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瑞彰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微生物
  • 2篇厌氧
  • 2篇污染
  • 2篇绿地
  • 2篇绿地系统
  • 2篇产氢
  • 1篇厌氧发酵
  • 1篇植物
  • 1篇植物根
  • 1篇植物根系
  • 1篇制氢
  • 1篇生物膜
  • 1篇生物制氢
  • 1篇水体
  • 1篇填料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吸附
  • 1篇氢能
  • 1篇氢细菌
  • 1篇微型动物

机构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辽东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6篇余瑞彰
  • 5篇李秀艳
  • 2篇孟飞琴
  • 2篇张慧
  • 2篇沈叶红
  • 1篇赵由才
  • 1篇于学珍
  • 1篇杨清海
  • 1篇吕淑华
  • 1篇牛冬杰
  • 1篇蒋俊
  • 1篇赵丹

传媒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上海化工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环境研究与监...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厌氧暗发酵产氢细菌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9年
厌氧暗发酵产氢细菌可在暗环境下分解有机物,产生氢气,在厌氧发酵制氢技术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近年来国内外产氢细菌的分离、生理特性、产氢能力研究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目前产氢细菌研究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加强高效产氢细菌的分离、菌群间代谢网络构建以及弱化产氢过程中有机挥发酸的反馈抑制等方面的研究。
赵丹余瑞彰李秀艳牛冬杰赵由才
关键词:产氢细菌温度PH产氢能力
绿地系统对径流污染物净化机理
2009年
采用城市绿地和降雨系统模拟装置,研究绿地系统对径流污染物的净化机理。研究表明,模拟绿地对径流污染物的削减和污染物总量的控制有较好作用。降雨0.5h内污染物质主要被0cm^15cm层土壤所吸附,2h后各层对有机质、氮磷的吸附能力基本相同。绿地系统对径流污染物中COD、NH4+-N、NO3ˉ-N及TP去除率为37.6%~49.9%;降雨期间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靠土壤和植物根系的截留、吸附和吸收作用,因此对土壤NH4+-N、NO3ˉ-N及TP的吸附过程用Langmiur方程进行拟和,发现土壤对NH4+-N及TP的吸附反应在常温下自发进行程度较强,对NO3ˉ-N的吸附反应在常温下较难进行。且降雨后微生物开始降解吸附于土壤颗粒表面和植物根系的污染物,降雨后第5d^8d,土壤中微生物数量达到最大值,说明雨后土壤中污染物的降解主要发生在降雨后第2d^8d内,且14d^17d土壤污染物含量基本降到降雨前水平,土壤得到再生.
孟飞琴李秀艳余瑞彰
关键词:绿地系统径流污染物土壤吸附微生物
模拟装置研究绿地系统在暴雨径流污染控制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8年
采用城市绿地和降雨系统模拟装置,研究绿地系统对实际暴雨径流污染的削减作用。历时60min,降雨重现期为1a、3a、5a时,绿地系统可以削减雨水径流量。1a一遇时,绿地系统对雨水径流中COD、氮和磷总量的去除率分别为60.2%,49.2%和61.5%。以无植被裸土为对照,模拟绿地系统对径流雨水中COD、NH4+-N及TP去除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7.1%,6.2%和4.4%。降雨期间污染物的去除主要依靠土壤和植物根系的截留、吸附和吸收作用;降雨后微生物开始降解吸附于土壤颗粒表面和植物根系上的污染物,降雨后第5~8d,土壤中微生物数量达到最大值,第14~17d微生物完成对吸附有机物等的降解,数量恢复到降雨前水平。研究表明,模拟绿地对降雨地表径流量的削减、径流污染物浓度的削减和污染物总量的控制有较好作用。
余瑞彰李秀艳孟飞琴张慧吕淑华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绿地系统暴雨径流污染控制
餐厨垃圾厌氧暗发酵产氢研究:添加剂和初始条件的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餐厨垃圾的产量日益增加,对环境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此外,氢能是最具有潜力的可替代能源之一。在当今能源缺乏的时代,废弃物产能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利用餐厨垃圾进行厌氧暗发酵产氢,进...
余瑞彰
关键词:餐厨垃圾垃圾处理生物制氢厌氧发酵
文献传递
微生物对生物栅技术修复景观水体的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设计由水生植物、微生物、水生动物等生态要素的协同作用完成生态修复功能的生物栅处理装置。采用中试处理装置,9个廊道并联运行,连续进水和出水,处理量为6米3(/天·池)。试验主要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为30h、溶解氧(DO)维持在2~4mg/L、温度维持在20~28℃、pH值为7.0~7.5的最佳工况条件下对水体CODCr、NH3-N、总氮(TN)和总磷(TP)等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不同填料生物膜中微生物的数量变化。试验结果显示生物膜中的微生物与CODCr、NH3-N、TN和TP的去除效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最大去除率分别达到59.2%、62%、50%和74%。
沈叶红李秀艳余瑞彰于学珍
关键词:微生物生物膜
微生物在生物栅植物根系和填料生物膜上的数量分布差异被引量:15
2010年
实验中以组合填料、美人蕉和水生动物为要素构建生物栅,以上海市苏州河支流绥宁河河水为实验用水,测定分析了功能微生物和微型动物在植物根系和填料生物膜上的数量分布差异,以研究生物栅强化处理污染景观水体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生物栅中有机物的矿化分解、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可以在填料和植物根系上同时进行,有机物的矿化分解、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场所以植物根系为主,而反硝化作用主要在填料上进行.生物栅内植物根系和填料所具有的不同生境为异养细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生长提供了各自适宜的场所,单位质量根系异养细菌数量比单位质量填料上异养细菌数量高出一个数量级,植物根系的泌氧作用提高了根系局部的溶解氧水平,硝化细菌对生境的选择结果使得单位质量根系或填料的硝化细菌数量表现为:实验组根系>实验组填料>对照组填料,而反硝化细菌对生境选择表现为:对照组填料>实验组填料>实验组根系.同时单位质量根系微型动物的数量和种类都要大于填料,根系和填料上微型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值分别为2.16和2.08.
余瑞彰张慧蒋俊沈叶红杨清海李秀艳
关键词:微生物微型动物植物根系填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