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前列腺
  • 4篇肿瘤
  • 4篇膀胱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癌
  • 2篇蛋白
  • 2篇上皮
  • 2篇手术
  • 2篇尿道
  • 2篇尿道前列腺
  • 2篇前列腺切除
  • 2篇前列腺切除术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经尿道前列腺
  • 2篇膀胱癌
  • 1篇调控肿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生成素

机构

  • 1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作者

  • 12篇刘学峰
  • 12篇吴斌
  • 7篇潘春雨
  • 4篇卜仁戈
  • 4篇王侠
  • 3篇蔡大伟
  • 3篇詹运鸿
  • 2篇闻宁
  • 2篇霍军
  • 2篇宋永胜
  • 2篇王科峰
  • 1篇张辉
  • 1篇詹运洪
  • 1篇迟宏宇
  • 1篇殷波
  • 1篇孙明
  • 1篇韩斌
  • 1篇王晓彬
  • 1篇徐振群
  • 1篇殷晓鸣

传媒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肾腺瘤临床及病理特点分析(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后肾腺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报告1例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予以讨论。结果:患者行根治性右肾切除术。镜下见肿瘤细胞大小一致,呈腺样及小管状排列.胞质少.细胞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像少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T1、Vimentin、CK、EMA均阳性.Syn、RCC、SMA、HMB45、CD10、CD34、CgA、Chr均阴性;病理学诊断符合后肾腺瘤特点。术后随访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后肾腺瘤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肾脏上皮组织的肿瘤,了解该肿瘤临床及病理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蔡大伟刘学峰潘春雨卜仁戈王侠吴斌
关键词:肾肿瘤后肾腺瘤
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Tie2在肾癌中的表达及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Tie2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组织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80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及10例癌旁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Tie2及CD34的表达,根据CD34染色结果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Tie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25%,58.75%,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血管生成素-2和Tie2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尿、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血管生成素-2和Tie2阳性表达组微血管密度均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血管生成素-2和Tie2在肾透明细胞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密切。
蔡大伟陈晓楠刘学峰吴斌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血管生成素TIE2肿瘤血管生成
睾丸扭转19例回顾性分析
李明单立平王晓彬吴斌宋永胜卜仁戈刘学峰霍军殷波潘春雨张辉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与治疗
2008年
目的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7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16~54岁,平均年龄31岁。结果17例均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pyelography,IVP)等影像学检查确诊后,行狭窄段切除、输尿管复位成形术。随访时间6个月~5年,右肾积水缓解,输尿管通畅,肾功能正常,临床症状消失。结论IVP及逆行输尿管造影是主要诊断方法,狭窄段切除、输尿管复位成形术效果良好。
王科峰詹运鸿潘春雨刘学峰吴斌
关键词:输尿管疾病下腔静脉
钙离子结合蛋白A4和上皮型钙黏附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钙离子结合蛋白A4(S100A4)及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10例正常人膀胱组织中S100A4蛋白及E-cadherin的表达。结果:正常膀胱组织S100A4蛋白表达阴性,E-cadherin表达阳性。6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46例(71.9%)S100A4蛋白阳性表达,36例(56.3%)E-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正常对照膀胱组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之间S100A4蛋白及E-cadheri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100A4蛋白及E-cadherin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无关。结论: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S100A4蛋白及E-cadherin的表达变化与肿瘤的进展密切相关,是判断其生物学行为,预测转移趋势极具价值的指标。
孙明刘学峰潘春雨詹运鸿吴斌
关键词:膀胱癌移行细胞癌钙黏附蛋白
基于症状的慢性前列腺炎治疗方案的疗效评价--慢性前列腺炎290例综合治疗分析
徐振群陈小楠刘学峰霍军王鸿起吴斌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比较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9年6月62例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年龄59~86岁,中位年龄69.2岁,病程6个月~5年,中位病程42个月。分别采用开放手术(n=35)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n=27),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TURP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组手术时间为(132.6±31.8)min,明显长于开放手术组[(82.7±15.2)min](P<0.05);开放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为(245.1±52.6)mL,明显多于TURP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组[(139.7±34.3)mL](P<0.05);开放手术组膀胱冲冼时间为(124.1±33.7)h,明显长于TURP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组[(78.3±28.9)h](P<0.05);开放手术组留置导尿管时间为(11.7±1.8)d,明显长于TURP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组[(5.4±1.5)d](P<0.05);开放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3.6±2.4)d,明显长于TURP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组[(7.3±1.8)d](P<0.05)。两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TURP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为BPH合并膀胱结石提供了微创手术的新方式。
王科峰詹运鸿潘春雨刘学峰闻宁王侠吴斌
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结石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碎石术
前列腺切除术后阳萎与逆行射精被引量:6
2005年
  通过测定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术后阳萎及逆行射精发生率,认为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是降低术后阳痿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宋永胜付毅迟宏宇崔军费翔刘学峰吴斌
关键词:前列腺摘除术阳萎逆行射精
前列腺增生腺体尖部形态变化规律与经尿道前列腺手术式选择的临床研究(附录像)
前言:经尿道前列腺剥脱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and exfoliation of prostate;TUEP)是日本医生Hiraoka在1989报告的,近年来在国内TUEP开始流行,因T...
吴斌闻宁卜仁戈潘春雨刘学峰
文献传递
核因子κB和波形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1年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及波形蛋白(Vimentin)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标记法(SP法)检测60例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组织及20例正常人膀胱组织中NF-κB及Vimentin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膀胱组织与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组织之间NF-κ B及Vimenti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8,P< 0.01;x2=10.45,P< 0.01).NF-κB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组织学Ⅰ、Ⅱ、Ⅲ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5/16)、68%(13/19)、96%(2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Ⅱ级x2=4.8,P<0.05;Ⅱ、Ⅲ级x2=4.24,P< 0.05);在Ta~T1期和T2~T4期分别为57%(16/28)、81%(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4.13,P< 0.05);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中分别为87%(21/24)和58%(2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3,P< 0.05).Vimentin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组织学Ⅰ、Ⅱ、Ⅲ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3/13)、53%(10/19)和84%(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Ⅱ级x2 =4.25,P< 0.05;Ⅱ、Ⅲ级x2=4.94,P<0.05);在Ta~T1期和T2~T4期分别为36%( 10/28)、75%(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9.38,P<0.05);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中分别为50%( 12/24)和61%(22/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2=0.72,P>0.05).NF-κB和Vimentin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中表达呈正相关(x2=12.4,P<0.005,r=0.42).结论 NF-κ B和Vimentin在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NF-κB的表达随着肿瘤组织学分级和T分期的升高而升高,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高于非转移组,与患者性别和年龄无关.Vimentin的表达随着组织学分级和T分期的升高而升高,与患者性别、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无关.
殷晓鸣刘学峰吴斌
关键词:膀胱肿瘤NF-ΚB波形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