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储岚岚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05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咬合
  • 3篇咬合紊乱
  • 3篇软骨
  • 3篇髁突
  • 3篇髁突软骨
  • 2篇锥形束CT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生长
  • 2篇细胞生长因子
  • 2篇纤维细胞
  • 2篇纤维细胞生长...
  • 2篇渐进性
  • 2篇渐进性咬合紊...
  • 2篇成纤维细胞
  • 2篇成纤维细胞生...
  • 2篇成纤维细胞生...
  • 1篇蛋白
  • 1篇牙根
  • 1篇牙根纵裂
  • 1篇正畸

机构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解放军第10...

作者

  • 5篇储岚岚
  • 3篇李晓峰
  • 3篇于世宾
  • 3篇王美青
  • 2篇汪庆胜
  • 2篇王鑫
  • 2篇汪学华
  • 1篇甘朝兵
  • 1篇朱可
  • 1篇孔照霞
  • 1篇陈慧芳

传媒

  • 2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人民军医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髁突软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1,FGFR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FGFR1的表达,并通过比较阳性细胞密度,分析FGFR1的表达变化规律。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FGFR1主要表达在大鼠髁突软骨过渡层和肥大层,增殖层很少;正常组大鼠髁突软骨从6周龄到10周龄FGFR1表达逐渐增强,10周龄后降低,并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成年组和幼年组实验4、6周时FGFR1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8周时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幼年组尤为明显,实验2周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FGFR1参与了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所致髁突软骨的改建活动。
储岚岚王美青李晓峰于世宾
关键词:咬合髁突软骨
锥形束CT在上颌埋伏阻生牙矫治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在上颌埋伏阻生牙矫治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就诊的24例患者,经根尖片和CBCT确诊有埋伏阻生牙存在,进行固定矫治,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CBCT能对颌骨内埋伏阻生牙准确定位,与颌骨内的实际情况所见完全一致,极大地提高了埋伏牙正畸牵引的成功率。结论 CBCT可以直观地显示埋伏阻生牙在颌骨内的情况,对上颌骨埋伏阻生牙的定位、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汪学华汪庆胜王鑫储岚岚陈慧芳孔照霞
关键词:埋伏牙锥形束CT正畸
咬合紊乱与去除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中骨形成蛋白-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咬合紊乱与去除咬合紊乱大鼠髁突软骨内骨形成蛋白-2(BMP-2)的变化。方法幼年和成年雌性大鼠各9只,等分为咬合紊乱组、去除咬合紊乱组和对照组。咬合紊乱组在建立咬合紊乱8周后处死,去除咬合紊乱组在建立咬合紊乱6周时拔除造成紊乱的双侧第一磨牙,2周后处死。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同环境饲养、同期处死。测量各组髁突组织切片上软骨前、中、后部的厚度,SABC法检测软骨前、中、后部BMP-2的表达。结果成年咬合紊乱组髁突软骨中部变薄,后部增厚;去除咬合紊乱后后部恢复正常,中部仍薄于对照组(P<0.05)。幼年髁突软骨的前、中、后部厚度三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幼年髁突软骨前、中、后部咬合紊乱组BMP-2表达高于去除咬合紊乱组和对照组(P<0.05),成年髁突软骨中部咬合紊乱组和去除咬合紊乱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后部咬合紊乱组高于和去除咬合紊乱组,后者高于对照组(P<0.05),前部无差异。结论咬合紊乱可导致幼年和成年大鼠髁突软骨BMP-2高表达,成年大鼠髁突软骨对咬合紊乱的适应能力较幼年大鼠差,中部尤为明显。
李晓峰王美青储岚岚于世宾
关键词:下颌骨髁突关节软骨骨形成蛋白-2咬合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大鼠髁突软骨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bFGF的表达,并通过计算阳性细胞密度来探讨bFGF在不同实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bFGF主要表达在大鼠髁突软骨的增殖层、过渡层和肥大层。对照组大鼠髁突软骨中从6周龄到10周龄bFGF的表达逐渐增强,10周龄后降低并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成年实验组和幼年实验组在实验2、6、8周时,bFGF的表达均高于各自的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4周时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FGF参与了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所致髁突软骨的改建活动。
储岚岚王美青李晓峰于世宾
关键词:咬合髁突软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锥形束CT检查对牙根纵裂诊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检查对牙根纵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检查疑似牙根纵裂38例(38颗患牙),分别利用CBCT和X线牙根尖片进行诊断,记录为明确牙根纵裂、不明确牙根纵裂和明确无牙根纵裂,再将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BCT扫描提示明确有牙根纵裂患牙20颗(根尖片判定13颗),拔除后体外均证实有牙根纵裂;CBCT和牙根尖片判定牙根纵裂的诊断符合率均为100%。CBCT扫描不确定有无牙根纵裂8颗,体外证实存在根纵裂但裂纹细微5颗,其余3颗为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或单纯根尖周病变。CBCT扫描明确无牙根纵裂10颗(牙根尖片判定8颗),经牙髓和牙周治疗痊愈6颗,其余4颗经牙髓和牙周治疗失败拔除后均未见牙根纵裂。在明确有和明确无牙根纵裂组中,CBCT诊断牙根纵裂的诊断符合率为78.9%,显著高于牙根尖片的55.3%(P<0.05)。结论:CBCT对于牙根纵裂的诊断价值较高。
朱可汪学华王鑫汪庆胜甘朝兵储岚岚
关键词:锥形束CT牙根纵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