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菲
- 作品数:32 被引量:113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生物角膜用于人角膜板层移植术后的临床疗效及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动态观察被引量:13
- 2016年
- 背景近年来由于角膜供体材料的缺乏,异种角膜移植研究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猪角膜脱细胞基质构建的生物角膜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已制备成生物角膜材料,但其用于人眼角膜移植后的临床效果及其组织形态学变化特征尚不清楚。目的观察用生物角膜进行人板层角膜移植术后的临床效果,并利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进行活体动态观察,评估生物角膜作为新型角膜替代材料进行人眼角膜板层移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于2014年2—8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纳入药物治疗无效的感染性角膜炎或陈旧性角膜白斑患者15例15眼,包括真菌性角膜炎4例,细菌性角膜炎1例,混合感染性角膜炎9例,陈旧性角膜白斑1例。采用猪角膜脱细胞基质构建的生物角膜行患眼生物角膜板层移植术,以术眼的对侧正常眼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3d、7d、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对术眼进行随访,对植片愈合情况进行评分,随访时间为1年。疗效指标主要包括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形成、角膜植片有无溶解或感染复发、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分别于术后3、6、9和12个月利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对角膜进行动态观察,记录和分析移植后角膜上皮和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密度、角膜基质的形态特征以及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的恢复情况。结果术眼术后3d早期出现角膜水肿等炎症反应,术后7d炎症反应消退。术后1个月植片透明,随访期间未出现角膜溶解、感染复发现象。术后6个月时1例患者出现青光眼,术后12个月时1例患者发生排斥反应。术眼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间logMAR、角膜透明度评分、角膜新生血管评分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2.63、59.37、10.50,均P〈0.05),其中术后视力、角膜透明度均较术前明显改
- 王素娟张月琴李金余晓菲窦新岩王丽娅
- 关键词:异种移植共焦显微镜
-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温控热凝术对眼表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背景射频温控热凝术是目前普遍认同的治疗三叉神经痛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一种微创伤性神经损毁疗法。眼表的大多数感觉神经纤维来自三叉神经眼支,对维持眼表功能的完整性起重要作用。三叉神经痛患者用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后对眼表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和分析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射频温控热凝术后眼表感觉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8例28眼三又神经痛患者行三又神经半月节射频温控热凝术,术前1d、术后3d、术后1个月进行眼部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角膜知觉敏感度检查、泪液分泌试验I(sIt)、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和共焦显微镜观察角膜上皮下神经。均以未行手术侧的眼作为对照。结果术前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组与对照组的角膜知觉敏感度、泪液分泌量、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和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的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511、-1.119、-0.428、-0.378、-0.854,P=0.131、0.263、0.669、0.705、0.393)。术后3d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组与对照组相比BUT无明显变化,泪液分泌量稍有增加,角膜荧光素染色数量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620、-0.315、-1.732,P=0.535、0.753、0.083);角膜知觉敏感度相比下降,上皮下神经纤维数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08、-2.813,P=0.007、0.005)。术后1个月三又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组与对照组的角膜知觉敏感度、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和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的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888、-2.373、-3.311、-2.535,P=0.000、0.018、0.001、0.011)。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组术后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与术前相比明显稀疏、纤细、连续性差;部分患者可见树突状细胞浸润。结论三叉
- 张振佳王丽娅王静余晓菲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射频温控热凝术角膜神经眼表共焦显微镜
- 应用极限稀释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方法检测血清活力
- 2011年
- 目的通过4批次血清活力检验与结果分析,介绍和评价极限稀释(LD)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方法用于血清活力测定的实用性与优缺点。方法将检验细胞作极限稀释,极限值为13,使克隆单位内平均13个细胞,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检验血清组,每1个浓度为1个克隆组,每组50个左右克隆单位;克隆培养5~7d左右,计数克隆阴性单位数。应用泊松分布函数处理实验数据,确定血清活力等级。结果用LD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方法比较准确地测出4批次血清的活力:FBS-1活力等于Ⅱ级,Ⅲ级〉FBS-2活力〉Ⅳ级,FBS-3等于Ⅲ级,FBS-4无活力。结论LD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方法用于检验血清活力,能准确反映血清活力状况,有较大的优势。
- 杜连心赵诲文余晓菲
- 不同类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角膜内细胞变化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利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IVCM)观察不同类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发病过程中角膜固有细胞及角膜内炎症细胞的变化差异。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应用活体激光扫描角膜共聚焦显微镜对86例(88只眼)HSK患者进行观察,依据HSK累及病变部位而分为:上皮型(EPT)组、基质型(STT)组及内皮型(EDT)组,正常人健眼作为对照组。在不同区域的全景角膜扫描过程中,记录角膜各层细胞图像,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EPT组中表层及翼状上皮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Fac=28.83,Pac=0.000;Ede=93.87,Pde=0.000);sTT组中表层上皮细胞、前基质细胞及内皮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be=5.501,R=0.041;Ffg=16.30,R=0.002;Faj=12.473,R=0.005),EDT组中内皮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j=19.230,Pij=0.001);余各组中角膜固有细胞数量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IVCM下可见EPT组中参与炎症反应的主要有树突状细胞、直径10~15μm和〉15μm的圆形细胞;和EPT组相比,STT组中直径〉15μm的圆形炎症细胞明显减少,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ij=23.135,Pij=0.000);EDT组中参与炎症反应的主要是直径10-15μm圆形细胞。结论使用IVCM可以清晰观察不同类型HSK角膜固有细胞和参与炎症反应细胞的变化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 余晓菲
- 关键词:活体共聚焦显微镜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 重组TIMP-3腺病毒抑制人白血病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
- <正>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TIMP-3基因转移对于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体外作用并探讨其对K562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RT-PCR的方法从胎盘组织中扩增TIMP-3cDNA序列,采用AdEasy...
- 余晓菲刘斌李彬卢士红韩忠朝
- 文献传递
- 体外培养人角膜缘上皮细胞抑制激活态角膜基质细胞的生长
- 2011年
- 背景:角膜受到损伤后,角膜基质细胞激活转变为成纤维细胞,引起角膜基质瘢痕化,导致视力下降甚至丧失。目的:观察角膜不同部位上皮细胞与角膜基质细胞的相互作用,探索角膜缘上皮细胞群能否抑制激活态角膜基质细胞的生长。方法:采用酶消化及机械外力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人角膜中央、角膜旁中央及角膜缘处角膜上皮细胞与浅层角膜基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变化。待培养角膜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发生接触抑制时,记作"0周",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培养细胞中PCNA及p6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培养的角膜上皮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发生接触抑制时,两种细胞间有明显分界线。角膜缘组上皮细胞中PCNA及p63蛋白均有较高的表达;角膜旁中央组PCNA有较高的表达,p63蛋白阴性表达;角膜中央组PCNA表达较低,p63蛋白阴性表达;从鉴定结果中可以得出只有角膜缘组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角膜缘上皮干细胞。角膜缘组上皮细胞逐渐包围并化解成纤维细胞,在相互作用4周后,成纤维细胞聚集成死细胞团,缺乏角膜缘干细胞的中央组及旁中央组中成纤维细胞生长面积增加,上皮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说明体外培养的角膜缘上皮细胞群可以抑制激活态角膜基质细胞的生长。
- 余晓菲许中中杜连心王丽娅
- 关键词:角膜上皮角膜缘角膜基质细胞成纤维细胞
- 外伤30年巩膜葡萄肿伴结膜大滤过泡一例
- 2015年
- 患者男,57岁。2014年1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1个月前,自觉左眼异物感,视力下降,并发现左眼泡样隆起物,来我院就诊。追问病史,患者30年前左眼曾被扫帚击伤,未行手术治疗,全身及局部应用药物治疗,视力稍有下降。
- 王璐璐赵东卿王应飞余晓菲
- 关键词:巩膜葡萄肿滤过泡结膜外伤医院就诊视力下降
- 减毒沙门氏菌介导的血小板第四因子活性片段的放射保护作用研究
- 2005年
- 目的 :观察减毒沙门氏菌携带的血小板第四因子活性片段PF417 70 的放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口服途经喂饲小鼠携带PF4活性片段的减毒沙门氏菌 ,在第 2次喂饲后小鼠接受 70 0cGy全身照射 ,然后观察PIRES2 EGFP PF417 70 在小鼠体内的表达 ,并观察小鼠的造血恢复情况。结果 :在小鼠的肝脏、脾脏、肾脏、小肠、外周血及骨髓均能检测到GFP的表达和转基因的整合。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小鼠的生存期明显延长 ,照射后第 7d和 1 4d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培养的CFU GM和HPP CFC数量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首次应用减毒沙门氏菌SL32 61为载体来介导PF4活性片段的生物学作用 ,并证实通过口服途径可以保护小鼠免受放射损伤 ,并促进放射损伤后小鼠的造血恢复。
- 刘斌赵丽华李彬余晓菲冯义卢士红韩忠朝
- 关键词:减毒PF4血小板第四因子造血恢复沙门氏菌活性
- 局部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评价局部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对2008年1月至2011年3月就诊于河南省眼科研究所门诊的84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角膜刮片镜检及真菌培养,对患者进行局部伏立康唑治疗,观察药物疗效,比较不同诊断方法敏感性比较伏立康唑对不同菌属所致角膜感染的疗效差异。采用K-S检验判断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若数据资料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则采用t检验。若各组服从正态分布但方差不齐,则采用t&#39;检验;对3种诊断技术的敏感性采用McNemar检验,对前3位致病菌的治愈率采用Pearsonχ2检验。结果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角膜刮片镜检及角膜刮片真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92.85%(78/84),85.71%(72/84),84.52%(71/84)。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较其他两种方法诊断率更高(χ2=4.167,P=0.041;χ2=5.143,P=0.023)。局部应用伏立康唑后70例(83.33%)患者痊愈,14例(16.67%)患者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最常见的3种致病真菌为镰孢菌、曲霉菌和交链孢菌,伏立康唑对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2.22%、94.44%、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10,P=0.000);共焦显微镜显示残存菌丝消失时间分别为(38.35±17.32)、(25.00±16.11)、(21.00±4.36)d。结论局部应用伏立康唑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有效方法,交链孢菌及曲霉菌性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有效率较高,镰孢菌性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有效率较低。(中华眼科杂志,2016,52:657-662)
- 王丽娅许中中张俊杰孙声桃李金余晓菲祝磊张月琴贺燚李家臣王璐璐陶思羽
- 关键词:角膜炎三唑类
- 微孔滤网联合Ⅳ型胶原蛋白高效富集人角膜缘上皮祖细胞的方法
- 目的:探索简便高效富集人角膜缘上皮祖细胞的方法,为体外构建角膜缘上皮片提供充足的种子细胞.方法:无血清培养条件下,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人角膜缘上皮祖细胞的体外扩充培养;当细胞融合达90%时,使用0.25%胰酶/0.02%...
- 杜连心王丽娅许中中李晶余晓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