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建军

作品数:5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94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心脏
  • 1篇心脏不停跳
  • 1篇修补术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滤过
  • 1篇液体潴留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原始神经外胚...
  • 1篇原始神经外胚...
  • 1篇置管
  • 1篇置管技术
  • 1篇三尖瓣
  • 1篇三尖瓣反流
  • 1篇神经外科
  • 1篇神经外科危重...
  • 1篇神经外胚层
  • 1篇神经外胚层肿...
  • 1篇渗液
  • 1篇室间隔

机构

  • 5篇解放军第94...

作者

  • 5篇傅建军
  • 2篇徐靖
  • 2篇许国安
  • 2篇邓武昌
  • 2篇周亚军
  • 1篇钱洪军
  • 1篇陈帆
  • 1篇郑智华
  • 1篇刘毓平
  • 1篇高栋才
  • 1篇张珑
  • 1篇朱宏亮
  • 1篇杨绮帆
  • 1篇方向明
  • 1篇温剑峰
  • 1篇祝胜
  • 1篇邓磊
  • 1篇陈自力
  • 1篇易伟

传媒

  • 5篇南昌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4
  • 2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颌下腺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12年
目的探讨颌下腺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PNET)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通过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1例颌下腺原发的pPNET,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于左侧颌下腺内侧,肿瘤细胞呈片状弥漫分布,为单一的小圆形细胞,胞质少,核圆。免疫组织化学示CD99、Syn和Vim均为阳性(+)。结论 pPNET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原始神经外胚层的恶性肿瘤,好发于深部软组织,极罕见于颌下腺,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差;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pPNET的诊断;目前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加化、放疗。
傅建军
关键词:颌下腺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免疫组织化学
连续性血液滤过在治疗以第三间隙液体潴留为主的腹腔高压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滤过(CBP)治疗以第三间隙液体潴留为主的腹腔高压及腹腔间隙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 37例诊断为以第三间隙液体潴留为主的腹腔高压或腹腔间隙综合征的患者按是否进行血液滤过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胃肠减压、镇痛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1次·d-1,5次。记录比较治疗前后腹内压、氧合指数、平均动脉压、APACHEⅡ评分、生化指标以及TNF-α、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观察治疗前、治疗后患者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炎症介质的变化,计算死亡率。结果治疗组14例腹腔高压好转,3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好转率66.6%;对照组腹腔高压好转3例,死亡9例,自动出院4例,好转率18.7%。治疗组肾功能指标、乳酸、HCO-3、肌钙蛋白I(cTnI)及炎症介质CRP、TNF-α、IL-6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BP可明显改善以第三间隙液体潴留为主的腹腔高压或腹腔间隙综合征的症状,降低腹内压,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傅建军朱宏亮陈帆陈自力钱洪军易伟郑智华
关键词:腹腔高压腹腔间隙综合征连续血液滤过
不同切口封闭置管技术减少单孔胸腔镜术后切口漏气渗液的效果比较
2018年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封闭置管技术在单孔胸腔镜手术后减少切口漏气、渗液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70例行单孔胸腔镜下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3组:观察1组56例患者采用皮肤切口与肋间隙切口错位方法;观察2组57例患者采用胸腔引流管与操作肋间隙分离方法;对照组57例采用常规置管方法,即引流管直接经切口肋间引出。比较3组的切口长度、疼痛程度、引流管放置时间、切口渗液发生率与张力性水泡发生率、拔管后切口漏气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3组在切口长度、引流管放置时间、切口张力性水泡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拔管后切口漏气发生率、切口渗液发生率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观察1、2组显著增加(P<0.05);观察2组术后24h疼痛程度评分较其他2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经过改良切口封闭技术,在不增加额外损伤情况下,能有效减少单孔胸腔镜下手术后切口的漏气、渗液发生率。
傅建军许国安周亚军徐靖邓武昌朱良炎殷波刘彬
关键词:切口渗液
三尖瓣适当切开技术在婴幼儿心脏不停跳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三尖瓣适当切开(TVD)技术在婴幼儿心脏不停跳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89例行心脏不停跳VSD修补术的婴幼儿按是否采用TVD技术分为2组:TVD组158例采用TVD技术,非TVD组431例未采用TVD技术。比较2组体外循环(TEE)时间、住院时间,在术前与术后7d、1年行心脏彩超检查,记录术后残余漏发生率,术后7d、1年三尖瓣反流(TR)发生率。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392例进行补片修补,其中TVD组129例,非TVD组263例;197例直接缝合,其中TVD组29例,非TVD组168例。66例合并畸形患儿同期进行矫治。术后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TVD组0例,非TVD组4例,均于术后10d内恢复窦性。随访1年,2组病例均无远期死亡,均无因TR再手术,非TVD组2例因残余漏再手术。2组TEE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D组术后残余漏及术后7d、1年TR发生率均较非TVD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在婴幼儿心脏不停跳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应用TVD技术安全、有效,能改善VSD的暴露,减少残余漏发生,保护三尖瓣瓣叶结构,减少术后严重TR的发生。
许国安周亚军徐靖高栋才方向明邓武昌傅建军刘毓平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三尖瓣反流残余漏婴幼儿不停跳
微创气管切开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和推广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stomy,PDT)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181例行PDT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直接切开,二次切开2例。观察其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中出血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拔管时间及切口愈合等情况。结果 181例患者中2例出现术中明显出血,1例气管套管插入右主支气管内,1例在术中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经抢救后无效死亡,1例拔管后咽部有异物感,1例因肉芽瘢痕镶嵌于切口致延迟愈合。余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具有微创、快速、可单人操作、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可以提高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救治率。
傅建军祝胜钱锁开杨绮帆温剑峰邓磊张珑
关键词:神经外科人工气道抢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