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荣
- 作品数:15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共陕西省委党校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再评崔纪在关中兴井灌之实效
- 2014年
- 乾隆二年,崔纪在陕西关中地区大力推行井灌,其行为在不同时期得到不同评价,前人评价时所站视角或依据资料有别,因而评价结果相异。基于正史、地方志、清宫档案、民国档案等文献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对此次井灌事件及其实际效果进行全面考察与再评价。
- 刘立荣
- 关键词:实效
- 人工智能时代的革命文化传播:契机、风险与进路
- 2024年
- 构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过程中,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关键的赋能手段,其融入革命文化传播中具有理论和现实层面的双层逻辑,为提高革命文化传播内容针对性、推动传播格局扁平化、拓宽呈现方式多维度提供了新的契机境遇。但与此同时,亦会因为把关缺失、茧房效应、碎片分发诱发传播内容失真、传播内容同质、传播力削弱的风险挑战。因此,必须从方向、内容、技术、媒体、制度等层面寻求实践进路,更好提升革命文化传播效果和质量。
- 刘立荣杜倩
- 关键词:人工智能革命文化
- 中国古代有机肥制用及其启示被引量:13
- 2015年
- 为了应对中国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带来的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环境及食品安全问题,采用考察文献资料的方法,梳理中国古代有机肥制作和使用的经验,总结出中国古代长期使用有机肥具有可循环、无害环境的优点,但相对化肥,其提高产量的作用有限。因此,在农业用地质与量均有下降的情况下,要保证农业产量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统筹使用有机肥与无机肥。
- 刘立荣
- 关键词:有机肥
- 关中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研究:1644-1949
- 本研究是1368年以来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对1644至1949年关中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的研究,为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研究提供支撑。具体而言,旨在厘清本研究时段内关中地区的耕作土地数量、质量及其变动过...
- 刘立荣
- 关键词:清代民国农业土地利用
- 唐宋诗歌“岭南”文学书写及其嬗变
- 2021年
- 唐诗中的岭南以恶劣荒远与异域风情著称,宋代岭南诗的主体基调与唐代并无本质区别,但环境恶劣程度明显降低。宋代诗人的岭南文学书写呈现好转趋势,其岭南文化感知也表现出强烈的认同倾向,这是岭南与江南气候差距逐渐缩小、岭南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直接体认者增加、共同体内部成员增多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
- 王永莉刘立荣
- 关键词:环境感知文学书写文化认同
- 挑战与应对:民国关中植树造林活动的缘起与成效被引量:4
- 2014年
- 民国时期,在外敌入侵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之下,国民政府掀起了开发建设西北的热潮。关中地区因为其重要的战略及经济地位成为民国植树造林活动开展的重点区域。陕西当局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如成立相关机构、创办农林学校、制订法令章程、组织植树活动等,取得了优于他地的成效。这次植树造林活动,既是当局为应对政治困局采取的开发西北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局因为生态环境恶化而不得不采取的应对措施,可视作环境与文明之间"挑战与应对"互动关系的实例。
- 刘立荣
- 关键词:民国植树造林生态环境
- 省界错壤与洪灾调适冲突——以明清卫河下游直鲁交界地区为中心被引量:1
- 2015年
- 文章引入美国人文地理学家吉尔伯特·F·怀特的洪灾调适理论,主要考察明清时期卫河下游直隶、山东两省交界地带的清河、武城和临清州因水灾而发生的冲突与协调的过程。指出面对洪灾,三州县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调适方式,即筑堤防水与开渠排涝。历史地来看,洪灾调适的方式通常源于洪泛区民众的生存本能,是一种自发而无序的行为,但在实施过程中,因交界地区"界"的限制作用,会造成交界各方民众的冲突。交界各方洪灾调适冲突的解决需要中央或次级政府力量的强有力干预和打破政区界限的富有智慧的努力。调适理论对于开展中国历史灾害地理尤其是近现代灾害地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程森刘立荣
- 关键词:明清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