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真真
-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Graves病合并血液系统异常53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Graves病( Graves disease ,GD)是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全身多个系统均可被累及,其中血液系统受累常见。作者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及代谢病科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诊断的537例G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血液系统异常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 刘真真李冲李婕一王志芳郑丽丽
- 关键词:GRAVES病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
- 维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合应用维格列汀治疗的疗效及对胰岛素剂量的影响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本实验为前瞻性、开放性、前后自身及空白对照的临床研究。设立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为110例应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维格列汀50mg,每日2次,治疗12周,对照组为109例应用胰岛素治疗12周的患者,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血糖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试验组HbA1c由基线的(9.27±1.42)%降至(7.82±1.36)%,下降了(1.45±1.03)%,对照组HbA1c由基线的(8.86±1.06)%降至(8.02±1.32)%,下降了(0.84±1.13)%,两组下降幅度均P<0.05。以HbA1c≤6.5%和HbA1c≤7.0%为目标值,治疗后试验组达标率为16.36%和43.63%,较治疗前增加12.76%和33.63%;试验组胰岛素用量由基线的53.9IU/d降至41.2IU/d,剂量减少23.56%,对照组胰岛素用量由基线的66.7IU/d降至58.3IU/d,剂量减少12.59%,两组胰岛素减少量P<0.05;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有明显改善;患者平均每日药品费用较治疗前无明显增加(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共14例患者(12.7%)发生一般性低血糖事件(24件·次),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与对照组比较,低血糖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维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降低患者空腹及餐后血糖水平,利于实现HbA1c达标,并减少胰岛素使用剂量,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及耐受性。
- 史双伟郑丽丽李冲王志芳张佳楠张淑君刘真真
- 关键词:胰岛素2型糖尿病
- 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急性期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被引量:3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静脉注射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出现急性期不良反应(APR)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2年8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内分泌科、骨科应用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患者107例,均应用唑来膦酸5mg静脉注射。分为发生APR组[APR(+)]及未发生APR组[APR(-)],比较两组之间年龄、BMI、是否曾服用钙片、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双膦酸盐等因素与APR的相关性。结果 (1)107例患者中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2%;其中发热78例(72.9%);肌肉痛51例(47.7%);发热和胃肠道反应2例(1.9%);(2)APR(+)组BMI水平、曾使用双膦酸盐比例低于APR(-)组(P<0.05),合并骨质疏松性骨折比例高于APR(-)组(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和使用双膦酸盐为APR的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唑来膦酸(5mg)静脉注射后急性期不良反应较常见,多为一过性。高BMI及曾使用双膦酸盐可减少急性期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 张佳楠张丽侠李冲王志芳张淑君史双伟刘真真郑丽丽
- 关键词:唑来膦酸影响因素绝经后骨质疏松
-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三例
- 2014年
- 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症(AIH)是低血糖的一种少见原因,其临床特点为自发性低血糖发作、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抗体或胰岛素受体抗体阳性.根据自身抗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在无外源性胰岛素应用时出现针对内源性胰岛素的抗体(IAA)阳性,称为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AS),1970年由日本Hirata等首次报道,又称Hirata病[1];(2)是针对靶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的抗体(IRA)阳性,称为B型胰岛素抵抗综合征(TBIRS),较罕见[2],部分可出现低血糖.我院自2009年报道1例IAS后[3],陆续出现数例,现再报告3例IAS患者,以提高临床认识.
- 张淑君王志芳郑丽丽李冲刘真真张佳楠史双伟
- 关键词: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胰岛素受体外源性胰岛素抗体阳性高胰岛素血症
- 艾塞那肽对高脂诱导的LO2细胞FTO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 王小曼郑丽丽李冲李珊王志芳杨威张洁蕾刘真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炎性反应触发机制探讨被引量:6
- 2013年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NAFLD)是一系列的从单纯性脂肪肝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进而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肝脏疾病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sis,NASH)同时包含了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性反应,相较而言,脂肪变性危害较小,而炎性反应却可导致不可逆的肝脏损伤。
- 李婕一刘真真郑丽丽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炎性反应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