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佟殿君

作品数:26 被引量:386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盆地
  • 8篇油气
  • 5篇地质
  • 5篇准噶尔盆地
  • 4篇构造样式
  • 4篇成藏
  • 3篇东南
  • 3篇动力学机制
  • 3篇琼东南盆地
  • 3篇发育
  • 3篇凹陷
  • 2篇地质意义
  • 2篇新生代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圈
  • 2篇岩石圈伸展
  • 2篇油气藏
  • 2篇油气成藏
  • 2篇油气勘探
  • 2篇深水区

机构

  • 23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教育部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海石油(中...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作者

  • 26篇佟殿君
  • 16篇任建业
  • 6篇雷超
  • 4篇阳怀忠
  • 4篇祁鹏
  • 3篇史双双
  • 3篇艾能平
  • 2篇胡德胜
  • 2篇张俊霞
  • 2篇任亚平
  • 2篇尹新义
  • 1篇刘辉
  • 1篇宋鹰
  • 1篇王敏芳
  • 1篇李平平
  • 1篇郝芳
  • 1篇徐巧越
  • 1篇吴梅莲
  • 1篇廖远涛
  • 1篇田建锋

传媒

  • 3篇石油学报
  • 3篇大地构造与成...
  • 3篇断块油气田
  • 3篇地球科学(中...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2篇地球科学
  • 1篇内江科技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地质通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2
  • 2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中北区新生代幕式沉降过程被引量:21
2010年
黄骅坳陷中北区是位于渤海湾盆地中部的一个重要新生代构造单元.构造层序界面分析、同生断裂活动和盆地沉降史回剥分析表明该区经历了幕式沉降过程,沉降中心显示出规律性的迁移演化特征.馆陶组底界面为区域性裂后不整合界面,将研究区的演化划分为裂陷期和裂后期.在裂陷期的充填序列中,沙一段底界面为整个研究区都可以识别的显著的角度不整合界面,以此界面为界,盆地的裂陷期进一步划分为裂陷Ⅰ幕和裂陷Ⅱ幕.裂陷I幕发育了Es3-Es2地层,断裂几何学和断裂的性质表明该幕构造活动为北西南东向伸展作用所致,而裂陷II幕发育了Es1-Ed地层,为近南北向拉伸作用的结果.裂后期,从早到晚则表现为由稳定热沉降到加速沉降的过程.分析认为上述盆地的幕式沉降过程与区域应力场的转变密切相关,受控于周缘板块的动力学事件,尤其是晚始新世之后,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向西的加速俯冲,促使了郯庐断裂右旋活动向南延伸和穿过黄骅坳陷的兰聊断裂北段的活化,形成了位于渤海海域的南北向伸展叠加区,从根本上改变了黄骅坳陷中北区应力场的分布,由此导致了盆地同裂陷阶段的幕式演化.
祁鹏任建业卢刚臣史双双佟殿君张俊霞
关键词:新生代地质构造
“大洋底构造地质学”课程国际化建设探析
2022年
在当前国家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以及日益重视深海研究的大形势下,推动海洋教育的多元化、促进大学课程的国际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科学专业“大洋底构造地质学”课程为例,指出了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教学理念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开展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等国际化建设的思路,总结了教学团队经过多年实践所探索出的一系列特色举措及取得的效果。
廖远涛任建业佟殿君
关键词:课程国际化高等教育海洋教育双语教学
济阳坳陷走滑伸展构造与低压含盐流体联合控藏作用研究
2009年
济阳坳陷地质构造经历了反复的拉张裂陷和挤压隆升,而使盆地内构造具有多幕次、多期性特点,导致济阳坳陷的盆地构造样式具有多样性,单纯的以盆地构造样式来分析控藏作用就显示不足,本次研究根据惠民凹陷试油实测压力数据分析,济阳坳陷存在低压含盐流体。本文从济阳坳陷走滑伸展构造样式的特征入手,发现油气藏的分布与走滑构造带具有一致性,再结合低压含盐流体作用,以构造-流体角度分析控藏作用,为油气勘探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艾能平祁鹏佟殿君
关键词:构造样式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东洼伸展滑脱构造发育演化模式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5
2022年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从古新世早期到渐新世末期经历了多幕次的伸展,在裂陷Ⅱ幕时期形成了一组近E-W向的伸展滑脱断裂系,但其形成机制及演化过程尚未明确.基于油气勘探过程中获取的全新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应用构造-地层综合解释以及定量分析的技术方法,对乌石凹陷东洼伸展滑脱构造进行了深入的解析.结果表明,乌石东洼新生代地层共发育7条近E-W或NE-SW向展布的伸展滑脱断层(Fa-Fg),这些伸展滑脱断层与北倾的7号断层相向倾斜发育,共同控制了流沙港组一段到涠洲组一段的跷跷板式地层沉积和大型滚动背斜的形成.从演化上来讲,在始新世早中期(T100-T83)盆地为由NE-SW向展布的7号断层和局部基底小规模正断层控制的地堑或半地堑盆地,早期局部沉积的流沙港组三段被晚期连续沉积的厚层流沙港组二段油页岩覆盖.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晚期(T83-T60),盆地沉积了由对倾发育的伸展滑脱断层和7号断层共同控制的流沙港组一段-涠洲组一段,对倾断层的先后活动导致了沉降沉积中心的迁移,控制了复杂的“跷跷板式”滚动背斜及“包心菜”构造的发育.新近纪以来(T60-海底),盆地的构造活动性减弱,转变为坳陷型盆地.描述了乌石凹陷东洼裂陷Ⅱ幕时期形成的伸展滑脱构造的几何学特征,并解析了伸展滑脱构造的形成模式,提出了滑脱断裂发育有自下坡断层组向上坡断层组迁移的规律,对解决油气的运移、储存、保存等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王征佟殿君佟殿君胡晨
关键词:北部湾盆地油气构造海洋地质学
临南洼陷构造样式、发育机制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被引量:11
2010年
根据覆盖整个临南洼陷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以及翔实的钻井资料,以构造解析和盆地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对临南洼陷的边界断层夏口断层和临邑断层的构造形态及其伴生次级断层的组合特征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确定了自沙河街组三段沉积以来,断裂活动为具走滑性质的伸展作用;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临南洼陷为一兰聊右旋走滑断层控制的具走滑性质的伸展型盆地。在此基础上,综合该洼陷中浅层显著的低压特征以及油气藏的分布规律,表明盆地具走滑性质的伸展构造为低压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和成藏动力,并由此控制了深部油气在浅部的运聚成藏。
佟殿君李亚哲任建业阳怀忠
关键词:构造样式油气成藏临南洼陷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被引量:31
2005年
晚期强烈构造反转是十屋断陷构造发育的一个重要特色。本文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相干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等先进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技术,对研究区反转构造进行了精细构造解释和研究。将研究区反转构造划分为四个反转构造带,在对反转构造样式再认识的基础上在十屋乃至松辽地区新发现了欺压式断层和截断型反转构造两种反转构造样式。进而将反转构造样式除坳陷层滑脱褶皱外,依据反转过程中形成的逆断层与早期伸展断层的组合关系归纳为五种类型:复活型、前展型、后展型、欺压型、截断型。并对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研究认为区内反转构造具有十分有利的成藏条件且四个反转构造带具有不同的圈闭类型和油气聚集特点。初步建立了十屋断陷基于反转构造的油气成藏模式,为进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张青林佟殿君王明君
关键词:构造样式油气聚集成藏模式十屋断陷松辽盆地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构造格局和幕式演化过程被引量:84
2011年
基于大量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高精度的地质-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解释,确立了该盆地"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基本构造格局;通过构造-地层、沉降史和沉降中心厘定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在琼东南深水盆地中深入描述和分析了T70重要的构造变革界面特征,该界面之下发育了一系列分散的、NE向展布的小型断陷盆地群,该界面之上一直到T60界面发育时期,盆地的沉降中心逐渐迁移到位于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区的、呈NE-WE-NWW弧形展布的大型断坳式盆地内,该断坳盆地与下伏小型断陷盆地群构成显著的叠加关系;以控盆边界断层的性质和几何学分布,确定下伏的NE向展布的小型断陷盆地群受控于NW-SE向拉伸应力场,而上覆的断坳盆地由近SN向拉伸应力作用所形成;区域对比表明该界面广泛分布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中,具有区域性分布的特征;生物地层和区域对比表明该界面年龄为32Ma,与南海初始扩张的年龄一致.因此,该界面是一个发育于南海北部的、代表了南海扩张开始的一个区域性构造变革界面.该界面的发育导致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盆地结构和构造演化的复杂性,以该界面为基础,结合盆地充填序列中的其他重要界面和盆地的沉降史分析,将盆地的构造演化划分为断陷、断坳、裂后热沉降和加速沉降4个构造演化幕,从而确定了该盆地具有典型的幕式演化特征;详细讨论了盆地周缘板块运动学重组事件和岩石圈深部活动对琼东南盆地幕式发育过程的控制机制.
雷超任建业裴健翔林海涛尹新义佟殿君
关键词:琼东南盆地动力学机制沉积学
准噶尔盆地腹部白垩系/侏罗系不整合地层剥蚀厚度的恢复方法被引量:11
2006年
以准噶尔盆地腹部发育于侏罗系顶部和白垩系底部之间的不整合(K/J不整合)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同的沉积构造背景下相邻三级层序的地层厚度展布具有相似的趋势,提出了可用于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参考层序厚度比值法。该方法的具体工作流程为:①在地震剖面上进行三级层序划分,经时一深转换得到各三级层序的地层厚度展布;②选择剥蚀面下未被剥蚀、层序厚度变化范围小的一个或者多个三级层序作为参考层序;③利用单井的地层剥蚀厚度恢复结果,拟合发生剥蚀前的参考层序厚度与参考层序至沉积面的地层厚度(包括参考层的厚度)比值的分布,即拟合剥蚀前的原始沉积面;④用该沉积面深度减去现今的剥蚀面深度就得到地层剥蚀厚度,并根据实际的地质模型对剥蚀厚度进行校正。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西段剥蚀厚度为300~800m,东段剥蚀厚度在300m以下。该剥蚀厚度恢复方法适用于恢复范围大、钻井数量少和研究程度低的地区的剥蚀厚度。
李平平邹华耀郝芳田建锋佟殿君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不整合剥蚀厚度
歧口凹陷伸展滑脱构造系统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8
2009年
歧口凹陷是渤海湾盆地中部黄骅坳陷的一个次级凹陷,凹陷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块。在叠前三维地震剖面精细构造解释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和建立了歧口凹陷伸展滑脱构造系统。该系统分为南部伸展滑脱系统和北部伸展滑脱系统,南部滑脱系统以羊二庄滑脱断裂为主体,连接张东断裂、张北断裂、赵家堡断裂等伸展断裂组合而成,北部滑脱系统以沧东断裂为主体,连接大张坨断裂、海河断裂、港西断裂、港东断裂、南大港断裂等伸展断裂构成。在平面上两大滑脱系统各自构成一个帚状断裂体系,在剖面上表现为叠瓦式几何形态,与次级断裂常构成"Y"型或复"Y"型组合样式,向深部会聚到主滑脱面。歧口凹陷古近纪时期变形基本都限定在区域性底滑脱界面之上,并具有多层次滑脱构造特征,控制和影响了歧口凹陷不同级别的构造形态和组合样式,同时对盆地的沉降过程也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歧口凹陷伸展滑脱构造为本区的油气储集和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并初步探讨了歧口凹陷伸展滑脱构造的动力学条件。
艾能平任建业祁鹏史双双佟殿君胡德胜
关键词:歧口凹陷渤海湾盆地
北康盆地基底构造特征及其对南海南部构造演化的启示
2024年
南海南部是研究东南亚地区构造演化的关键场所,以构造相对简单的北康盆地为基础探讨其构造演化过程。为了确定研究区的构造特征,进行了地震综合解释、主控断层的定性、定量分析和盆地之下的岩石圈伸展因子分析。通过构造分析,发现北康盆地15.5 Ma界面(MMU)之下发育了多条大规模、低角度的拆离断层,界面之下的原型盆地为裂陷盆地,并且局部可表现为拆离盆地,符合被动大陆边缘细颈化带内的构造特征。对北康盆地构造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并将其与曾母盆地进行对比,发现2个盆地的构造演化特征迥然不同,据此重新将南海南部挤出-逃逸构造区和古南海俯冲-拖曳构造区之间的分界线确定为西巴拉姆线。结合南海南、北部的陆缘盆地基底卷入构造的发育特征发现,南海陆缘岩石圈在发生破裂后,应变的集中主要体现在靠近洋壳的细颈化带和远端带部位,远离洋壳地区的应变受海底扩张的影响较小,这一特征可能与被动陆缘岩石圈的近端和远端在拉伸过程中的解耦相关。
徐俊杰佟殿君高圆圆
关键词:北康盆地南海南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