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振

作品数:81 被引量:578H指数:1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6篇经济管理
  • 7篇政治法律
  • 3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实证
  • 7篇APEC
  • 6篇实证分析
  • 6篇金融
  • 6篇FTA
  • 5篇政府
  • 5篇贸易摩擦
  • 5篇一带一路
  • 4篇经济一体化
  • 4篇经贸
  • 4篇价值链
  • 3篇中美贸易
  • 3篇区域经济
  • 3篇区域贸易
  • 3篇全球价值链
  • 3篇全球经济治理
  • 3篇自由化
  • 3篇协定
  • 3篇贸易政策
  • 3篇经济合作

机构

  • 74篇武汉大学
  • 7篇中国人民银行...
  • 5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南开大学
  • 3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国家自然科学...
  • 2篇湖北省科技信...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国务院发展研...
  • 1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国家开发银行
  • 1篇中国建设银行
  • 1篇武汉晚报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武汉市人民政...

作者

  • 74篇余振
  • 7篇沈铭辉
  • 7篇吴莹
  • 6篇张彬
  • 4篇葛伟
  • 3篇顾浩
  • 3篇邱珊
  • 2篇刘作仪
  • 2篇陈继勇
  • 2篇杨佳
  • 2篇陈鸣
  • 1篇蒋旭华
  • 1篇赵梦婷
  • 1篇陆阳
  • 1篇魏少军
  • 1篇罗长远
  • 1篇赵峰
  • 1篇薛澜
  • 1篇陈晓田
  • 1篇张萍

传媒

  • 5篇世界经济研究
  • 4篇武汉金融
  • 3篇天津社会科学
  • 3篇亚太经济
  • 2篇国际经济合作
  • 2篇国际经济评论
  • 2篇世界经济与政...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开放导报
  • 2篇理论月刊
  • 2篇当代美国评论
  • 1篇商业时代
  • 1篇世界经济与政...
  • 1篇现代国际关系
  • 1篇东北亚论坛
  • 1篇求是学刊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瞭望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年份

  • 4篇2023
  • 8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PEC经济技术合作发展研究
APEC经济技术合作与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同为APEC的重要支柱.虽然两者在名义上拥有相同的地位,但是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远落后于贸易投资自由化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进一步推动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缩小它与APE...
余振
关键词:贸易投资自由化贸易安全历史进程
文献传递
贸易摩擦对中国OFDI的影响——基于境外对华反倾销的实证研究
文章先建立了中国企业在面对东道国(地区)反倾销措施时选择继续出口或在东道国投资生产的理论模型,再对中国商务部公布的《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备案结果公开名录》及TTBD的国外对华反倾销措施的微观数据进行整理,构建出2006-...
余振陈鸣
关键词:贸易摩擦对外直接投资反倾销
文献传递
美元国际化的实现路径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基于体系积累周期理论的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根据阿锐基的"体系积累周期"理论,新兴大国货币国际化一般需要经历"物质扩张""大国博弈"和"金融扩张"三个阶段。本文主要研究以美元为代表的大国货币国际化的一般路径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对策。研究发现,美国坚实的"物质扩张"基础以及妥善应对"英美博弈"从而实现货币霸权转移的政治策略,在美元国际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较而言,人民币国际化正处于"物质扩张"阶段,技术水平和金融实力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阻力。中国目前应该以巩固"物质扩张"基础为首要目标,避免对美元霸权的正面挑战,为提高科技与金融竞争力创造有利的国际政治环境,从而为人民币国际化实现弯道超越奠定基础。
余振李钟慧
关键词:人民币货币国际化
WTO改革:中美主要分歧与合作潜能被引量:1
2022年
当前,WTO改革面临上诉机构效率低下、不同群体利益难以兼顾以及其框架与现行国际经贸格局无法兼容的困境。与此同时,中美博弈也将其影响蔓延至WTO改革领域。美国出于自身利益,在WTO争端解决机制、WTO透明度、发展中国家身份认定等方面提出改革主张,并与中国在WTO改革的有效性、包容性问题上存在立场冲突,但在相关性问题上仍有合作空间。中国宜通过主动回应发展中国家和非市场经济的争议话题、积极推动WTO争端解决机制恢复、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倡导采用“多边+诸边”的双轨谈判模式以及加强中美在新兴领域合作的方式,在WTO框架下解决中美在关键领域的分歧,以共同利益推进中美在WTO改革中的合作。
余振王雪纯
关键词:全球经济治理
中国FTA金融服务自由化: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3年
当前,WTO主导的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受阻,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依靠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FTA)推动金融服务自由化。自实施FTA战略以来,中国在FTA框架内推动了比较有限的金融服务自由化。着眼于长远发展,中国需要尽快统筹规划FTA战略,在谈判队伍中增强金融部门官员的角色,在FTA协议中将金融服务独立成章,使得FTA金融服务自由化与区域金融合作相互配合,共同推动中国金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余振吴坚邱珊
关键词:FTA战略金融服务自由化
贸易摩擦存在自我加速效应吗?--基于中美经贸争端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基于双层博弈框架,对贸易摩擦的产生及走势机制提出了一个新思路:贸易摩擦产生后,扩大从贸易摩擦发起国进口以期缓解贸易摩擦的做法会促使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使得贸易摩擦产生自我加速效应。以中美经贸争端为例,利用2000-2014年WIOD与GAD匹配的制造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国际贸易中,不具有出口优势的行业受进口竞争冲击越大,其寻求政府保护导致对外发起的贸易摩擦案件越多;贸易摩擦产生后,增加从贸易摩擦发起国进口的做法不能有效缓解贸易紧张局势,反而会提高摩擦案件的频数,使得贸易摩擦存在自我加速效应。在当前对外经贸形势严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背景下,中国要正视贸易摩擦自我加速效应;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减少对美市场依赖;将培育内需和推进内部改革作为解决经贸争端的根本路径。
余振江艺馨
关键词:中美贸易争端双层博弈利益集团
从贸易结构看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被引量:7
2010年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福利来源就是分工经济,反映分工水平和分工地位的贸易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福利效应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贸易互补性指数(TCI),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贸易结构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
吴莹余振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贸易结构福利效应
新地区主义视野下的APEC经济技术合作——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经济技术合作是APEC的重要支柱。在新地区主义框架下,经济技术合作可以看做是APEC成员为了获得集体利益而开展的集体行动,它的发展“瓶颈”主要源于集体行动中的“搭便车”问题。理论上,“搭便车”问题可以通过“轴心机制”来克服。对于经济技术合作而言,如果要克服集体行动中的“搭便车”问题,则需要推动经济技术合作的制度建设。目前,推动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制度建设可以从规则、组织两个层次展开。
张彬余振
关键词:新地区主义公共物品APEC
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中美贸易摩擦
2018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贸易增长持续低迷,以大规模跨国投资驱动、高增长中间品贸易为特征的全球价值链步入深度结构调整期,原有的以“消费国一生产国一资源国”为核心链条的全球贸易“大循环”变得愈发不可持续。在此背景下,一些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新兴经济体和企业,通过创新驱动不断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推动整个全球价值链重构。
余振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价值链重构新兴经济体全球金融危机中间品贸易跨国投资
加入WTO对中国开放型经济体制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文本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不断推进改革和开放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之一。加入WTO是中国开放型经济向前发展的一大步。为此,文章基于1992~2021年中国中央政府工作报告,运用主题模型等计算机文本分析方法,估计中国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发展特征及趋势,并分析加入WTO对其产生的影响。为区分加入WTO和国内相关因素的影响,基于文本分析结果进一步采用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加入WTO后,中国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的步伐加快,尤其是在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后的前几年;第二,加入WTO通过提高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开放程度促进了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发展;第三,加入WTO给中国金融体制、价格体制、所有制结构、财税体制等涉外经济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新动力,推动中国开放型经济体制向更高水平迈进。VAR模型的结果表明加入WTO对于中国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全面理解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也为开放型经济体制发展特征的识别和量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余振李晨曦
关键词:加入WTO政府工作报告文本分析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