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劲东
- 作品数:19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文学院历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明代北京官“乞改南”探因被引量:2
- 2017年
- 明代自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南京作为"留都"虽然仍保留着一套完整的行政机构,但其政治地位却比北京低;对具体官员而言,任职南京的政治前景也非任职北京可比。然而在明代政治史上,却不断有北京官员主动上疏皇帝,乞求改任南京。这些官员"乞改南"的说辞各异,真假有别;但总的来看,大部分官员都在"乞改南"时隐藏了自己的真实动机。通过对明代北京官员"乞改南"这一矛盾的政治现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明代南京给对仕途感到迷茫的官员提供了回转的余地,明代南京官在官制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 余劲东
- 关键词:明代京官动机政治地位
- 探索北京明代社会经济的一部力作——《明代北京社会经济史研究》评介
- 2016年
- 北京自辽代以来长期维持着首都的地位,而在北京的建都史上,明代北京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与汉、唐、宋都城相比,对明代北京的研究显得有点薄弱。尽管数十年来,中外学者围绕明代北京社会经济各方面陆续发表了一批成果,但却仍有众多相关议题未经考究。高寿仙教授的《明代北京社会经济史研究》一书,
- 余劲东洪国强
- 从“奸臣”到“地方神”——明清时期对靖难逊国臣铁铉的形象建构被引量:1
- 2015年
- 在明代靖难之役中,济南守臣铁铉因抵抗燕师出力颇多而在成祖登基后被杀,然而对铁铉"盖棺论定"的工作却断断续续进行了近四百年之久。在这四百年间,铁铉的形象由朝廷钦定的"奸臣"逐渐转变为忠臣,最终成为守护一方的地方神。铁铉追崇的每一步,朝廷上下的现实诉求都远超过对本地先贤的纪念本身;铁铉形象的演变历程,实际体现出中央政府与地方官员对政治伦理解释权的反复争夺。
- 余劲东
- 关键词:谥号祭祀政治伦理
- 明代中后期士商关系再探讨——以内阁首辅张四维为中心的研究
- 2015年
- 明代士商关系学界关注已久,普遍认为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士商间的广泛交流。而通过对明代内阁首辅张四维这一成功士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成长于商人家庭并处于商人关系网中的官员,虽因商人支持获利良多,但由于长期受儒家教育,反而会显示出"敬商远商"的情形。所谓士商交流密切,更大程度上是伴随着商人儒者化完成的,并非士人放下身段对商人的主动迎合。
- 余劲东
- 关键词:明代
- 明代京察访单之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明代京察访单是服务于在京文官考察的文本,于京察准备阶段发放给在京科道官,令其在博采众闻后填写与应察官员相关的见闻,并作为官员处置依据,以期增强京察结果的公正性、合理性。其制作、发放、回收有整套严密程序,并在回收后,令基层科道官员针对回收访单进行会单,从而提出应考官员去留的基本意见,以凭主管京察官员终裁处罚轻重。京察访单的实质是科道官行政监督权的体现,让多部门参与其中、并让基层官员处理具体事务而让高级官员总揽其成,体现了明代政府运行中各部门相互制衡的特点。
- 余劲东
- 明代大计考语“虚”、“实”探因被引量:2
- 2016年
- 大计考语是明代文官考察时对地方官员治绩进行概要性评价的文本。吏部依据官员考语内容对相应官员的去留升调做出决定,因此大计具有极端的严肃性和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政治运行中,大计考语这种理应尽力求实的文本却时常出现不实的状况。从制度史的视角对明代大计考语的"虚"、"实"问题进行探讨,可以发现考语不实的重要原因不仅在于注考官员责任感的缺失,更在于考语保密性不足导致如实填注考语的政治风险远大于收益;在保证中央政令科学合理的同时兼顾官员正常的心理诉求,才是保证中央政令在地方得到落实的关键所在。
- 余劲东
- 关键词:明代大计政治制度
- 《明史》诸臣同卷与附传问题初探——以开国诸臣为中心的考察
- 2013年
- 纪传体是历代官修正史的通用文体。在二十四史的编纂过程中无一例外地采用该体裁:将该朝名臣首先按年代顺序排列,然后将具有相同特征之人放入同一卷中进行描写;将部分与该臣有关之人附在其传后进行表述。但所有的同卷与附传都有其深层原因。本文拟以明朝开国诸臣为中心,通过对明朝开国诸臣的同卷、附传的情况做充分分析,分析在《明史》中诸臣得以同卷、附传的具体原因,以及分析部分同卷及附传中存在的问题。
- 余劲东
- 关键词:明史
- 官员考察与君臣关系——以明代京察自陈疏为中心的探讨被引量:1
- 2016年
- 按明制,每六年对南、北两京文官进行一次全体考察,谓之"京察"。在京察中,为体现对四品以上高级官员的优待而赋予他们自陈求去的特权。以京察自陈制度运行中的重要文本京察自陈疏为研究载体,通过对自陈疏特点、书写方式以及上呈下达过程的研究,能够呈现出该制度的动态运作流程。从对明代京官考察决策依据和决策过程的探析中,可以看出明代京察自陈制度虽未较好实现裁汰不职官员的初衷,但作为信息沟通渠道在维系君臣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该制度得以在明、清两朝稳定运作数百年的关键所在。
- 余劲东
- 关键词:君臣关系
- 明代朝觐考察程限之研究——以《铜马编》为中心的探讨
- 2015年
- 明廷规定地方官员每三年上京一次,觐见皇帝并完成对前三年政绩的考察,谓之朝觐考察,并对各省官员的入觐时限进行规定。然而在实际的政治运行中,地方官员却时常罔顾有关制度规定而提前启程入觐。作者结合《铜马编》这一官员入觐的纪行文本,对该异常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官员违背入觐程限而提前启程,“官利”与“国利”的冲突导致了朝觐程限这一合理的制度难以落实。
- 余劲东周中梁
- 关键词:明代
- 明代政坛南北之争再探讨——以王竑为个案的研究
- 明代政坛南北官员之争是贯穿明代政治史的重要事件。因地缘关系而产生的乡里情谊常使生长于相同或相近地区的官员之间容易产生认同感;而为了维护自身及亲友的利益,朝中为官的士人往往乐于形成相互援引的利益团体。关于南北的地域划分,郭...
- 余劲东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