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建忠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福建省发改委“五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真姬菇
  • 6篇姬菇
  • 5篇育种
  • 4篇原生质
  • 4篇原生质体
  • 4篇原生质体融合
  • 4篇质体
  • 3篇漆酶
  • 3篇凤尾
  • 3篇凤尾菇
  • 2篇性状
  • 2篇营养成分分析
  • 2篇生物菌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菌
  • 2篇微生物菌种
  • 2篇基因
  • 2篇基因转化

机构

  • 9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9篇刘建忠
  • 8篇胡开辉
  • 8篇孙淑静
  • 4篇饶榆平
  • 4篇陈明祥
  • 4篇熊芳
  • 2篇张俊兰
  • 2篇肖雅敏
  • 2篇张燎原
  • 1篇颜松
  • 1篇万春和
  • 1篇杨云龙
  • 1篇吴丽云
  • 1篇黄丽萍
  • 1篇李晓静

传媒

  • 2篇中国食用菌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菌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一种斑玉蕈及其育种中漆酶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斑玉蕈及其育种中漆酶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属于斑玉蕈技术领域。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斑玉蕈不具有漆酶活性、生长速度较慢、生产周期较长,抗菌弱的问题,本发明的斑玉蕈(Hypsizigus marmoreus)新菌株...
胡开辉孙淑静刘建忠饶榆平陈明祥熊芳
文献传递
真姬菇育种中漆酶转化体系的建立及机理分析
真姬菇又名玉蕈、斑玉蕈/(Hypsizigus marmoreus/)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兼药用的珍稀食用菌,也是目前工厂化生产的重要品种之一。但是,由于栽培周期长/(120-150d/)、生物学效率低、易污染等问题,在...
刘建忠
关键词:真姬菇原生质体融合漆酶基因转化生物学特性
文献传递
真姬菇融合菌株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能的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运用原生质体融合与漆酶转化体系筛选到一株真姬菇融合菌株(金山1号),研究了不同培养基配方、温度、pH及含水量对该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对该菌株的漆酶活性、生产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金山1号在PDA胡萝卜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活力较强,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为6.5,最适含水量60%~65%,漆酶活力为3.95 U·mL-1,生产周期可缩短3 d~5 d,生物学效率72.86%,与真姬菇相比提高了17.15%,表现出该融合菌株具有良好的生产应用价值。
刘建忠孙淑静胡开辉熊芳肖雅敏陈明祥饶榆平张俊兰
关键词:真姬菇生物学特性融合子
真姬菇与凤尾菇融合菌株筛选鉴定及营养成分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本研究以漆酶为筛选目标,根据出发菌株凤尾菇与白玉菇漆酶活性的差异,采用RB-PDA平板显色技术与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快速、高效地筛选出具有漆酶活性的凤尾菇与白玉菇融合菌株IV19C,采用常规方法对白玉菇与凤尾菇融合菌株IV19C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融合菌株IV19C与2个出发菌株不同,水分含量(90.0%)与2出发菌株无明显差异,IV19C灰分含量(9.81%)、蛋白质含量(36.0%),明显高于凤尾菇;粗纤维含量(18.3%)、粗脂肪含量(2.50%)高于白玉菇,含有7种必需氨基酸,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含量丰富,但缺乏色氨酸;该样品急性毒性试验结果为MTD>15g/kg体重,根据急性毒性剂量分级属无毒。以上实验结果说明融合菌株IV19C营养丰富,食用安全,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李晓静黄丽萍刘建忠孙淑静胡开辉
关键词:真姬菇凤尾菇营养成分安全性评价
一种斑玉蕈及其育种中漆酶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斑玉蕈及其育种中漆酶转化体系的建立方法,属于斑玉蕈技术领域。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斑玉蕈不具有漆酶活性、生长速度较慢、生产周期较长,抗菌弱的问题,本发明的斑玉蕈(Hypsizigus marmoreus)新菌株...
胡开辉孙淑静刘建忠饶榆平陈明祥熊芳
文献传递
斑玉蕈育种中漆酶转化体系建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8
2010年
漆酶具有降解木质素,氧化降解酚类物质,抑制杂菌,改善出菇品质等作用。采用酶学与原生质体融合相结合的技术,建立斑玉蕈育种中漆酶转化体系,将漆酶活性较高、生长速度较快的凤尾菇原生质体经高温灭活与斑玉蕈原生质体融合,通过RB-PDA平板显色技术筛选出具有漆酶活性较高的两融合菌株Ⅲ18C、Ⅲ2A,并对其进行了拮抗试验、RAPD分子标记、漆酶基因扩增等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出的两融合菌株与两亲本具有明显的拮抗线,随即引物扩增的条带与两亲本有明显的差异,并扩增出漆酶基因的一个片段。同时也表明利用漆酶转化体系筛选融合菌株具有目标明确、准确、快速的优点。
胡开辉刘建忠孙淑静饶榆平陈明祥张俊兰肖雅敏熊芳
关键词:原生质体融合RAPD分子标记基因转化
真姬菇育种新技术研究及新品种闽真2号推广应用
胡开辉孙淑静张燎原饶火火郑峻吴丽云刘建忠杨云龙万春和
真姬菇学名叫斑玉蕈、商品名也叫海鲜菇、白玉菇等,是福建省工厂化生产的重要品种之一。福建是全国真姬菇生产的重要基地,年产值可达10亿元左右。该成果利用食用菌中漆酶性质、组成差异和作用,建立了以漆酶为目标的真姬菇新品种选育体...
关键词:
关键词:真姬菇品种选育食用菌
真姬菇新品种营养成分分析与农艺性状鉴定被引量:6
2013年
研究分析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真姬菇新品种闽真1号的营养成分和农艺性状,并测定了该品种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该品种热量每100克145 kJ,总碳水化合物5.5%、蛋白质2.5%、氨基酸15.65%、钠每100克6.3 mg,质软而脆,品质好;该品种菌盖色泽较真姬菇9600浅,有效菇蕾数较真姬菇9600数量多,出菇时间缩短5 d~8 d,多年多点生产示范闽真1号平均产量308 g.袋-1,出发菌株真姬菇9600平均产量为254 g.袋-1,平均增产21.3%,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表现丰产性高、稳定性好、生产周期短,商品性状优于对照菌种,说明该品种具有良好的生产应用价值。
孙淑静刘建忠胡开辉张燎原
关键词:真姬菇农艺性状
斑玉蕈不同菌种类型的生产性能被引量:11
2010年
在相同栽培条件下,进行了液体菌种和固体菌种栽培真姬菇的应用试验,比较分析了两种菌种类型栽培真姬菇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与采用固体菌种的栽培模式相比,采用液体菌种的栽培模式具有周期短、出菇整齐、生产效率高等优势。接种量以每袋15mL的效果最好。液体菌种穿刺接种的日均生长2.21mm,液体菌种表面接种的日均生长1.71mm,固体菌种菌丝的日均生长1.21mm。液体菌种穿刺接种的生物学效率可以达到64.80%,液体菌种表面接种的生物学效率可以达到63.40%,固体菌种菌丝的生物学效率仅为51.0%。真姬菇在液体菌种栽培模式下出菇比固体栽培模式下更整齐,而其它的性状差异并不明显。
孙淑静颜松胡开辉刘建忠
关键词:真姬菇液体菌种固体菌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