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健

作品数:24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黎介寿院士肠道屏障研究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胰腺
  • 5篇胰腺炎
  • 5篇手术
  • 5篇腺炎
  • 4篇胆囊
  • 4篇胆囊收缩
  • 4篇胆囊收缩素
  • 4篇术后
  • 4篇慢性
  • 4篇慢性胰腺炎
  • 4篇腹部
  • 4篇大鼠小肠
  • 3篇动脉
  • 3篇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
  • 3篇切除
  • 3篇小肠
  • 3篇腹部手术
  • 3篇腹腔
  • 3篇柴胡

机构

  • 23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海河医...

作者

  • 24篇刘健
  • 9篇齐清会
  • 7篇薛承锐
  • 6篇赵战朝
  • 4篇刘刚
  • 3篇刘彤
  • 3篇周晓磊
  • 2篇赵智成
  • 2篇白婕
  • 1篇于建楠
  • 1篇邱轶伟
  • 1篇付蔚华
  • 1篇陆礼
  • 1篇李卫东
  • 1篇李川
  • 1篇马涛
  • 1篇寇丽
  • 1篇尤胜义
  • 1篇闫永嘉
  • 1篇王简

传媒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中华炎性肠病...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微创医学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3
  • 1篇200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细菌性腹膜炎大鼠小肠运动功能变化及其机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细菌性腹膜炎大鼠小肠运动功能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制作细菌性腹膜炎动物模型,观测两组大鼠小肠传输功能、小肠环行平滑肌肌条收缩能力、环行平滑肌细胞收缩反应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测定小肠肌层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量和平滑肌细胞培养基中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小肠传输较对照组明显延迟;对照组和实验组小肠环行肌条收缩力分别为(2.08±0.33)g/mm^2.s^-1、(0.75±0.06)g/mm^2.s^-1;平滑肌细胞收缩反应为(42.61±12.37)%、(11.42±4.23)%;钙离子浓度变化为(247±62)%、(119±21)%;实验组小肠肌层iNOS mRNA表达水平和平滑肌细胞培养基一氧化氮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细菌性腹膜炎大鼠小肠运动功能障碍可能与小肠肌层iNOS mRNA过度表达产生大量一氧化氮,降低环行平滑肌细胞钙离子浓度有关。
刘健齐清会
关键词:细菌性腹膜炎小肠平滑肌一氧化氮钙离子
莱菔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治疗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莱菔承气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影响。方法6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莱菔承气汤灌肠,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血尿淀粉酶、凝血功能指标、影像学检查、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排气时间、第一次自行排便时间及APACHE Ⅱ评分的变化。结果相同时间内中药治疗组凝血功能指标、影像学检查、血气分析指标及APACHEⅡ评分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体温、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恢复排气排便的时间较常规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莱菔承气汤可明显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患者的状况,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关。
于建楠寇丽王简刘健尤胜义
关键词:莱菔承气汤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胃肠功能凝血功能
淋巴结区域分拣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与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淋巴结区域分拣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外科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的307例患者,根据手术标本淋巴结的处理方式分为分拣组(123例)和未分拣组(184例)。结果分拣组淋巴结总检出数目、阴性淋巴结检出数目较未分拣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6.74±13.08)枚比(16.80±4.87)枚,t=9.381,P<0.001;(25.65±13.25)枚比(16.04±4.87)枚,t=8.979,P<0.001];分拣组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目较未分拣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9±2.28)枚比(0.76±1.34)枚,t=1.589,P=0.113]。分拣组共52例发生转移,其中10例出现跳跃转移现象。分拣组跳跃转移与非跳跃转移患者的肿瘤位置、TNM分期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淋巴结区域分拣提高了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标本总淋巴结、阴性淋巴结、阳性淋巴结的检出数目,保证了分期的准确性,明确了阳性淋巴结位置以及跳跃转移情况,为结直肠癌预后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李春强赵智成刘健赵信禹张师垚刘刚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淋巴结
通脉冲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实验研究
2002年
目的 :利用祖国传统医学的活血化瘀原理 ,结合现代医学理论 ,从保护内皮细胞和拮抗氧自由基损伤的角度探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atherosclerosisobliterans ,ASO)的有效方案。 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日本杂交大耳白家兔 2 0只 ,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 ,均用气囊导管损伤动脉内膜、免疫损伤、高胆固醇饲料喂养的方法诱导制作ASO动物模型。在制模的同时 ,预防组给予通脉冲剂治疗 ,对照组不给予药物治疗 ,共 2 0周。实验过程中动态观察家兔跛行情况及总甘油三脂 (totaltriglyceride ,TG)、总胆固醇 (totalcholesterol,TC)、血内皮素 (endothelin ,ET)、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SOD)及脂质过氧化物 (lipidperoxide ,LPO)的变化。实验结束后取髂股动脉做病理检查。 结果 :预防组仅 1只家兔出现跛行情况 ,TC、TG、ET、LPO升高和NO、SOD降低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 ,预防组动脉班块的面积较小 ,光镜下改变也较轻微。 结论 :通脉冲剂具有降低血脂、血胆固醇 ,拮抗ET、氧自由基和增加NO水平的作用 ,对于预防ASO的形成有很好的效果。
刘健齐清会
关键词:通脉冲剂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内皮素氧自由基
Cajal间质细胞与胃肠运动的关系被引量:2
2003年
刘健齐清会
关键词:CAJAL间质细胞胃肠运动组织学特征胃肠动力性疾病
乌司他丁对细菌性腹膜炎大鼠小肠运动功能的保护作用
2011年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细菌性腹膜炎大鼠小肠运动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乌司他丁组.模型组和乌司他丁组制作细菌性腹膜炎动物模型,乌司他丁组于制模后30min静脉给予乌司他丁5万U/kg,其余组静脉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测各组大鼠小肠传输功能、小肠环行平滑肌条收缩能力、环行平滑肌细胞收缩反应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变化;测定小肠平滑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性;测定小肠肌层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量和平滑肌细胞培养基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 乌司他丁组较模型组大鼠小肠传输明显改善.乙酰胆碱作用下,模型组和乌司他丁组小肠环行肌条收缩力分别为(0.75±0.06)、(1.87±0.29)g/mm2·s-1;平滑肌细胞收缩反应为(11.42±4.23)%、(37.22±10.08)%;[Ca2+]i变化为(119±21)%、(205±49)%.模型组和乌司他丁组小肠肌层iNOS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38±0.41、0.58±0.17;平滑肌细胞培养基NO浓度为(98.34±19.62)、(32.72±7.98)μmol/L;平滑肌细胞NF-κB活性为303.25±47.18、170.22±29.62.结论 乌司他丁通过抑制小肠肌层NF-κB蛋白的活化,下调细菌性腹膜炎大鼠小肠肌层iNOS mRNA的表达,保护小肠的运动功能.
刘健赵战朝薛承锐
关键词:乌司他丁细菌性腹膜炎小肠NF-ΚB一氧化氮
医用防粘连改性壳聚糖膜对腹部手术后腹腔粘连的预防作用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观察医用防粘连改性壳聚糖膜预防腹部手术后腹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外科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86例左侧大肠癌伴急性完全性肠梗阻行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瘘的患者,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3例。试验组关闭腹腔时在手术创面和切口下放置改性壳聚糖膜,对照组不放置并常规关腹。观察术后胃肠道恢复情况、腹痛程度和持续时间,随访术后发生肠梗阻的例数,并在术后3~6个月内行二期造瘘还纳时评估腹腔粘连程度,取部分后腹膜及粘连组织测定羟脯氨酸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腹痛症状较对照组明显轻,术后肠道运动功能恢复更快,进食时间更早[(3.3±1.0)比(4.2±1.1)d,P〈0.05],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1(2.3%)比4(9.3%),P〈0.05]。试验组粘连分级和粘连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轻,试验组粘连组织羟脯氨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32±0.071)比(1.375±0.108)μg/mg蛋白,P〈0.05]。结论医用防粘连改性壳聚糖膜可以有效地防止腹部手术后的腹腔粘连,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
刘健周晓磊张鹏赵战朝
关键词:外科手术手术后并发症
柴胡疏肝散对慢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对慢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72例慢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片和米曲菌胰酶片,治疗组应用柴胡疏肝散1剂/d,水煎服,连续4周。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胆囊收缩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柴胡疏肝散可能通过降低血清胆囊收缩素的水平,改善慢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外分泌功能。
刘健赵战朝薛承锐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慢性胰腺炎胰腺外分泌胆囊收缩素
腹部手术影响小肠平滑肌细胞收缩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操作对小肠平滑肌细胞收缩功能的影响及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制作腹部手术动物模型,酶解法获取小肠游离环行平滑肌细胞,检测平滑肌细胞在乙酰胆碱作用下的收缩反应和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变化,然后将细胞分别与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NA、钙活化的K+通道阻滞剂A-pamin、蛋白激酶A抑制剂H89和蛋白激酶G抑制剂KT5823等一同孵育,重复以上实验过程。测定小肠环行平滑肌细胞培养24 h后培养基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培养24 h后,实验组小肠环行平滑肌细胞产生的NO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NNA可明显降低实验组NO的产量,而对照组NO产量没有明显影响;L-NNA和KT5823可明显提高实验组小肠环行平滑肌细胞的收缩能力及乙酰胆碱刺激的[Ca2+]i升高的水平(P<0.05),而Apamin和H89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腹部手术操作导致小肠肌层大量生成NO,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产生cGMP,通过PKG途径降低细胞内[Ca2+]i的水平,抑制小肠平滑肌细胞的收缩能力。
刘健齐清会
关键词:腹部手术信号转导途径
大鼠回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术模型的建立
2017年
目的 建立稳定的大鼠结直肠切除、回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术(Ileal J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模型.方法 选取体质量310~340 g的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IPAA手术组和对照组.其中IPAA组30只,行结直肠切除、回肠J型贮袋制作、回肠贮袋直肠残端吻合作为IPAA模型,对照组30只,行开关腹手术.观察术后24 h、7 d、30 d大鼠存活率,记录手术时长、术后大鼠体重、进食量、饮水量及粪便评分变化.术后30 d经肛门造影评估回肠贮袋情况.切取IPAA组贮袋和对照组末端回肠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IPAA组手术耗时(158.74±7.68)min,术后24 h、7 d、30 d大鼠存活率分别为100%、96.67%、90%.IPAA组大鼠体重于术后9 d左右降至最低(230.47±5.18)g,平均降幅为(98.43±4.06)g,21 d左右恢复至术前体重;进食量和饮水量术后逐渐增加,于9 d左右趋于正常;术后7 d粪便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63±0.49比0.20±0.42,P<0.001),30 d时则无明显差异(P>0.05).回肠贮袋造影示贮袋充盈良好、无吻合口漏.病理结果示贮袋黏膜绒毛钝化变矮融合,潘氏细胞减少,而对照组末端回肠黏膜未见异常.结论 成功建立大鼠回肠J型贮袋肛管吻合术模型,可较理想地模拟人IPAA手术.
李凯钰刘刚王力田何安琪刘健刘彤
关键词: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溃疡性结肠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