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海静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玉米
  • 2篇性状
  • 2篇轮回选择
  • 1篇淀粉
  • 1篇淀粉含量
  • 1篇度条件
  • 1篇性状配合力
  • 1篇叶型
  • 1篇油菜
  • 1篇油菜素内酯
  • 1篇玉米群体
  • 1篇玉米株型
  • 1篇配合力
  • 1篇株型
  • 1篇综合种
  • 1篇相关基因
  • 1篇相关性状
  • 1篇密度条件
  • 1篇基因
  • 1篇QTL定位

机构

  • 4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信阳农业高等...
  • 1篇郑州市气象局
  • 1篇海南省农业科...
  • 1篇济源市农业科...

作者

  • 4篇刘海静
  • 3篇库丽霞
  • 3篇陈彦惠
  • 2篇郭书磊
  • 2篇张君
  • 1篇谢丽莉
  • 1篇孟庆雷
  • 1篇韩赞平
  • 1篇王付娟
  • 1篇曹丽茹
  • 1篇田磊
  • 1篇侯本军
  • 1篇李家富
  • 1篇张珍珍
  • 1篇崔新建
  • 1篇程芳芳

传媒

  • 1篇玉米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豫综5号玉米综合种淀粉含量轮回选择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豫综5号玉米群体淀粉含量的改良效果,为创制高淀粉玉米种质资源、选育高淀粉玉米杂交种和继续改良豫综5号的淀粉含量提供依据。【方法】以提高玉米群体淀粉含量为目标,利用近红外技术对豫综5号群体完成了4轮的群体改良。以改良群体为父本,以黄早4、丹340、齐319、掖478和Mo17为测验种,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组配成20个测交组合。通过对不同轮次改良群体和20个测交组合在2个环境中的评价试验,对豫综5号群体淀粉含量轮回选择的改良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豫综5号群体的淀粉含量随着改良轮次的增加呈逐渐提高的趋势,由C0的69.39%增加到C4的72.31%,4轮选择后淀粉含量实际增益为2.92%。同时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呈逐轮下降趋势。随着改良轮次的增加,各测验种与各轮改良群体测交组合的淀粉含量逐轮提高,说明非破坏性单粒淀粉含量的轮回选择对豫综5号淀粉含量的改良是有效的;就一般配合力而言,随着改良轮次的增加,淀粉含量的一般配合力呈逐轮提高的趋势;从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黄早4与各轮群体间特殊配合力效应值逐轮提高,其它4个测验种与群体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呈现一定的波动。【结论】利用非破坏性单粒淀粉含量的轮回选择改良豫综5号淀粉含量是有效的,随着改良轮次的增加,豫综5号的淀粉含量逐渐提高。
库丽霞王付娟郭书磊谢丽莉刘海静张君田磊陈彦惠
关键词:玉米
玉米株型相关基因ZmDwarf4的克隆及表达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以松散型玉米自交系沈137为材料,利用同源克隆法成功克隆与水稻Dwarf4基因同源的玉米Dwarf4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1626bp,开放阅读框1521bp,编码506个氨基酸,与高粱、水稻、拟南芥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89%和71%。Real—TimePCR分析表明,ZmDwarf4基因的表达量为3~11叶期表达量逐渐增加,9~11叶期达到最大量,12.19叶期表达量逐渐降低,推测ZmDwarf4基因正向调控玉米叶夹角的大小。ZmDwarf4基因的表达量在叶片中最高,在叶枕中最低。不同激素处理的结果表明,用植物激素(IAA)处理的样品ZmDwarf4基因的表达量始终高于对照;用Brassinolide(BR)处理的样品6叶期ZmDwarf4基因的表达量高于对照,7-10叶期该基因的表达趋势与对照基本一致,但始终低于对照;用IAA+BR处理的样品,该基因的表达趋势与对照基本一致,但高于对照。ZmDwarf4参与玉米BR生物合成途径,进而调控其相关株型建成。
刘海静韩赞平库丽霞张君郭书磊崔新建曹丽茹张珍珍程芳芳陈彦惠
关键词:玉米株型油菜素内酯
两种密度条件下玉米叶型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与分析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对其需求的增加,如何在现有耕地面积的基础上提高玉米的产量,是玉米育种的重要目标。在高密度下选育耐密性的优良玉米品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一个重要途径。叶片是玉米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其空间形态...
刘海静
关键词:玉米QTL分析密度条件
文献传递
轮回选择对豫综5号玉米群体产量性状配合力的改良效果被引量:9
2012年
玉米群体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是培育优良玉米自交系的源泉。玉米群体的改良研究对玉米种质资源创新、优良自交系选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以豫综5号5个轮次改良群体为父本,以黄早四、丹340、中综5号、齐319、掖478、Mo17为测验种配制成30个测交组合,通过一年两点的产量性状及其配合力评价试验,研究轮回选择对豫综5号群体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轮回选择对群体单株产量的改良是有效的,群体与各测验种间的杂交后代产量平均每轮提高3.57%。半姊妹轮回选择和相互半姊妹轮回选择在改良群体产量一般配合力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呈逐轮上升的趋势;采用半姊妹轮回选择对豫综5号群体3轮的选择后,C3群体与C0相比,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从-11.63增长到5.57,差异极显著;经1轮相互半姊妹轮回选择后,群体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从C3的5.57增加到C4的9.75。豫综5号改良群体与黄早四的特殊配合力得到一定的提高,逐轮朝着Reid×唐四平头杂优模式水平提高的方向稳定发展。
库丽霞孟庆雷侯本军李家富刘海静陈彦惠
关键词:玉米轮回选择配合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