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君
- 作品数:9 被引量:11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体外测定恶性疟原虫对七种抗疟药的敏感性被引量:10
- 1995年
- 1992年应用体外微量法在中老边境测得我国境内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哌喹、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还原青蒿素及咯萘啶抗性率,分别为97.0%、96.4%、12.1%、16.0%、6.2%、12.5%、34.5%;半数抑制量(ID50)依次为119.0、320、7.2、295.0、74.4、5.4及31.9nmol/L。老挝境内恶性疟原虫分离株对氯喹、哌喹及咯萘啶的抗性率分别为9/10、8/10及1/5;ID50依次为114.0、166.9及16.4nmol/L;对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及还原青蒿素均敏感,ID50分别为5.0、91.6、56.7及4.4nmol/L。结果提示境内外恶性疟原虫株对氯喹的抗性程度相似,但对哌喹的抗性程度境外明显低于境内。对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及还原青蒿素的敏感性境外明显高于境内。
- 杨恒林刘德全董莹杨品芳刘瑞君詹斌张春勇
- 关键词:氯喹哌喹青蒿素类咯萘啶
- 云南南部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咯萘啶、青蒿琥酯、哌喹敏感性的体外测定被引量:21
- 1992年
- 1988及1990年在滇南恶性疟流行区用体外微量法测得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咯萘啶、青蒿琥酯及哌喹的抗性率分别为98.7%(75/76)、27.6%(16/58)、13.8%(9/65)及97.7%(43/44);半数抑制量(ID_(50))分别为125.0、19.0、4.7及243.3nmol/L,抗氯喹恶性疟原虫对哌喹有明显的交叉抗性;对咯萘啶及青蒿琥酯则未见明显的交叉抗性。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对以上3种药均有一定程度的交叉抗性。抗咯萘啶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无交叉抗性,而对氯喹及哌喹有一定程度的交叉抗性。
- 杨恒林杨品芳刘德全刘瑞君董莹张春勇高大庆何慧
- 关键词:疟原虫氯喹咯萘啶青蒿琥酯
- 一种便于现场测定恶性疟原虫抗药性的培养基被引量:19
- 1989年
- 为了各地开展体外微量测定法调查恶性疟原虫的抗药性,研制了便于现场调查使用的培养基。将连续培养恶性疟原虫用的RPMI1640完全液体培养基用安瓿封装,冰瓶贮存.可供现场50d内使用。该培养基的效果与冰冻干燥培养基相似,明显优于WHO培养基。
- 刘德全任道性刘瑞君邱持平高大庆
- 关键词:疟原虫抗药性培养基
- 海南省乐东县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变化被引量:14
- 1999年
- 目的:监测海南省停用氯喹后抗氯喹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消长。方法:选择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有高度抗性且恶性疟发病率较高的海南省乐东县为观察点,采用WHO标准体外微量法和体内四周法,间隔一定时间检测一次。结果:停用氯喹18年,体外法,抗性率由1981年的97.9%下降至1997年的26.7%(P<0.001),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的平均药浓度由10.46±7.14pmol/μl血降至1.63±1.47pmol/μl血(P<0.001);体内法,抗性率由1981年的84.2%降为1997年的18.4%(P<0.001),RⅢ占抗性病例的比例由53.1%降为14.3%。
- 刘德全蔡贤铮任道性刘瑞君刘瑞君曾林海唐铣
-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抗药性敏感性氯喹疟疾
- 云南省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及咯萘啶与氯喹敏感性的体外测定被引量:36
- 1997年
- 目的 :了解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及咯萘啶与氯喹等抗疟药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检测。结果 :滇东南、滇南、老挝、滇西及缅甸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抗性率为79%— 96% ,半数抑制量 ( ID50 )为 12 2— 2 4 0 nmol/L;对咯萘啶的抗性率为 2 0 %— 35% ,ID50 为16— 32 nmol/L ;来自老挝感染的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 (青蒿琥酯 ,还原青蒿素、蒿乙醚、蒿甲醚 )均敏感 ,其他各地抗性率为 5%— 16%。结论 :云南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普遍存在抗性 ,大部分原虫对青蒿素类药物及咯萘啶敏感 ,但也有部分原虫产生了低度抗性。
- 杨恒林刘德全黄开国董莹杨品芳杨亚明廖明铮张春勇刘瑞君
- 关键词:疟原虫青蒿素咯萘啶氯喹药敏性
- 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青蒿琥酯敏感性现场体外测定被引量:8
- 1989年
- 1988年7~10月在滇南的勐腊县,应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测定技术在自制涂药板中测定了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咯萘啶及青蒿琥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氯喹与4年前和8年前相比,抗性率无明显变化;抗性程度呈下降趋势。咯萘啶的测定结果与对氯喹敏感株Fccl/HN的测定结果相似;少数病例的疟原虫对青蒿琥酯的敏感性低于Fccl/HN。对比测定结果显示,当地恶性疟原虫对上述三种药物无交叉抗性。咯萘啶、青蒿琥酯涂药板各药井中裂殖体形成数同氯喹板一样随药物浓度增加而依次减少。说明本文方法涂制的咯萘啶、青蒿琥酯板药性稳定,测定结果可靠,可用于现场敏感性监测。
- 杨恒林杨品芳何慧刘德全刘瑞君高大庆
-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咯萘啶青蒿琥酯氯喹
- 我国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的现状被引量:51
- 1996年
- 目的:了解恶性疟原虫对各种常用抗疟药的敏感性,以指导合理应用抗疟药。方法:采用WHO标准体外微量法。结果:甲氟喹和奎宁分别测定36例和33例,未发现抗性病例。氯喹、氨酚喹和哌喹抗性率分别为84.6%、86.1%和38.0%。有8.3%病例对咯萘啶有抗性,少数病例对青蒿素类药物敏感性下降。结论:云南和海南两省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氨酚喹和哌喹有高度抗性,但停用氯喹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敏感性有所恢复。对哌喹抗性率和抗性程度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对咯萘啶和青蒿素类药物的敏感性在逐渐降低。上述抗疟药抗性之间有一定交叉关系。
- 刘德全刘瑞君张春勇蔡贤铮唐铣杨恒林杨品芳董莹
-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抗药性敏感性氯喹抗疟药疟疾
- 云南省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纵向监测被引量:27
- 1994年
- 应用WHO推荐的体外微量测定法于停用氯喹前的1981年及停药后的1984、1988—1990和1992年在云南省南部的勐腊县测得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抗性率分别为97.4%、100%、96.1%及93.7%;ID50依次为170、132、125及110nmol/L,ID95为1000、740、707及576nmol/L;平均抑制量分别为55.4、46.7、45.8及35.4pmo1/井。与1981年测得结果相比,抗性率无明显变化;ID50分别下降22.3%(P<0.05)、26.4%(P<0.05)及35.3%(P<0.01),ID95依次下降26.0%(P<0.05)、29.3%(P<0.05)及42.4%(P<0.01)。平均抑制量分别下降15.7%(P>0.05)、17.3%(P<0.05)及36.1%(P<0.01)。提示云南南部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抗性并不稳定,而是随药物压力的下降而降低。
- 杨恒林杨品芳董莹车立刚何慧刘德全刘瑞君詹斌张春勇高大庆
- 关键词:疟原虫抗性氯喹
- 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敏感性的体外微量测试方法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研究并建立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敏感性的体外微量测试方法。方法研制咯萘啶涂药板和便于现场使用的培养基,先在实验室用体外连续培养的恶性疟原虫(FCC1/HN)测试,证明咯萘啶涂药板和培养基的效果稳定可靠后,在疟疾流行高峰季节赴海南省及云南省现场,取恶性疟现症病人血样,测试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的敏感性,并设体内四周法为对照。结果研制的咯萘啶涂药板及现场用的培养基效果稳定,咯萘啶涂药板4℃贮存有效期为6个月,4℃贮存的安瓿封装液体培养基及瓶装冰冻干燥培养基有效期分别为2个月和2年。经过多年现场测试,不但掌握了我国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敏感性的基线数据,同时还显示,在目前咯萘啶临床治疗效果仍较满意的情况下,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的敏感性已在逐渐降低,而且体外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的平均药浓度提高了2~4倍。结论恶性疟原虫对咯萘啶的敏感性可用体外微量法测试,较体内四周法更为方便和敏感。
- 刘德全冯晓平刘瑞君张春勇
-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咯萘啶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