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生

作品数:17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6篇甲状腺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瘤
  • 3篇显像
  • 3篇腺癌
  • 3篇甲状腺癌
  • 3篇分化
  • 3篇分化型
  • 3篇分化型甲状腺
  • 3篇分化型甲状腺...
  • 2篇注射
  • 2篇海绵状
  • 2篇海绵状血管瘤
  • 2篇放射性
  • 2篇131I
  • 1篇滴眼
  • 1篇滴眼液
  • 1篇地塞米松
  • 1篇碘放射性同位...
  • 1篇凋亡

机构

  • 16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6篇刘生
  • 12篇蒋宁一
  • 10篇卢献平
  • 9篇梁九根
  • 9篇张弘
  • 3篇张占磊
  • 3篇刘幸光
  • 3篇陈少雄
  • 2篇林笑丰
  • 2篇蒲迪
  • 2篇赵竞
  • 2篇吴桂霞
  • 1篇秦岭
  • 1篇伍俊妍
  • 1篇张占文
  • 1篇孙云钢
  • 1篇唐刚华
  • 1篇沈君
  • 1篇聂大红
  • 1篇丁悦

传媒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国际放射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新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器官的恶性肿瘤。其中甲状腺癌乳头状癌大约占90%。虽然大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和治疗没有很大的困难,但是部分仍存在挑战。随着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基因和生物学特征的了解以及新的靶向治疗的发展,对其的诊断和治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就最近有关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基因的相关进展以及它们对肿瘤进展的重要意义进行系统综述。
赵竞刘生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基因靶向治疗
12周是使用卵巢切除法建立雌性C57/BL6J成年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的合适时机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评估成年C57/BL6J雌性小鼠行卵巢切除术后不同时间点骨密度及松质骨的变化,探讨使用卵巢切除法建立雌性C57/BL6J成年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的合适时机。方法将60只成年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8周去势组及12周去势组;前者于8周,后者于12周行双侧卵巢切除术。两组均于手术当天,术后6周、8周、10周及12周各随机抽取6只小鼠进行检测。使用DEXA测量小鼠全身、脊柱及下肢骨密度,并使用micro-CT重建胫骨近端的三维图像及计算松质骨微结构参数。结果两组小鼠使用DEXA测量的组内各时间点的全身、脊柱及下肢骨密度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micro-CT的结果显示:与8周相比,12周小鼠的胫骨近端松质骨骨量有显著的上升(Tb.N:+29.4%,Tb.Sp:-28.9%,均P<0.05)。8周去势组的小鼠在术后8周首次观察到BV/TV(-46.1%,P<0.05),Tb.N(-52.2%,P<0.05)及Tb.Sp(+57.0%,P<0.05)较术前的显著性改变,上述参数的变化在随后的时间点有所减缓。12周去势组小鼠则在去势6周后即可观察到上述参数的显著性变化(BV/TV:-26.6%,Tb.N:-37.1%,Tb.Sp:+59.6%,均P<0.05),并在随后的随访时间中进入平台期。结论与DEXA相比,micro-CT更适合于评估小鼠模型的骨密度及骨微结构变化。本研究认为12周是使用卵巢切除法建立雌性C57/BL6J成年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的合适时机。
傅光涛刘生李长川伍俊妍李仕勋秦岭刘伟邱俊雄彭芃丁悦
关键词:卵巢切除术骨质疏松症小鼠
^(131)Ⅰ治疗Graves'病后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分析^(131)Ⅰ治疗Graves'病后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83例接受^(131)Ⅰ治疗的Graves'病患者随访1年,采用向后逐步筛选变量法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甲状腺质量、甲亢家族史、药物治疗史、TPOAb、TRAb、2 h吸碘率/24 h吸碘率比值、口服131I剂量等参数与早发甲低的关系。结果共有283例Graves'病患者入选并最终完成随访。其中60例(21.2%)患者服用放射性碘1年后出现甲低,200例(70.7%)患者甲功恢复正常,23例(8.1%)患者甲亢持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服^(131)Ⅰ剂量(OR=1.229)、TPOAb阳性(OR=3.589)、年龄(OR=0.759)、甲状腺质量(OR=0.845)为Graves'病患者^(131)Ⅰ治疗后发生早发甲低的影响因素。结论多个影响因素可能与早发甲低相关,^(131)Ⅰ治疗Graves'病患者前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使得早发甲低发生率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范围内。
孙云钢蒋宁一刘生梁九根卢献平张弘
关键词:放射性碘早发甲低
主观性耳鸣脑结构网络的研究
林笑丰蒋宁一刘生张弘杨海弟沈君宋超
^(99m)Tc-MDP SPECT/CT融合骨显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和治疗决策中的作用被引量:26
2017年
目的:评价^(99m)Tc-MDP SPECT/CT融合骨显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瘤的诊断和治疗决策确定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间行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患者117例,对其中经病理和(或)3~9个月临床动态评估确诊的66例患者的结果(55例原发恶性肿瘤,11例原发良性骨病)进行分析,比较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与其他单纯解剖影像方法[CT和(或)MR]诊断骨转移瘤的效能差异和对治疗决策的影响。剔除病例包括广泛骨转移瘤和最后没有明确诊断的患者。结果: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骨转移患者病例和骨转移病灶的灵敏性(90.62%,93.88%)、特异性(79.41%,89.47%)和准确性(84.84%,90.97%),单纯解剖影像学诊断方法的灵敏性(59.38%,51.02%)、特异度(94.11%,94.73%)和准确性(77.27%,79.8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变治疗方案的比例比较中,SPECT/CT融合显像改变患者的治疗方案为30.31%,单纯解剖影像学方法为16.67%,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可以提高骨转移瘤诊断准确性并对治疗方案的确立有重要作用。
刘嘉辰林笑丰李敬彦张弘梁九根卢献平张占磊刘生
关键词:骨转移瘤全身骨显像
胶体32磷酸铬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皮肤海绵状和混合型血管瘤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胶体32磷酸铬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小儿皮肤海绵状血管瘤或/和混合型血管瘤的疗效。【方法】638例皮肤海绵状血管瘤或/和混合型血管瘤,共计778个皮损分别接受1~3个疗程32磷酸铬联合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治疗,平均注射剂量为(673±275)k Bq/cm2,混合型血管瘤皮损辅助32磷敷贴治疗,根据血管瘤大小及患者年龄评价治疗效果。【结果】①平均疗程1.59个,按瘤体面积判定:1~3个疗程的累计治愈率分别为64.27%、89.08%和96.14%,累计有效率分别为91.90%、97.17%和98.07%。瘤体越小,其治疗效果越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②按患儿年龄判定:1~3个疗程患儿的累计治愈率分别为62.70%、88.25%和94.67%,累计有效率分为别为89.66%、96.08%和98.12%。年龄越小,效果越明显,各疗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胶体32磷酸铬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瘤体内注射是一种治疗小儿皮肤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安全有效且操作简便的方法,值得临床选用。
刘生卢献平梁九根蒋宁一张弘刘幸光陈少雄吴桂霞
关键词:地塞米松海绵状血管瘤混合型血管瘤
131I联合皮质激素治疗甲亢对Graves眼病预后影响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131)I联合皮质激素治疗甲亢对眼病预后的影响。方法GO伴GD患者86例(单纯性突眼组60例,浸润性突眼组26例)分成~(131)I治疗组(个体化治疗,56例)和ATD组(甲巯咪唑,30例);其中,~(131...
刘生董骏锋蒋宁一
原发灶大小预测分化型甲状腺癌远处转移的价值及远处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蒲迪刘生
PET/CT显像剂^18F-氟丙酸在肝癌中的生物学评估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 探讨PET/CT显像剂^18F-氟丙酸(18F-FPA)对肝细胞肝癌(HCC)的显像效果及其摄取机制.方法 (1)以甲基-2-溴丙酸乙酯为前体合成18F-FPA;(2)通过体外细胞摄取实验测定人肝癌SK-Hep 1细胞不同时间点对^18F-FpA的放射性摄取情况;观察不同浓度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奥利司他(Orilistat)、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5-十四烷氧基-2-呋喃甲酸(TOFA)对^18F-FPA的摄取抑制情况;(3)对荷人肝癌SK-Hep 1小鼠行^18F-FPA microPET/CT显像,并与^18F-FDG PET/CT显像进行比较.^18F-FPA和^18F-FDG在肿瘤中的放射性摄取率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1)^18F-FPA的合成产率为(45±2)%.(2)细胞摄取实验结果显示,人肝癌SK-Hep 1细胞对^18F-FPA的摄取率从5 min的(1.3±0.4)%上升到120 min的(4.6±0.2)%.细胞摄取抑制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抑制剂浓度的增高,人肝癌SK-Hep 1细胞对^18F-FPA的摄取逐渐降低.当抑制剂奥利司他和TOFA浓度均为400 μmol时,人肝癌SK-Hep 1细胞对^18F-FPA的摄取率分别降低了(40.3±4.0)%和(26.0±6.0)%.(3)荷人肝癌SK-Hep 1小鼠18F-FPA microPET/CT显像显示了快速且准确的肿瘤定位,肿瘤/肝脏比值为1.63±0.26;^18F-FDG PET/CT显像中的肿瘤/肝脏比值为1.09±0.21.^18F-FPA比^18F-FDG具有更好的显像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5,P=0.047).结论 ^18F-FPA可用于肝癌显像,且其摄取与脂肪酸合成有关.
赵竞张占文马慧聂大红蒋宁一刘生唐刚华
32P敷贴联合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局部外涂治疗婴幼儿浅表血管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32)P敷贴联合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局部外涂治疗婴幼儿浅表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35例浅表血管瘤患儿随机分成3组:观察组82例,采用^(32)P敷贴+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联合外涂治疗;对照组77例,采用相同剂量^(32)P敷贴+生理盐水局部外涂治疗;单用组76例,采用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生理盐水局部外涂治疗,对比观察3组的疗效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结果】1观察组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7.6%和92.7%,治愈率为86.6%;对照组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4.8%和89.6%,治愈率为81.8%;单用组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86.8%和39.5%,治愈率为6.6%,三组疗效不完全相同(P<0.001),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394),但均优于单用组(P<0.001;P<0.001)。2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时间中位数分别为9.0个月和10.0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3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色素脱失发生率分别为19.5%和33.8%;干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24.4%和40.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32),观察组的色素脱失及干性皮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32)P敷贴联合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局部外涂治疗婴幼儿浅表血管瘤整体疗效满意,并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冯方梁九根卢献平刘生蒋宁一张弘刘幸光陈少雄
关键词:血管瘤婴幼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