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切除
  • 4篇肿瘤
  • 3篇胆囊
  • 3篇基因
  • 3篇肝癌
  • 2篇胆囊癌
  • 2篇蛋白
  • 2篇胰十二指肠
  • 2篇胰十二指肠切...
  • 2篇胰十二指肠切...
  • 2篇十二指肠
  • 2篇十二指肠切除
  • 2篇十二指肠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细胞
  • 2篇静脉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胆囊肿瘤
  • 1篇蛋白基因

机构

  • 8篇浙江大学医学...
  • 5篇通辽市医院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宁波市第二医...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2篇冯雪冬
  • 9篇刘颖斌
  • 9篇李江涛
  • 8篇彭淑牖
  • 8篇钱浩然
  • 8篇王建伟
  • 7篇许斌
  • 6篇方河清
  • 4篇王新保
  • 4篇李海军
  • 3篇吴育连
  • 2篇唐喆
  • 2篇曹利平
  • 2篇王海军
  • 2篇杜建军
  • 1篇王俊
  • 1篇蔡秀军
  • 1篇牟一平
  • 1篇蔡炜龙
  • 1篇朱锦辉

传媒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阑尾炎并发阑尾类癌13例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冯雪冬李凤云张忠涛
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总结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经验 ,并将经改进的捆绑式吻合术 (Ⅱ型 )与原吻合术 (Ⅰ型 )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 ,评价其效果。方法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共有69例患者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所有患者均顺利切除了十二指肠 ,并采用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 ,术后进行随访和B超检查。并将 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 5 7例行Ⅰ型捆绑式吻合术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胰肠吻合口漏 ,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手术操作较I型简单 ,吻合所需时间平均为也短于I型吻合术。结论 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能有效防止胰肠吻合口漏。且与Ⅰ型比较具有操作简单、节省时间。
刘颖斌许斌钱浩然王建伟李海军邓贵龙冯雪冬李江涛王新保唐喆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口漏
阿霉素诱导人胆囊癌细胞耐药过程中糖基化神经酰胺合成酶及caspase 3的动态变化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通过检测阿霉素诱导人胆囊癌细胞多药耐药过程中糖基化神经酰胺合成酶(GCSmRNA)、蛋白及caspase3的变化情况,探讨神经酰胺(ceramide)代谢中起关键作用的酶GCS在人胆囊癌多药耐药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阿霉素200μg/L连续作用人胆囊癌细胞株GBC-SD12周,采用MTT法、RT-PCR、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GBC-SD、GBC-SD(4周)、GBC-SD(12周)时的细胞毒性、GCSmRNA、蛋白的变化情况,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此过程中caspase3的变化。结果:诱导12周时,细胞耐药倍数增加3·8倍,GCSmRNA、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3种细胞的增殖同阿霉素浓度呈负相关,GBC-SD、GBC-SD(4周)增殖同作用时间呈负相关,而GBC-SD(12周)细胞同作用时间无关。GCS的表达同caspase3的活性呈负相关。结论:阿霉素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人胆囊癌细胞增殖,人胆囊癌细胞多药耐药的产生同GCS mRNA、蛋白表达的上调相关,GCS的表达上调抑制了caspase3的激活,GCS可能是诱导胆囊癌多药耐药产生的机制之一。
李江涛彭淑牖王新保刘颖斌王建伟许斌李海军冯雪冬钱浩然王海军吴育连方河清
关键词:胆囊肿瘤神经酰胺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多柔比星
糖基化神经酰胺合成酶及相关基因的表达与人胆囊癌多药耐药被引量:12
2005年
李江涛彭淑牖刘颖斌王新保王海军王建伟许斌李海军冯雪冬钱浩然吴育连方河清
关键词:基因表达胆囊癌多药耐药GCS免疫组化
肿瘤表达谱基因芯片筛选胆囊癌肿瘤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李江涛冯雪冬刘颖斌王新保王建伟许斌钱浩然刘付宝薛建锋方河清吴育连彭淑牖
关键词:肿瘤相关基因表达谱芯片胆囊癌CDNA芯片PCR扩增生物信息
全反式维甲酸对肝癌细胞连接蛋白基因表达及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观察肝癌细胞株SMMC-7721和BEL-7404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前后CX26、CX32、CX43基因在转录水平的改变以及对细胞间隙连接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常规培养基和含ATRA浓度为10-5mol/L的培养基培养SMMC-7721和BEL-7404两种肝癌细胞株细胞,于药物诱导细胞24、48、72h时,收集各组细胞并提取总mRNA,RT-PCR法检测CX26、CX32、CX43基因表达的情况。通过染料传输实验,观察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变化。结果SMMC-7721细胞和BEL-7404细胞在ATRA处理前没有CX26mRNA和CX32mRNA的表达,但均有CX43mRNA的表达。经ATRA处理后出现CX26mRNA和CX32mRNA的表达。经ATRA处理后SMMC-7721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增强,而且随ATRA作用时间延长,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增强越明显。BEL-7404细胞经ATRA处理24、48、72h后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没有明显的改变。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能够在转录水平上调CX26、CX32基因在肝癌细胞SMMC-7721和BEL-7404中的表达。肝癌细胞SMMC-7721在CX26、CX32基因转录水平上调的同时伴有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增强。肝癌细胞BEL-7404在CX26、CX32基因转录水平上调的同时不伴有细胞间隙连接通讯功能的增强。这说明两种细胞的间隙连接通讯功能调节机制不同。
刘颖斌许斌王建伟方河清李江涛李海军唐喆钱浩然冯雪冬彭淑牖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肝癌细胞连接蛋白基因细胞间隙
门、脾、肠系膜上静脉控制在胰腺钩突癌的手术切除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控制下进行胰腺钩突部肿瘤切除的可行性、作用和意义。方法对28例原发于胰腺钩突部的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在手术中均预置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阻断带。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结果所有28例均成功切除肿瘤,平均手术时间4.6小时;平均出血量400毫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中位生存时间22个月。其中12例联合血管切除,联合血管切除与单纯胰十二指肠切除组术后生存期无显著差异。结论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控制下进行胰腺钩突部肿物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手术的根治性。增加手术安全性。
冯雪冬彭淑牖李江涛刘颖斌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脾静脉
肝尾状叶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外科治疗被引量:17
2005年
目的 探讨尾状叶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的方式及其影响。方法 自 1995年至 2 0 0 3年 ,对 39例尾状叶原发性肝癌进行了手术切除 ,其中单独尾状叶切除 19例 ,联合切除 2 0例。并对两组病例中可能影响术后肝功能的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  39例患者均被成功切除肿瘤 ,1例于术后 30d因肾功能衰竭死亡 ,3例并发胸腔积液 ,4例并发腹水 ,1例并发胆漏 ,其余病例均顺利恢复。术后 30例获得随访 ,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3%、5 0 %、39%。结论 尾状叶切除是治疗原发于尾状叶肝癌的有效手段 ,若肿瘤原发于肝尾状叶而又无其他肝叶侵犯时 ,单独尾状叶切除该是外科治疗的最佳选择。
彭淑牖冯雪冬刘颖斌钱浩然李江涛王建伟许斌方河清曹利平沈宏伟杜建军蔡秀军牟一平
关键词:切除肝尾状叶术后外科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原发性肝癌
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疗效、凝血功能及并发症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临床疗效、凝血功能及并发症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GIST患者50例,按数字奇偶法将其分联合组与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饮食恢复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FIB、PT、APTT、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FIB、D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联合组FIB、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PT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PT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联合组P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饮食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00%)显著低于对照组(28.00%)(P<0.05)。结论针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行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临床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饮食恢复时间和排气时间早,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因此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但同时易造成患者凝血功能和高凝状态改变,形成血栓性疾病,因此临床应用的同时应注意预防性干预措施的实施。
冯雪冬刘志勇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腹腔镜胃镜凝血功能
绕肝提拉法在正中裂劈开肝脏切除中的意义被引量:28
2005年
目的探讨在肝后下腔静脉和肝脏之间建立隧道、放置绕肝带的可行性以及绕肝提拉法在经正中裂劈开断肝中对于下腔静脉的保护和肝内管道显露的作用。方法对47例肝脏切除患者钝性分离肝后下腔静脉前的间隙,建立肝后隧道并且预置绕肝带。必要时放置止血板。切肝时提拉绕肝带使肝脏与下腔静脉之间产生距离,从而有效保护下腔静脉,并且使手术视野暴露更佳。结果47例患者成功建立了肝后隧道并预置绕肝带,未出现与本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1例因为渗血较多中止建立肝后隧道。结论肝后隧道的建立和绕肝带的放置在解剖和技术上是可行的;绕肝提拉法对于下腔静脉的保护和肝切除术中肝内管道的显露有较好的效果。
彭淑牖钱浩然李江涛冯雪冬刘颖斌王建伟许斌杜建军曹利平方河清
关键词:绕肝提拉法肝脏切除正中裂肝后下腔静脉钝性分离手术视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