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淑芳

作品数:9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篇病毒
  • 5篇乙型
  • 5篇肝炎
  • 3篇乙型肝炎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肝炎病毒
  • 2篇毒性肝炎
  • 2篇抗体
  • 2篇基因
  • 2篇基因治疗
  • 2篇反义
  • 2篇HBSAG
  • 2篇HBV
  • 2篇病毒性
  • 2篇病毒性肝炎
  • 2篇病毒载体
  • 1篇定量聚合酶链...
  • 1篇血清
  • 1篇血清转化生长...
  • 1篇血清转化生长...

机构

  • 6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9篇刘淑芳
  • 5篇姚集鲁
  • 4篇陈雪娟
  • 3篇卢建溪
  • 3篇李刚
  • 2篇邓练贤
  • 2篇崇雨田
  • 2篇陈文思
  • 2篇杨林
  • 2篇杨绍基
  • 2篇杨林
  • 1篇张天托
  • 1篇林丙亮
  • 1篇彭晓谋
  • 1篇李桂侠
  • 1篇陈文思
  • 1篇陈青
  • 1篇代志琰
  • 1篇顾琳
  • 1篇周智

传媒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新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3篇2003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对肝纤维化诊断意义的探讨被引量:5
2000年
用酶免疫法测定 14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GF - β1 水平 ,并与其中 87例慢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病理对比。结果发现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TGF - β1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 (P <0 .0 5 ) .与肝功能指标ALB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 (r =- 0 .42 3,P =0 .0 0 0 ) ,与TBIL呈较弱的正相关 (r =0 .2 32 ,P =0 .0 0 7) ;肝组织炎症活动时 ,血清TGF - β1 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 ,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相关 (P >0 .0 5 ) ;血清TGF - β1 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 (r=0 .6 12 ,P <0 .0 5 ) ;肝硬化组血清TGF - β1 水平明显高于非肝硬化组 (P <0 0 5 ) ;血清TGF - β1 水平判断慢性肝炎患者S2 期以上肝纤维化及诊断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 836和 0 82 8,截断值分别为 80ng ml和 12 0ng ml。结果表明动态监测血清TGF - β1 水平有助于了解肝纤维化的进展情况 ;血清TGF - β1 有助于判断慢性肝炎患者是否存在S2 期以上肝纤维化和诊断肝硬化 ,但与肝组织活检相比 。
罗瑞虹崇雨田陈青黄仰甦杨绍基刘淑芳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乙型肝炎血源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效果观察被引量:1
1995年
乙型肝炎血源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效果观察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科陈雪娟,刘淑芳,杨绍基乙型肝炎血源疫苗阻断母亲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效果与母亲是否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e抗原(HBeAg)阳性有关。我们对258名出生于HB...
陈雪娟刘淑芳杨绍基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母婴传播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HBV前C/C反义RNA的体外抗HBV作用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了解反义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转移、表达的抗HBV作用。方法 BamHⅠ酶切HBV质粒获取 1 5 0 4bp前C/C基因片段 ,将其正、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DOR构建了正、反义前C/C重组体。将重组体转染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 7,G4 1 8筛选获取抗性细胞及假逆转录病毒。RT PCR检测了反义HBV基因表达的反义RNA。将重组假逆转录病毒感染 2 2 1 5细胞 ,ELISA及斑点杂交法分别检测被感染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及HBVDNA。结果 反义前C/C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在细胞内能转录HBV反义RNA。反义前C/C重组假病毒感染的 2 2 1 5细胞HBsAg、HBeAg的合成分别降低了 5 5 5 %、78% ;HBVDNA水平也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该抑制具有一定特异性。增加假病毒感染次数在一定范围内能提高抑制作用。正义假逆转录病毒感染对 2 2 1 5细胞HBVDNA水平及抗原合成无影响。结论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反义HBV基因转移表达的反义RNA能抑制HBV复制及抗原合成 。
杨林姚集鲁林丙亮李刚卢建溪刘淑芳
关键词:HBV逆转录病毒载体基因治疗反义RNA
HBsAg重组腺病毒载体的包装和表达
2000年
为探索腺病毒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及其表达目的抗原的有效性.用BamHI、EcoRI双切质粒 pBluscript KS+-HBs;回收 S基因片段,定向克隆插入质粒…pACCMVpL中相应的酶切位点,通过快速抽提、酶切鉴定筛选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与pJM17共转染293细胞进行包装,挑取单个空殊感染24孔板中的293细胞,取上清HBsAgA值最高的重组病毒扩大培养,纯化和满度测定。并感染PA317、HePG2、Vero细胞,检测HBsAg的表达。挑取的20个空斑感染293细胞后,9个HBsAg阳性.扩大培养、纯化后测得其滴度为9.6 ×108pfu/mL,感染PA317、 HePG2、 Vero细胞后72 h,其上清中 HBsAg A值分别为 0.53、 0.89、 0.52.成功地构建了表达HBsAg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在293细胞中进行了包装,并在其它真核细胞中得到了表达.
周智姚集鲁卢建溪陈文思刘淑芳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乙型腺病毒载体DNA重组
反基因及反义寡核苷酸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4
2000年
目的 探讨反基因及反义寡核苷酸抗乙型肝炎病毒(HBV) 作用。方法 设计合成针对HBV 核心启动子Sp1 位点(1734 nt~1754 nt)及前CRNA、前基因组RNA5′端起始区(1814 nt~1834 nt) 的21 聚硫代修饰反基因寡核苷酸(ODNan21)及反义寡核苷酸(ODNas21) 。将各寡核苷酸与22 .1 .5 细胞温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及斑点杂交法分别检测经处理的22.1 .5 细胞培养上清HBsAg、HBeAg 及HBV DNA 水平。结果 ODNan21 、ODNas21 处理的22 .1 .5 细胞HBsAg、HBeAg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01)。浓度为10 μmol/L 时,ODNan21,ODNas21 对HBsAg、HBeAg 的抑制分别达57.% 、77 % ;61% 、79 .6 % ;两者联合给药的抑制达71 .5% 、85 % 。该抑制呈剂量依赖性并于给药后48 小时达高峰。ODNan21 、ODNas21 处理的22 .1.5 细胞HBVDNA 水平低于对照组。无关序列对照寡核苷酸对HBVDNA 及抗原合成无明显影响。在实验范围内,寡核苷酸对22 .1 .5 细胞无毒性作用。结论 ODNan21、ODNas21 在体外能有效抑制HBV 复制及抗原合成。
杨林姚集鲁邓练贤刘淑芳
关键词:病毒复制乙型肝炎
20例SARS患者特异性抗体变化规律被引量:26
2003年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2 0例SARS患者系列血清中特异性IgM和IgG抗体 ,系列血清包括患者发病后 1周 ,2周 ,3周 ,4周 ,8周 ,12周所采集的样本。结果 :2 0例患者发病后第 1周IgM和IgG抗体均为阴性 ;第 2周时 16例IgM抗体阳性 ,17例IgG抗体阳性 ;第 3周后所有患者IgG抗体阳性并持续至第 12周 ,而IgM抗体阳性患者逐渐减少 ,至第 12周时所有患者均为阴性。结论 :SARS特异性IgM抗体消失较早 ,其存在是近期感染的标志 ;IgG抗体的持续存在可能是获得病后免疫力的标志。
李刚陈雪娟陈文思代志琰张天托杨林崇雨田刘淑芳江元森姚集鲁
关键词:SARS特异性抗体非典型肺炎
HBV感染者HBV DNA与抗原抗体标志物的关系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 DNA与抗原抗体标志物的关系及评价HBV DNA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1474例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同时采用酶联免疫黏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603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520例(86.2%);465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标本中,HBV DNA阳性163例(35.1%);216例HBsAg、抗HBc阳性标本中,HBVDNA阳性88例(40.7%);26例单项抗HBc阳性标本中HBV DNA阳性3例(11.5%)。结论:HBV DNA检测可填补抗原抗体标志物检测的不足,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陈雪娟李刚刘淑芳陈文思李桂侠
关键词:HBV感染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硫代磷酸寡脱氧核苷酸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1999年
目的了解三螺旋形成寡核苷酸(TFO)、反义寡核苷酸(ODNas)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方法设计合成针对HBV核心启动子1734nt-1754nt及前C、前基因组RNA5’端起始区的21聚硫代磷酸TFD(TFO21)及21聚硫代磷酸ODNas(ODNas21)。在22.1.5细胞观察了各寡核苷酸的抗HBV作用。结果TFO21、ODNas21处理的22.1.5细胞HBsAg、HBeAg及HBVDNA分泌明显低于对照组。浓度为10μmol/L的TFO21与ODNas21对HBsAg、HBeAg的抑制分别达57.5%、77.0%;61.0%、79.6%。两者联合给药对HBsAg、HBeAg的抑制分别达71.5%、85.0%。该抑制呈剂量依赖性。无关序列对照寡脱氧核苷酸光明显抑制作用。在实验范围内,硫代寡核苷酸对22.1.5细胞无毒性作用。结论在HBV细胞模型系统,TFO21、ODNas21能有效抑制HBV复制及抗原合成,具有较大应用潜力。
杨林姚集鲁邓练贤陈幼明卢建溪刘淑芳
关键词:基因治疗乙型肝炎
单项抗-HBc阳性患者预后的预测被引量:2
2001年
部分HBV感染者的血清标志表现为单项抗-HBc阳性.过去认为这是HBsAg向抗-HBs转化的"窗口期",约经3mo~6mo后出现抗-HBs.近来研究发现部分单项抗-HBc阳性患者可持续超过6mo,甚至再次出现H-BsAg阳性[1-5].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和PCR等敏感的检测手段,一部分患者中尚能检出HBV DNA,HBsAg等HBV复制的血清标志[6-19].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HBV DNA检出与单项抗-HBc阳性持续存在或转变为HBsAg间的关系,以及HBV DNA及HBsAg对单项抗-HBc阳性患者预后是否具有预测作用.因而,我们进一步探讨单项抗-HBc患者HBVDNA检出情况以及与其转归的关系,找到早期预示预后不良指标,以便对预后不良患者及时进行相应治疗,从而改善其预后.
陈雪娟彭晓谋刘淑芳顾琳
关键词:乙型放射免疫测定HBVHBSAG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