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建平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局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人工林
  • 3篇滴灌
  • 3篇杨树
  • 3篇杨树人工林
  • 3篇土壤
  • 2篇滴灌条件
  • 2篇水分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1篇滴灌技术
  • 1篇生物量
  • 1篇湿润体
  • 1篇水分运移
  • 1篇土壤含水量
  • 1篇土壤湿润体
  • 1篇土壤水分运移
  • 1篇人工林土壤
  • 1篇物量
  • 1篇根系
  • 1篇根系分布

机构

  • 4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4篇傅建平
  • 3篇孙尚伟
  • 3篇兰再平
  • 3篇刘俊琴

传媒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4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滴灌条件下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对北京市永定河故道沙地上地表滴灌栽培的杨树人工林土壤水分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在滴头流量恒定为4L/h的条件下,采用土壤湿度传感器,试验并测定不同灌溉时长和停灌后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化过程,揭示土壤体积含水量与不同滴灌时长和停灌后不同时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在连续滴灌6 h过程中,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化过程大都呈现由快速上升到缓慢上升到趋于平稳的变化规律。2)连续滴灌1.5、2.5和5.5 h,可分别使土壤20cm深处距滴头水平距离20、30和40 cm处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以上;连续滴灌2.5和4.5 h,可分别使土壤40 cm深处,滴头正下方和距滴头水平距离20 cm处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以上。3)在不同时长的灌溉后,当土壤体积含水量在停灌时就达到峰值时,停灌后呈现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下降的变化规律;当土壤体积含水量在停灌后6 h才达到峰值时,达到峰值后则呈现持续缓慢下降的变化规律。4)连续滴灌2、3和5 h,可分别使土壤20 cm深处距滴头水平距离20、30和40 cm处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在停灌后48 h内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连续滴灌3、4和6 h,可分别使土壤40 cm深处,滴头正下方、距滴头水平距离20和30 cm处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在停灌后48 h内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80%以上。
傅建平兰再平孙尚伟刘俊琴刘志仁
关键词:杨树人工林滴灌
杨树人工林滴灌技术研究
为了探索杨树人工林的滴灌技术,于2012年,在北京市大兴区林场研究了滴灌条件下2年生杨树人工林的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规律以及灌溉制度和适宜灌溉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本研究采用流量恒定为4L·h...
傅建平
关键词:杨树人工林滴灌技术土壤含水量灌溉量
滴灌条件下杨树人工林土壤的水分运移被引量:15
2013年
采用田间土壤剖面观测法,对北京永定河故道沙地上地表滴灌栽培的杨树人工林的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进行研究,在滴头流量恒定为4L·h-1的条件下,试验和测定不同滴灌时长和停灌后土壤湿润锋的运移距离和土壤湿润体的形态。结果表明:土壤湿润锋随着滴灌时长的增加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的运移距离逐渐增大,每增加1h滴灌时长,土壤湿润锋的垂直运移距离的增幅逐渐减小,水平运移距离的增幅则大小不一;在各时长滴灌停灌后,土壤湿润锋将继续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运移1~3h,在垂直方向上的继续运移距离为2~10cm,除在土壤最深处的水平继续运移距离明显较大外,在各土壤深处水平方向上的继续运移距离为1~10cm;在持续滴灌1~6h后,土壤湿润锋最终可以垂直运移到36~69cm,水平运移到32~57cm,持续滴灌3~4h后即可在0~40cm土层内形成以滴头为圆心,半径30~40cm的土壤湿润体;持续滴灌1~3h后土壤湿润体形态为逐渐增大的扁半椭球体,持续滴灌4~6h后土壤湿润体形态为逐渐增大的长半椭球体。
傅建平兰再平孙尚伟刘俊琴张勇
关键词:杨树人工林滴灌土壤水分运移土壤湿润体
地面滴灌对107杨人工林根系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为了探索地面滴灌栽培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人工林根系的生长和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采用全挖法和分层分段挖掘法对北京市永定河故道沙地滴灌栽培和常规栽培的2年生杨树个体和林分根系进行了全面调查,系统分析了2种栽培条件下杨树个体和林分根系的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及其垂直和水平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滴灌栽培杨树的主根分布深度仅为1.3 m,而常规栽培杨树的主根分布深度达到4.5 m;滴灌栽培杨树根系行间方向分布范围是常规栽培的1.8倍,顺行方向分布范围是常规栽培的1.2倍;滴灌栽培杨树侧根数量是常规栽培的2.0倍。(2)滴灌栽培杨树个体根系总长和生物量分别是常规栽培的1.8倍和1.2倍,主根和Ⅰ级侧根的总长和生物量与常规栽培近乎相同,而Ⅱ级和Ⅲ级侧根的总长和生物量则远远大于常规栽培。(3)滴灌栽培杨树林分根系总长和生物量分别是常规栽培的2.0、1.1倍,径级在5≤D<10 mm、10≤D<15 mm和D≥15 mm的根总长和生物量与常规栽培相近,而径级在D<1 mm和1≤D<5 mm的根总长和生物量远大于常规栽培。(4)滴灌栽培和常规栽培杨树的根系均主要分布在0 40 cm的土层内,滴灌栽培4/5和常规栽培2/3的根系特别是吸收根(D<1 mm)分布在0 20 cm深的土层内。(5)滴灌栽培和常规栽培杨树林分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距离树干基部0 1.0 m的范围内,滴灌栽培杨树林分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株间方向(滴灌带铺设方向),常规栽培杨树林分的吸收根则相对均匀分布在树体四周。
傅建平兰再平孙尚伟刘俊琴张勇
关键词:107杨根系生物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