不同程序的灭菌效果,进而选择简便、易行、安全的灭菌监测方法。方法将染菌牙科手机、化学PCD、模拟生物PCD放置于小型预真空灭菌器内的排气口上方,分别选择灭菌器的通用程序和快速程序,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化学PCD、模拟生物PCD和牙科手机,观察试验结果并记录。结果小型预真空灭菌器的两个不同程序均能使牙科手机达到无菌水平,两个程序生物PCD测试均合格,快速程序中化学PCD监测均不合格,在通用程序合格率93.3%。结论小型预真空灭菌器的两个不同程序均可用于牙科手机的灭菌,化学PCD通过率低,安全系数最高,无生物监测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选用化学PCD对小型预真空灭菌器的通用程序进行灭菌效果监测。 刘翠梅 胡凯 林海燕 沈曙铭关键词:灭菌效果 牙科手机 增效型过氧化氢消毒纸巾对超声洁牙机手柄消毒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增效型过氧化氢消毒纸巾对超声洁牙机手柄消毒效果。方法分别采用增效型过氧化氢消毒纸巾与含氯消毒剂对超声洁牙机手柄消毒,使用TPC半定量细菌培养载片和ATP荧光检测仪对消毒前后的细菌数与相对光单位值(RLU)进行测定。结果超声洁牙机手柄消毒前后菌落数有统计学意义(P<0.01),擦拭消毒后,两种消毒方法消毒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90);增效型过氧化氢消毒纸巾消毒前后ATP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消毒剂消毒效果无差异,但与含氯消毒剂相比,增效型过氧化氢消毒纸巾与洁牙机手柄材料兼容性好,无腐蚀、安全性较高,清洁与消毒效果理想,适合临床上使用。 王健民 辛鹏举 胡凯 刘学玲 丁建芬 刘翠梅关键词:消毒 过氧化氢 两种清洗牙科小器械方法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比较手工清洗和超声波清洗牙科小器械的效果,为选择牙科小器械最佳清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临床污染严重的牙科小器械,分别采用手工清洗(A组)和超声波清洗(B组),通过清洗前后肉眼直接观察、ATP和残留蛋白质的测定判断清洗效果。结果肉眼观察法:A组合格率为100.00%(26/26),B组合格率为65.38%(17/26),两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61,P<0.001);ATP试验:A组清洗后相对光单位数值(RLU)为156±50,B组清洗后RLU值为1 089±6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P<0.01);残留蛋白试验:A组合格率为92.31%(24/26),B组合格率为96.15%(25/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结论手工和超声波两种方法清洗牙科小器械效果均明显,但手工清洗的效果优于超声波。 王春丽 刘翠梅 胡凯 丁建芬 林海燕关键词:牙科器械 医疗器械 超声波 三磷酸腺苷 口腔颌面部手术部位感染11年趋势分析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了解口腔颌面部手术部位感染(SSI)例次发病率的变化趋势,探索患者ASA评分、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及手术危险指数等因素对SSI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对2007—2017年在某三级口腔专科医院住院并接受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趋势卡方检验分析SSI例次发病率变化趋势,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发生风险。结果 2007—2017年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SSI例次发病率为0.33%~0.93%,平均发病率为0.71%;ASA评分、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及手术危险指数高的患者,SSI例次发病率及发生风险高;2009年SSI例次发病率最低,ASA评分为P1的手术患者、手术危险指数为1级的手术,SSI例次发病率下降,分别自2011年的0.72%和2.79%下降至2017年的0.42%和1.54%,下降幅度在41%以上。结论口腔颌面部SSI例次发病率在11年间有所下降并保持在较低水平,随着患者ASA评分、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及手术危险指数的升高,手术患者SSI例次发病率及发生风险亦逐渐升高,诊疗环境可能是SSI的影响因素之一。 徐丹慧 林海燕 刘翠梅关键词:手术部位感染 口腔颌面部 发病率 口腔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住院患者病房环境污染调查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了解病区环境中多重耐药菌(MDRO)检出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控制MDRO传播提供依据。方法某口腔专科医院2012年9月—2014年7月收治MDRO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抽取的12例未感染MDRO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周围环境物品表面进行微生物采样和培养,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44例MDRO感染者中,13例患者周围环境中检出相应的MDRO,总体MDRO检出率为29.55%(13/4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环境各物体表面均有检出,检出率为45.45%(5/11),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检出率为66.67%(2/3),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检出率为66.67%(6/9)。MRSA感染患者鼻腔、手MRSA检出率分别为72.73%、54.54%,其陪护人员鼻腔、手MRSA检出率分别为36.36%、18.18%。实验组和对照组周围环境物品细菌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口腔医院MDRO感染者周围环境物品表面MDRO检出率高于非MDRO感染者,应加强MDRO感染者周围环境的监控、清洁和消毒,预防MDRO医院传播。 刘翠梅 辛鹏举 何淳 林海燕 詹思延关键词:多重耐药菌 口腔颌面部医院感染患者不同部位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了解口腔颌面部医院感染患者不同部位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口腔颌面外科40 0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API鉴定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395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0.99%;手术部位感染和肺部感染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为168株、150株,分别占70.59%、89.82%;不同感染部位病原菌耐药率基本一致。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术后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是主要病原菌,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从而减低医院感染率。 何淳 林海燕 刘翠梅关键词:医院感染 口腔颌面外科 病原菌 耐药性 院内感染合并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病例 林海燕 刘翠梅 胡凯 丁建芬文献传递 257例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手术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手术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情况及其易感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2月—2011年9月在某院接受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移植修复术的257例患者进行SSI易感因素监测,项目包括年龄、性别、疾病性质、ASA评分、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值、住院天数、手术持续时间、切口类型、术中出血量等。分别在术后1、3、6个月随访3次,跟踪调查不同时段SSI发生情况。结果 257例患者发生SSI46例(17.90%),均为深部切口感染;其中19例(41.30%)感染发生在住院期间,27例(58.70%)为出院后随访发现的感染,供区未发生感染。感染发生时间为术后5~34d,中位数为11d。易感因素监测中除骨组织皮瓣手术术中抗菌药物给药时间(术中≤110min给药)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皮瓣手术SSI发生率较高,且较多发生在出院后,临床应重视,加强术后随访;同时针对易感因素进行干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降低SSI的发生。 刘翠梅 胡凯 林海燕 丁建芬 林金兰 蔡志刚关键词:手术部位感染 切口感染 口腔颌面部 外科皮瓣 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