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永宁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985工程”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艺术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电影
  • 2篇教育
  • 2篇建国大业
  • 2篇《建国大业》
  • 1篇电视
  • 1篇电视转播
  • 1篇电影观念
  • 1篇动态性
  • 1篇读解
  • 1篇新闻
  • 1篇新闻传播
  • 1篇新闻传播教育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创作
  • 1篇银幕
  • 1篇影像
  • 1篇影像书写
  • 1篇杂耍
  • 1篇中国电影
  • 1篇日本电影

机构

  • 8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作者

  • 8篇刘永宁
  • 1篇于忠民
  • 1篇葛明驷

传媒

  • 2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电影评介
  • 1篇艺术百家
  • 1篇传媒观察
  • 1篇远程教育杂志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恢弘华丽与细腻隽永的影像书写——《建国大业》的摄影语言
2010年
建国六十周年献礼片《建国大业》是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运作的奇迹,该片在社会反响和票房上的双赢,固然与题材重大、明星众多、运作科学、宣传深入有关,也与影片视觉形式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魅力相关。就影片的摄影语言而言,光线、色彩、运动、景别、角度等手段的运用集中凸显了主旋律商业大片的恢弘气势和视觉奇观,又兼顾了诸多历史人物的细腻心里刻画,实现了恢宏华丽和细腻隽永的影像风格的完美结合,为类似影片的创作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刘永宁
关键词:《建国大业》摄影语言影像书写
传媒改革背景下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教育的走向被引量:4
2003年
本文从分析广播电视新闻教育的现状入手,结合传媒改革的社会背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提出我国广播电视新闻教育必须走强化自身特色、突破专业壁垒、引进竞争机制、实施科技整合发展的道路。
刘永宁
关键词:传媒改革新闻传播教育
青少年视觉素养教育探究被引量:9
2007年
人类进入图像时代,语言文化与视觉文化发生了地位上的变化。Web2.0时代网络由于其可写性,视觉文化的传播因此变得更加广泛、快捷。青少年作为各种视觉网站的最大用户群体,其视觉素养教育意义非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培养视觉审美、防止视觉污染、引导青少年进行视觉文化创造、传承民族文化与价值观念。本文也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如何提高青少年视觉素养的模式。
葛明驷刘永宁
关键词:视觉素养视觉思维文化传承教育策略
《建国大业》:明星奇观与视听杂耍的盛宴
2010年
国庆60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是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运作的奇迹,代表了中国电影市场化的发展方向,无论其背后的运作机制还是影像的视听构成都为我国同类影片的创作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因此,立足文本,对该片娱乐元素的构成及其影像机制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从明星效应和视听构成两方面对影片的诸多看点进行了分析,提出经典电影理论的重要范畴"杂耍"是该影像机制的核心;同时,论述了"杂耍"在现代商业电影制作中的形式和意义。
刘永宁于忠民
关键词:《建国大业》杂耍
论电影的目的及其动态性特征
2008年
本文拟从"电影目的性"的基本范畴、内容以及影响因素入手,论述电影目的的动态性及交互性发展特征,强调"动态地理解和认识电影目的性"对繁荣我国电影创作、深化电影基础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并结合电影目的性对我国电影理论研究和电影创作中的若干现实问题进行探讨。
刘永宁
关键词:动态性交互性本体论
从柏林田径世锦赛的电视转播看竞技体育直播的新趋势被引量:1
2009年
田径赛事直播历来被体育新闻界称为“体育电视转播的难度之首”,代表着当今体育赛事电视直播的水平,这集中体现在比赛场面大、项目多、赛程长、观众相对分散、赛项之间相互冲突、场景光线条件易变、机位设计复杂,对导播综合调度水准、比赛项目特点的掌控,解说员的专业素质,包括摄像人员的细节捕捉能力、影像控制技术都是严峻的考验。不久前结束的柏林田径世锦赛的电视实况转播,无论技术上、理念上还是观赏性方面,都表现出很高的水平,
刘永宁
关键词:体育直播电视转播世锦赛田径竞技比赛项目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银幕上的日本电影及其对中国电影观念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中日邦交的正常化,双方的文化交流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电影成为两国人民相互了解的中介。这一时期呈现在我国银幕上的日本电影,不仅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了日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及战后日本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生存心理,而且呈现出风格样式的多样化,表现形式的现代化,深受广大中国观众的喜爱,对"十年浩劫"中遭受重创的中国电影尽快实现电影观念和电影语言的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日本电影在中国影坛的黄金潮"。通过分析和研究这一时期在我国公映的日本电影的形态、风格、视听语言及价值取向等元素,来探讨这些作品深受中国观众欢迎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电影创作观念、电影审美观念、电影语言现代化起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刘永宁
关键词:日本电影电影观念中国电影艺术创作
经典重读:在历史的底色中复现童年——影片《末代皇帝》读解被引量:9
2009年
《末代皇帝》由意大利著名导演贝尔纳多·贝尔托卢奇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拍摄完成,该片先后荣获当年的奥斯卡、金球、凯撒、BAFTA、纽约影评人协会、洛杉矶影评人协会等评奖的近三十项大奖和荣誉,作为一部历史经典,无论从主题的文化阐释、人物的内心刻画、电影的叙事形式,还是影像表意、视听构成、细节表现等都值得重温和研究,影片从叙事、时空、影像、色彩、运动、细节六个方面显示了经典文本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刘永宁
关键词:《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