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刘宇

刘宇

作品数:17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动脉
  • 5篇血管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蛋白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迁移
  • 4篇迁移率
  • 4篇细胞
  • 4篇内皮
  • 4篇梗死
  • 4篇高迁移率族蛋...
  • 4篇高迁移率族蛋...
  • 3篇造影
  • 3篇内皮细胞
  • 3篇介入
  • 2篇凋亡
  • 2篇动脉造影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机构

  • 17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45...
  • 1篇解放军455...

作者

  • 17篇刘宇
  • 11篇赵仙先
  • 7篇曹清心
  • 6篇陈启
  • 5篇马丽萍
  • 5篇陈韬
  • 4篇杨雅薇
  • 4篇张必利
  • 3篇李文文
  • 3篇李攀
  • 3篇于曼丽
  • 2篇凌昌全
  • 2篇崔玲
  • 2篇石屹城
  • 1篇单兴华
  • 1篇张志钢
  • 1篇汪晨
  • 1篇王忠凯
  • 1篇沈下贤
  • 1篇陈亮

传媒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医学研究生学...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药学服务与研...
  • 2篇国际心血管病...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心电与循环

年份

  • 2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应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导丝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中置入鞘管及导管的方法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过程中应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导丝置入鞘管及完成冠状动脉造影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行TRI的病例中,术前Allen试验阳性、Seldinger法穿刺桡动脉后穿刺套管回血满意但无法置入直导丝的21例患者,经套管将PTCA导丝送至锁骨下动脉处,置入6F桡动脉鞘管,经PTCA导丝推送5F造影导管至肱动脉,交换导丝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即刻拔除鞘管,观察术后即刻至术后3d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出血、血肿、迷走反射、假性动脉瘤)发生情况。结果所有21例患者均成功应用PTCA导丝(Runthrough NS导丝)置入动脉鞘管,完成冠状动脉造影,12例(57.1%)患者随后完成经桡动脉PTCA及植入冠脉支架治疗,其中1例发生桡动脉痉挛。所有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无造影剂外渗,术后即刻至术后3d内无穿刺点出血、前臂血肿、迷走反射及假性动脉瘤,术后监测血压良好。结论桡动脉穿刺时穿刺针或套管回血满意、直导丝无法置入时,可应用PTCA导丝通过前臂血管成功置入动脉鞘管完成冠脉造影。该方法安全、有效,提高了桡动脉穿刺成功率,可作为桡动脉穿刺时的一种备选方法。
张志钢张必利刘宇秦永文赵仙先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血管造影术桡动脉
自噬对高糖诱导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2015年
目的:研究自噬对高糖诱导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分别用常规培养基(正常对照组)、含30 mmol/L D-葡萄糖的高糖培养基(高糖组)、高糖培养基合并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100 nmol/L)干预(RAPA组)和高糖培养基合并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5 mmol/L)干预(3-MA组)培养。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活力,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标记蛋白(Beclin1)的表达水平。结果:(1)高糖溶液刺激内皮细胞24 h后,细胞生长活力为正常组的55.0%(P<0.01),自噬标记蛋白Beclin1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凋亡水平为正常组的2.0倍;(2)与高糖组相比,RAPA组细胞生长活力明显增加,Beclin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凋亡水平为高糖组的70.1%;(3)与高糖组相比,3-MA组细胞生长活力明显减少,Beclin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凋亡水平为高糖组的1.42倍。结论:细胞自噬可能对高糖诱导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具有凋亡保护作用。
刘宇曹清心石屹城崔玲陈启于曼丽赵仙先
关键词:自噬内皮细胞高糖凋亡
心肌损伤标志物在心肌损伤及梗死中的应用发展被引量:23
2013年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tion,AMI)的发病率及致死致残率都较高,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具有重要价值,测定血中特异标志物是反映心肌损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AMI发病突然,进程凶险且转归难以预测,若能提前预知事件的发生,实施早期干预,可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目前已有很多风险预测标志物在临床中得到应用。现就心肌损伤及风险指标的发展进程作一综述。
李文文刘宇赵仙先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损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初步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随着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率的不断增加,以及再灌注治疗的广泛开展,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al reperfusion injury,IRI)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尚未找到一种能有效减轻IRI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基于动物模型的研究发现: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可能在IRI过程中发挥着中枢作用,并且目前有关AMI患者经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血浆中HMGB1浓度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还鲜见报道。文中初步探讨HMGB1是否参与AMI患者PCI中心肌IRI过程,及其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心肌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1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检查正常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41例AMI经急诊PCI治疗患者(AMI手术组)术前即刻、术后24h和48h血浆中HMGB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变化水平,并记录AMI手术组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开通即刻出现的再灌注心律失常(reperfusion arrhythmia,RA)类型、术后24 h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住院期间不良临床事件(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及其他基本临床数据。结果 AMI手术组患者在IRA开通即刻均观察到RA;术后24 h HMGB1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即刻及术后48 h(P<0.05),并且各时间点HMGB1水平与VEGF水平呈正相关(P<0.05);AMI手术组院内出现不良临床事件与无不良事件的患者相比较,各时间点HMGB1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HMGB1参与了AMI患者行PCI手术中IRI的过程;HMGB1水平对于AMI患者的远期预后有一定预测作用;HMGB1可能通过促进VEGF的分泌而参与梗死后心肌的修复过程,并可能通过此作用对改善心功能、保护心肌细胞产生一定作用。
刘宇曹清心张燕赵仙先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药物,能够有效地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但临床以及实验室研究证实,存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减弱或者无效的特定人群,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而这种现象确切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的研究证实,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与临床合并症、药理学特性以及患者基因多态性等因素密切相关,但对其诊断和治疗尚缺乏有效手段。因而研究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的机制,为治疗提供新靶点。
刘宇曹清心赵仙先
关键词:阿司匹林抵抗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是一种核蛋白质,其可由坏死细胞以及活化的免疫细胞释放至细胞外而具有细胞因子的活性,继之启动免疫反应和引发炎性反应。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HMGB1与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等疾病有密切关系,通过研究HMGB1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机制,可为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找到新靶点。
刘宇曹清心赵仙先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炎性反应心血管疾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非瓣膜性房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抗凝治疗是房颤病人卒中预防的关键。华法林是预防卒中的经典抗凝药,推荐用于有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史的高危房颤病人。由于其起效慢、治疗剂量范围窄、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多、需常规监测凝血和调整剂量,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因此,新型口服抗凝药(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凭借其剂量固定、无需常规监测凝血、药物食物相互作用少、颅内出血并发症少等优势脱颖而出,引起广泛重视。本文拟从药理学、临床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等角度阐述上述NOACs对非瓣膜性房颤的价值及意义。
杨雅薇刘宇陈启马丽萍
关键词:达比加群阿哌沙班房颤
蜂毒素对人肝癌细胞中HMGB1及VEGF-C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蜂毒素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 C,VEGF-C)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肝癌细胞HepG2体外培养,经蜂毒素处理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了解蜂毒素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Western-blotting、qRT-PCR方法检测HMGB1、VEGF-C的表达。结果蜂毒素在体外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活性;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蜂毒素可抑制HMGB1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但对VEGF-C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qRT-PCR结果显示,蜂毒素在mRNA水平均具有抑制HMGB1、VEGF-C表达的作用。结论蜂毒素可降低肝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并可能通过HMGB1、VEGF-C的表达发挥抗肝癌作用。
曹清心汪晨刘宇赵丹凌昌全
关键词:蜂毒素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不同年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在本院住院的STEMI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比较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预后。结果共1 354例STEMI患者,其中青年组68例,中年组413例,老年组873例。青年组男性患者、吸烟、冠心病家族史、KillipⅠ级所占比例以及甘油三酯和血小板水平较老年组患者高,而高血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新发心房颤动,Killip IV级较老年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和单支病变所占比例较中年组和老年组高,而后壁心肌梗死和三支病变较低(均P<0.05)。青年组死亡、心肌再梗死和再次PCI的发生率低于中年组及老年组患者(均P<0.05)。结论急性STEMI的危险因素、临床情况、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预后青年与中年和老年患者有较大不同,应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治疗。
陈启陈韬朱荔李文文刘宇陈亮马丽萍赵仙先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预后
氧化应激诱导内皮细胞凋亡microRNA表达改变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诱导的内皮细胞micro RNA的表达变化。方法:ECM(Endothelial Cell Medium)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利用不同浓度双氧水(0μmol/L,200μmol/L,500μmol/L,800μmol/L)刺激24小时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水平。提取细胞总RNA,利用实时定量PCR(Quantitive real-time PCR;q RT-PCR)检测micro RNA表达量变化,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可能的靶基因。结果:加入不同浓度双氧水处理24 h后的内皮细胞总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00μmol/L、500μmol/L和800μmol/L组的凋亡率分别为(13.31%vs 4.75%,35.9%vs 4.75%,89.75%vs 4.75%,P<0.01)。200μmol/L的双氧水处理内皮细胞后,micro RNA的表达出现了明显的改变。其中mi R-92a、mi R-126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mi R-181a、mi R-217、mi R-34a和mi R-320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靶基因预测显示mi R-320、mi R-92a可能调控多个和内皮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表达。结论:在氧化应激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中,mi RNA表达发生改变并可能参与调控内皮细胞功能。
郭俊刘宇王忠凯李国然沈下贤赵仙先
关键词:微小RNA内皮细胞凋亡氧化应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