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其彦

作品数:13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艺术文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学
  • 3篇艺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叔本华
  • 3篇伦理
  • 2篇道德
  • 2篇奠基
  • 2篇心理
  • 2篇心理分析
  • 2篇人性论
  • 2篇伦理学
  • 1篇道德动机
  • 1篇道德基础
  • 1篇道德模式
  • 1篇道德性
  • 1篇德性
  • 1篇地铁
  • 1篇地铁空间
  • 1篇颠覆
  • 1篇动因
  • 1篇行为动因
  • 1篇移情
  • 1篇移情理论

机构

  • 8篇湖北美术学院
  • 3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南民族学院

作者

  • 13篇余其彦
  • 1篇卢斌

传媒

  • 4篇理论月刊
  • 2篇湖北师范学院...
  • 1篇江淮论坛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学习月刊
  • 1篇湖北广播电视...
  • 1篇湖北美术学院...
  • 1篇湖北成人教育...
  • 1篇湖北第二师范...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公共艺术介入地铁空间的必要性及其原则——武汉地铁公共艺术的发展向度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本文从我国地铁公共艺术的现状入手,在阐明公共艺术与地铁空间的功能特性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地铁空间的必要性及其原则问题,进而对地铁公共艺术的发展向度作一个基本的探讨。
卢斌余其彦
关键词:公共艺术地铁空间武汉地铁
叔本华的道德怀疑主义
2012年
叔本华的道德怀疑主义体现为他对传统伦理学基础的质疑。只要道德还以作为实现目的之工具来确证自身,那它就无法保证自身的纯粹性。道德应该具有独立于人类制度的天然根基,否则就是虚伪之物,因此,伦理学必须首先确立道德自身的内在必要性,但这一任务的完成不能越过经验,以否定道德的经验依据为代价。
余其彦
关键词:叔本华
《红楼梦》之意淫论浅析被引量:2
2002年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不仅在观念上 ,而且在叙述中 ,都对淫欲色情进行了明确区分 ,并提出了色淫、情淫、意淫这三个概念。意淫兼有弗洛姆所描述的胞爱、性爱、自爱等三种类型的爱的特征 ,但又与它们有着明显区别 ,因而不能被其中任何一类型的爱所取代。意淫具有浓厚的形而上学味 ,但又是贾宝玉的道德自律。贾宝玉对大观园的众女儿们之意淫 。
余其彦
关键词:《红楼梦》意淫
《叙画》文本诠释的几个问题
2018年
南北朝刘宋时期的文学家、书画家王微所写的《叙画》,是中国绘画美学史上的重要文献,虽然篇幅短小,但阅读理解并不容易。因为宋代以前的文献主要通过抄本流传,文字难免出现错讹脱漏,加之古人喜用通假,又无标点符号,致使今人难以准确理解文义,把握文本主旨。坊间诠释《叙画》的论者颇多,但有待解决的问题也不少,就其中的三个问题提出了正确补正的必要条件,认为改"矩"为"圆",补以"其形"二字最为接近王微的原文。
余其彦
中国美术考古史上的古琴艺术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用图像证史的方法,通过美术考古所发现的图像资料,如壁画、石刻、雕塑、以及绘画作品等,来论述和考证中国古琴艺术在形制、制作、演奏方式等方面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与图像证史论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对于美术考古史上所发现的涉琴视觉艺术作品,不仅要考释其作为琴史之证据的关键之所在,同时也没有忽略对它的审美观照。
余其彦
关键词:美术考古古琴
移情理论能为普世伦理做些什么被引量:2
2005年
普世伦理只能奠基在人类本性共同性之上,只有预设并相信人类本性的共同性,谋划和建构普世伦理才有可能;而作为人类本性共同性之一部分的移情能够为普世伦理的建构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移情不仅能够为普世伦理提供基础,而且能够为普世伦理提供资源,还能够为人类道德共识提供方法论支持。
余其彦
关键词:移情奠基
《柳如是别传》心理分析浅谈被引量:2
2002年
《柳如是别传》是一部亦文亦史的奇书巨著,贯穿全书的心理分析,鲜明地体现了它的文学创作之特点。陈寅恪“以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塑的眼光和精神”,与三百年前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通过考今典和释古典相结合的诠释方法,将钱柳因缘诗章“辞锋针对,思旨印证之微妙”展示在读者面前,再现了明清鼎革之际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情感波澜。
余其彦
关键词: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心理分析
论舍勒对叔本华同情伦理学的批判
2012年
舍勒与叔本华在伦理学的建构上有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即把为伦理学奠基视为其伦理学的首要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又必须首先对康德伦理学进行批判。其批判的目的,就是要解救陷入形式主义困境中的伦理学,消除形式与实质、理性与情感之间的紧张或对立。舍勒与叔本华都清楚认识到,正是康德哲学的影响和自然科学的进步,有力地证明了伦理学或道德的原有支撑物己经腐朽。本文将对舍勒和叔本华在这方面的异同进行分析与比较,阐述舍勒在其"情感先天论"基础上对叔本华的同情理论所进行的批判。
余其彦
关键词:舍勒叔本华伦理学奠基
“Tat tvam asi”如何能为道德奠基——论古印度“梵我同一”思想对叔本华伦理学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本文认为《奥义书》核心思想之一——“梵我同一”的观念与叔本华的意志本体论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叔本华将道德的基础建立于“同情”之上,而“同情”正是“Tat tvam asi”的具体表达方式。东方思想对叔本华的伦理学有着不可忽视的正面影响。
余其彦
关键词:叔本华伦理学
论尼采对叔本华之道德奠基的颠覆
2012年
叔本华依据其"意志之自我否定"的哲学思想提出"同情是道德唯一的基础"的重要学说,但他的后继者尼采却以"权利意志"作为重估一切价值的标准,彻底否定了同情理论的价值,进而颠覆了叔本华为道德奠定的基础。本文旨在对尼采与叔本华围绕同情的价值和道德奠基问题所展开的论战进行梳理与评价。
余其彦
关键词:尼采叔本华道德基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