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光杰

作品数:61 被引量:765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日本国际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1篇飞虱
  • 37篇白背飞虱
  • 35篇水稻
  • 26篇抗虫
  • 21篇抗虫性
  • 13篇抗性
  • 10篇水稻品种
  • 7篇取食
  • 7篇基因
  • 7篇害虫
  • 7篇二化螟
  • 6篇褐飞虱
  • 5篇稻飞虱
  • 4篇稻株
  • 4篇水稻害虫
  • 4篇品种抗性
  • 4篇粳稻
  • 4篇病虫
  • 4篇产卵
  • 3篇杂交

机构

  • 5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7篇日本国际农林...
  • 10篇江西农业大学
  • 8篇南京农业大学
  • 7篇浙江大学
  • 6篇西南农业大学
  • 5篇安徽农业大学
  • 5篇浙江省农业科...
  • 5篇秀山县植保植...
  • 4篇中国水稻研究...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扬州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篇西南大学
  • 1篇国际水稻研究...
  • 1篇秀山县植保站
  • 1篇嘉兴市农业科...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58篇刘光杰
  • 28篇沈君辉
  • 5篇石敦贵
  • 4篇庄杰云
  • 4篇胡国文
  • 4篇谢雪梅
  • 4篇陈仕高
  • 4篇蒲正国
  • 4篇黄得润
  • 4篇谯青春
  • 4篇吕仲贤
  • 3篇曹立勇
  • 3篇王敬宇
  • 3篇程式华
  • 3篇陈建明
  • 3篇马巨法
  • 3篇俞晓平
  • 3篇郑许松
  • 3篇程家安
  • 3篇张文辉

传媒

  • 24篇中国水稻科学
  • 6篇昆虫知识
  • 6篇植物保护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植物保护学报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作物学报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科技通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武夷科学
  • 1篇全国昆虫生态...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1篇2003
  • 7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背飞虱取食为害后水稻植株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与抗虫性的关系被引量:6
2002年
本文研究了不同抗虫水稻品种在白背飞虱为害后稻株光合作用能力的变化与抗虫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稻株受害后 :感虫品种 (TN1和汕优 6 3)光合作用速率和叶绿素含量下降率比抗虫品种 (N2 2 )明显 ;汕优 6 3和 N2 2品种的二磷酸核酮糖 (Ru BP)羧化酶的含量和活力均增加 ,TN1品种在为害 5天时 Ru BP羧化酶的含量和活力明显增加 ,而在为害 10天时反而低于健康稻株 ;感虫品种受害后叶片光合产物滞留比抗虫品种多 ,即感虫品种光合产物向叶鞘、茎、分蘖和根等部位的转移量少于抗虫品种。
陈建明俞晓平陈俊伟吕仲贤程家安郑许松徐红星刘光杰
水稻品种抗稻飞虱鉴定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0
1999年
采用苗期群体筛选,苗期单株接虫鉴定,分蘖盛期单株接虫鉴定,取食量测定和生育历期测定这5种方法,分别测定了12个新近育成的、不同稻型的水稻品种(品系)对褐飞虱[中早15和中香1号(籼稻)、春江06和辽942(粳稻)、培S/501和Ⅱ优448(杂交稻)]和对白背飞虱[丰新占和中早19(籼稻),中鉴97-4和91-376(粳稻)、协优9308和65396(杂交稻)]的抗性反应。结果表明:水稻品种苗期与分蘖期对稻飞虱的抗性有密切的相关性,但是,随着稻株的生长,个别品种的抗虫性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粳稻品种较籼稻和杂交稻品种更抗稻飞虱。蜜露斑面积测定结果与苗期和分蘖期接虫鉴定结果基本吻合。蜜露斑面积与抗性级别的关系初步拟定为:蜜露斑面积(mm2/雌虫·24h)≤50≈1级,50.1-100≈3级,100.1-150≈5级,150.1-200≈7级,≥200.1≈9级。综合多项测定指标,初步认为分蘖期接虫鉴定更能准确地反应水稻品种的抗性水平。
刘光杰郑宜才桂丽琴沈君辉
关键词:白背飞虱抗虫性取食水稻
白背飞虱在抗感稻株上分泌蜜露的氨基酸成分分析被引量:7
1993年
白背飞虱吸食水稻植株的韧皮部,影响其正常生长。近年来,由此而引起的水稻产量损失愈加明显。推广种植抗虫品种有效地阻止了飞虱在其上取食与建立种群,在防治此虫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水稻抗虫品种对白背飞虱产生的不良影响是多方面的。为了探索稻株韧皮部内营养成分对飞虱的影响,我们采用间接的方法分析了飞虱取食抗感稻株后分泌的蜜露中氨基酸的成分与含量。1 材料与方法1.1
刘光杰M. G. IBABAOR. C. SAXENAB. O. JULIANO
关键词:氨基酸水稻白背飞虱
超级稻品种(材料)抗病虫性的鉴定被引量:9
2002年
通过室内接虫接菌方法 ,对 38份超级稻品种 (材料 )进行了抗白背飞虱、褐飞虱、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鉴定。筛选出对白背飞虱、褐飞虱和白叶枯病中抗以上的品种 (材料 )分别为 13、5、15和 18份 ,其中三抗的有R5 2 7、E18和Ps-32A 3个品种 (材料 ) ,四抗的有超丰占和R2 812个品种 (材料 )。
沈君辉毛雪琴孙国昌刘光杰程式华
关键词:超级稻白背飞虱褐飞虱白叶枯病白叶枯病
白背飞虱为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防治指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03年
白背飞虱近年来已逐步上升为我国水稻上的最重要害虫之一。该文综述了白背飞虱以不同虫口密度、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危害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和与其他病虫害复合危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以及允许产量损失率和各地制定的防治指标 ,并建议了进一步的研究内容。
刘光杰陈爱辉沈君辉
关键词:白背飞虱为害水稻
杂交稻抗二化螟的胞质遗传效应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以一套6种细胞质的同核异质广亲和不育系和两套同质(野败型和印水型)异核不育系与恢复系蜀恢162和密阳46配组的F1为材料,测定二化螟的幼虫存活率、幼虫体重和田间水稻枯心率,分析了不育系的细胞质、细胞核和质核互作对二化螟抗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二化螟幼虫在同核异质不育系的矮败型"国广2A"、D型"国广4A"、印水型"国广5A"和K型"国广6A"上的体重显著低于在野败型"国广1A"和冈型"国广3A"上的;在国广4A和国广5A上的枯心率(12.9%和14.1%)显著低于在其他同核异质不育系上的。水稻枯心率在野败型和印水型同质异核不育系的2种不育系之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同核异质不育系和印水型同质异核不育系对二化螟存活率没有细胞质效应和质核互作效应。同核异质不育系的质核互作效应(47.1%)和细胞质效应(29.4%)是影响幼虫体重的主要因素;细胞核效应(76.0%)、细胞质(12.1%)和质核互作效应(10.4%)都影响着水稻枯心率。野败型同质异核不育系的细胞核效应(78.5%)是影响幼虫体重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细胞质效应(17.7%);枯心率受到细胞核效应(58.5%)和质核互作效应(35.7%)的影响。印水型同质异核不育系影响幼虫体重和枯心率的质核互作效应分别是26.5%和66.9%;影响幼虫体重的还有细胞核效应(50.7%)和细胞质效应(21.9%)。
沈君辉刘光杰黄得润占小登陈深广曹立勇程式华
关键词:同核异质不育系胞质效应抗虫性二化螟水稻
我国稻螟研究新进展(一)被引量:30
1997年
刘光杰秦厚国
关键词:水稻害虫二化螟三化螟
我国新育成水稻品种(材料)抗病虫性与米质的评价研究被引量:15
2003年
1997~ 2 0 0 0年间 ,鉴定了 332份我国新育成的水稻品种 (材料 )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抗性 ,并分析其米质。筛选出中抗上述一种水稻病虫害的品种 (材料 )共计 397份·次 ,双抗和三抗的品种 (材料 )分别为 76、19个 ,四抗品种有K89-B5 ,五丰占 2号 ,中组 74 ,中组 75 ,中组 84和中鉴 96 -3共 6个 ;4项主要优质米指标均达到了农业部部标准优质二级米以上有 33个。优质一级米的品种 (材料 )有巨丰占 ,CR99,92 -34,94 -30 8,辽 94 7,吉 98-2 80 6和龙粳 8号 7个。改进或完善了水稻育种新品种 (材料 )的抗病虫性鉴定方法 ,制订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指标 ,还讨论了改良水稻品种的抗病虫性与提高稻米品质等问题。
刘光杰孙国昌闵捷吕仲贤朱小源肖放华袁筱萍沈君辉毛雪琴王汉荣赵新华杨祁云陈能
关键词:水稻抗病虫性米质抗病虫育种
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耐虫性反应及稻株营养成分的变化被引量:18
2003年
陈建明俞晓平吕仲贤郑许松徐红星程家安刘光杰
关键词:白背飞虱水稻品种
水稻抗白背飞虱基因Wbph2的初步定位被引量:11
2002年
鉴定了 ARC10 2 39/明恢 6 3F2 群体对白背飞虱的抗性 ,混合 F2 感虫稻株的 DNA,构建感虫池。应用 12 9个RFL P探针 ,结合 4种限制性内切酶 ,检测抗虫亲本 ARC10 2 39、感虫亲本明恢 6 3和感虫 DNA池的多态性。检测到 6个阳性探针 ,分布在 5个染色体上 (染色体 3、6、8、11和 12 )。应用阳性探针分析了 F2 群体的 14 2个个体 ,发现抗虫基因 Wbph2与第6染色体上的标记 RZ6 6 7、RG6 4和 RG2 6 4连锁 ,其中 ,Wbph2与 RZ6 6 7的遗传距离为 2 5 .6 c M(L OD=4 .5 0 )
刘志岩刘光杰寒川一成庄杰云陈深广沈君辉郑康乐
关键词:白背飞虱水稻基因定位抗性基因RFLP标记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