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毅恺

作品数:50 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细胞
  • 7篇胰岛
  • 7篇狼疮
  • 7篇甲状腺
  • 6篇红斑
  • 6篇红斑狼疮
  • 6篇Β细胞
  • 5篇胰岛Β细胞
  • 5篇糖皮质
  • 5篇基因
  • 4篇代谢
  • 4篇血管
  • 4篇药物治疗
  • 4篇系统性红斑
  • 4篇系统性红斑狼...
  • 4篇亢进
  • 4篇类风湿
  • 4篇关节炎
  • 4篇风湿
  • 4篇GRAVES...

机构

  • 47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黄石市中心医...
  • 2篇长崎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武汉市中医医...
  • 1篇利川市人民医...
  • 1篇枝江市人民医...
  • 1篇潜江市中心医...
  • 1篇深圳市南山区...

作者

  • 49篇余毅恺
  • 16篇张木勋
  • 9篇胡绍先
  • 9篇张建华
  • 5篇林梅
  • 5篇帅红霞
  • 4篇冯业晨
  • 4篇张爱萍
  • 4篇董凌莉
  • 3篇刘永健
  • 3篇叶丛
  • 3篇雷小妹
  • 3篇于飞
  • 3篇涂巍
  • 3篇董凌莉
  • 3篇于飞
  • 2篇徐顺清
  • 2篇胡蜀红
  • 2篇周宜开
  • 2篇董能本

传媒

  • 9篇临床内科杂志
  • 5篇中华风湿病学...
  • 4篇内科急危重症...
  • 3篇中华内分泌代...
  • 3篇第17次全国...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医学分子生物...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医药导报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芍总苷对人银屑病-SCID鼠模型中白细胞介素-17表达的影响
已有大量研究及文献证实,白细胞介素(IL)-17是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促炎因子,在银屑病的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白芍总苷作为被正式批准上市的抗炎免疫调节药物,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实验试图通过检测白芍总苷对人银屑...
俞莺雷小妹涂巍余毅恺叶丛胡绍先
共刺激分子CD80分子上调Graves病免疫应答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可能影响甲亢患者服药后再次复发的多种危险因素。方法:选取96例初诊Graves病患者,正规抗甲亢药物治疗/(ATD/)一年,然后继续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评价治疗效果。将分为治疗缓解组和复发组。ELISA法测...
余毅恺
关键词:TRABCD80GRAVES病TRAB基因枪GRAVES病CD80基因枪
文献传递
CD4+ T细胞膜脂质筏缺陷导致的免疫功能降低保护SMS1敲除鼠ConA诱导肝炎中的损害
为探讨细胞膜脂质筏鞘磷脂(SM)参与T细胞功能调节的功能,通过尾静脉注射20 mg/kg刀豆蛋白(ConA)制备T细胞介导的免疫性肝炎模型,观察ConA注射后8 h肝损害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董凌莉高荣芬陈雨雷小妹李守新涂巍余毅恺胡绍先梅原久範
系统性红斑狼疮生物制剂治疗新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1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自身组织器官免疫耐受受到破坏,循环中出现多种自身抗体为特征.自身抗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和周围组织中可引发炎症反应而损坏机体.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最严重,可危及生命.SLE目前普遍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但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也限制了其在部分患者中的使用.随着对SLE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生物靶向治疗药物逐步研发并应用于临床.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强直性脊柱炎和炎性肠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生物制剂已被证明有效,而在SLE中生物制剂的使用仍存在争议.本文参阅最新的文献和临床实验结果,系统回顾并展望了目前使用生物制剂治疗SLE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彭凯余毅恺张胜桃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生物制剂
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T细胞膜神经节苷脂表达的研究
董凌莉胡绍先陈芳雷小妹涂巍余毅恺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旨在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Pro12A la多态性对β细胞功能储备、胰岛素抵抗作用及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湖北地区无亲缘关系的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汉族人289例,其中伴高血压病组(HTD)132例,血压正常组(NTD)157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1)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体中2型糖尿病A la12携带者(和A la/A la基因型)及A la1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042;0.015,与正常人群没有差异;本研究中PPARγ2 Pro12A la与2型糖尿病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血脂谱无相关性。(2)PPARγ2Pro12A l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呈负相关。(3)在HTD组中PPARγ2 Pro12A la与保护β细胞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反应(P<0.05)、减少胰岛素抵抗有关(P<0.05)。结论PPARγ2基因是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的重要遗传因素,PPARγ2基因负性突变是2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保护因素。
张爱萍张木勋张建华谢君辉余毅恺
关键词:PPARΓ2PRO12ALA多态性Β细胞功能
糖尿病大鼠内脏脂肪组织表达的11β-HSD1改变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内脏脂肪细胞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1)的表达与代谢特性。方法:34只6周龄雄性 180 g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链脲左菌素合并高脂饮食构建糖尿病组(T2DM;18只)、高脂饮食组(FD;8只)和正常对照组(NC;8只)。T2DM组再设亚组: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组(RDM,6只),11β-HSD1抑制剂生胃酮组(CDM,6只)和观察组(DM,6只)。各组行腹腔糖耐量试验(IPGTT),同时测定血糖、血脂(TG,TCh)、胰岛素和皮质酮。试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并取腹腔网膜脂肪标本,液氮保存。RT-PCR、western-blotting和免疫组化分析11β-HSD1mRNA和蛋白表达;用近似梯型面积公式计算葡萄糖及其刺激下的胰岛素浓度曲线下面积(AUC-G,AUC-I)及与胰岛素的比值(AUC-I/G),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结果:(1)FD组体重较其他各组明显增加,P<0.05。糖尿病老鼠成模前后体重明显降低,2种药物处理后对体重无大影响。DM组空腹胰岛素浓度(FINS)、BG、TG、TCh和皮质酮(F)均高于FD组和NC组,并高表达11β-HSD1, P<0.05。(2)CDM组和RDM组的血皮质酮(F)、FINS和TG明显低于用药前和DM组,且CDM组TG、TCh降低明显高于RDM组,均P<0.05。(3)IPGTT显示CDM组和RDM组的胰岛素分泌峰值较基础值增加高于DM组;2种药物对 11β-HSD1表达无影响。(4)DM、FD和NC组11β-HSD1表达与F、FINS、TG、TCh和(AUC-I/G)明显相关。结论:(1)高脂和小剂量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内脏脂肪11β-HSD1高表达,伴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2)内脏脂肪11β-HSD1高表达可能是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之一。
张爱萍张木勋张建华余毅恺肖峰
关键词:糖尿病内脏脂肪糖皮质激素
血浆置换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急性胰腺炎回顾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系SLE相关急性胰腺炎(AP)(SLEAP)的临床特点,初步探讨血浆置换联合糖皮质激素(GC)治疗SLEAP的机制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年来收治SLEAP共24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血浆置换联合GC共9例患者归为A组,单纯使用GC治疗共15例患者归为B组。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基线期A组SLEDAI评分16±5和B组患者1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P=0.320)。 A组患者治疗2周内GC日均用量31.0(20.50,30.08) mg/d明显小于B组[47.85(45.58,59.23) mg/d,Z=35.50,P=0.002]。基线期A、B 2组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14(11.12,16.57) mg/L与14.63(11.37,16.37) mg/L,Z=12.00,P=0.300],治疗后A组患者IL-6水平9.16(7.93,10.75) mg/L有下降趋势,明显低于B组[13.62(9.29,17.63) mg/L,Z=28.50,P=0.039]。A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脂[TC=(5.0±0.5) mmol/L,TG=(1.5±0.4) mmol/L]明显低于基线期[TC=(6.1±0.5) mmol/L,TG=(2.1±0.6) mmol/L]水平(F=4.46,P=0.010;F=6.09,P=0.002);而B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7,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GC治疗能较快改善病情且能减少GC用量,是安全有效且值得继续探讨的治疗手段之一。其机制在于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对清除体内炎症因子IL-6可能也有一定作用。
余毅恺李菊黄晓伟冯业晨董凌莉胡绍先雷小妹
关键词: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类白细胞介素-6
影响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疗效的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研究影响痛风人群降尿酸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建立预报降尿酸治疗疗效的非条件Logitsic回归模型。 方法分析72例痛风患者(分为未健康教育的对照组和健康教育的试验组)临床资料,测定基线期血脂、血糖、血尿酸、CRP水平和外周血NK细胞比例,关节超声评价受累关节,比较2组人群治疗24周后达标率。根据平均血尿酸水平和复发次数,将64例完整资料患者疗效(是否达标)定义为因变量,可能影响降尿酸治疗疗效的15个因素定义为自变量,建造非条件Logitsic相关分析模型,计算OR值及95%CI。 结果试验组在基线期经过专职医师健康教育后,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达标率(69%)明显高于未进行健康教育的对照组(41%,χ2=4.765,P=0.027)。回归模型显示15个自变量中进入模型的自变量有3个,依次为疾病的病程[OR=1.497,95%CI(1.179,1.901)],有无痛风结节[OR=6.037,95%CI(1.201,30.354)]和关节B超是否异常[OR=14.484,95%CI(3.239,83.896)]。 结论在降尿酸治疗初期给予健康宣传教育,能有效提高治疗达标率。痛风患者如果具有较长的病程、多个关节受累、多发痛风结节、关节B超提示滑膜增厚则提示对降尿酸治疗应答不佳,疾病预后不良。关节超声的应用不仅有助于痛风诊断,对评估降尿酸治疗也有重要意义。
于飞叶丛徐巍沈桂芬董凌莉胡绍先余毅恺叶婷
关键词:痛风尿酸
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阳性血管炎的临床研究
余毅恺胡绍先雷小妹熊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