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光明

作品数:10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6篇盆地
  • 3篇新生代
  • 3篇深水
  • 3篇深水沉积
  • 3篇盆地形成
  • 3篇中新生代
  • 2篇造山带
  • 2篇盆地演化
  • 2篇中生代
  • 2篇喜马拉雅造山...
  • 2篇磨拉石
  • 2篇被动大陆边缘
  • 1篇地层
  • 1篇第三纪
  • 1篇动力演化
  • 1篇雅鲁藏布江缝...
  • 1篇英文
  • 1篇三角洲
  • 1篇扇三角洲
  • 1篇蛇绿岩

机构

  • 8篇成都地质矿产...
  • 4篇德国蒂宾根大...
  • 3篇成都地质学院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10篇余光明
  • 7篇刘宝珺
  • 3篇徐强
  • 3篇张哨楠
  • 3篇王成善
  • 2篇陈成生
  • 1篇郑海翔
  • 1篇王成善

传媒

  • 7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全国地质科技...

年份

  • 5篇1993
  • 2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8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藏地区特提斯中生代沉积特征及沉积盆地演化被引量:25
1989年
根据地层、沉积体系和古构造的特征可将西藏特提斯划分为9个沉积盆地。各盆地的沉积特征与演化特点很好地表明了西藏地区的板块构造格局。研究表明班公湖-丁青断裂带为板内转换边界,雅鲁藏布江活动陆缘具有“山弧”边界性质,而非海沟-岛弧-弧后盆地体系。
余光明王成善张哨楠
关键词:中生代盆地特提斯
西藏日喀则白垩纪弧前盆地:沉积物和盆地演化被引量:6
1993年
研究区位于拉萨地块及其深成岩类(冈底斯带)以南沿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120km范围内。在圈捕洋壳或过渡地壳顶部的藏南日喀则弧前盆地的演化始于中白垩世。原先的被动陆缘沉积残余,特别是浅水碳酸盐,保存于强烈变形(缩短约65%)和部分侵蚀的盆地充填物的北缘。保存的弧前复理石沉积厚达6—8km,主要由与俯冲有关的火山弧(冈底斯带)排出的火山碎屑(安山岩质和安粗岩质)物质组成。除诸如陆棚碳酸盐之类的再搬运的盆内组分之外,较深侵蚀面处或较远源的深成岩和沉积岩均提供盆地充填物。可划分出5个主要的深海水道体系作为位置大体固定的点源。水道中的水流方向总是指向南面的生长加积楔或俯冲带,因此指示该盆地永久性地充填到外脊并逐渐变浅。弧前复理石至少可细分为三个巨层序,从宽阔而切割较深的粗粒水道充填物开始,而以半远洋泥灰岩(沉积于碳酸盐补偿深度CCD之上)和黑色页岩告终。水道的侧向迁移、水道舌状体的转换以及火山脉动产生了主要为向上变细的高频率旋回。弧前盆地内的海相沉积作用于麦斯特里希特期(Maastrichtian)或古新世结束,代之以富含源自深侵蚀的岩浆弧的粗碎屑的始新统一渐新统秋乌组(与凯拉斯和更西的印度河磨拉石等时)河流沉积。因为弧前复理石和磨拉石型秋乌组均在中新世(?)同期变形,我们认为秋乌组代表海相弧前盆地充填作用在大陆的继续,如加利福尼亚大峡谷弧前盆地中观察到的一样。
G.EinseleS.DürrW.Frisch刘光华H.P.LuterbacherL.RatschbacherW.RickenJ.WendtA.Wetzel刘宝珺余光明郑海翔
关键词:弧前盆地盆地演化复理石磨拉石火山碎屑河流沉积
雅鲁藏布中新生代深水沉积盆地形成和演化(Ⅰ)——喜马拉雅造山带沉积特征及演化被引量:20
1993年
通过对喜马拉雅三叠纪到第三纪区域沉积特征分析,阐明了雅鲁藏布喜马拉雅特提斯造山带从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的沉积盆地演化史。随着以雅鲁藏布带为代表的喜马拉雅特提斯打开,三叠纪到早侏罗世为特提斯早期裂开的大陆边缘裂谷盆地。早期裂谷中心部位不是现在大陆缝合线的雅鲁藏布一带,而在低分水岭带。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雅鲁藏布江南测为典型被动大陆边缘,其沉积盆地沉降、海平面变化与沉积作用相吻合。晚白垩世到第三纪为前陆盆地演化阶段,从沉积作用可以识别出晚白垩世晚期为造山第一暮,第三纪初为第二幕。
刘宝珺余光明徐强G.EinseleW.Frisch刘光华J.WendtA.WetzelL.RatschbacherH.P.Luterbacher
关键词: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
雅鲁藏布中新生代深水沉积盆地形成和演化(Ⅱ)——喜马拉雅碳酸盐台地动力演化被引量:1
1993年
喜马拉雅地区的碳酸盐台地产生、发展和消亡与特提斯造山带形成的动力演化息息相关。三叠纪时,碳酸盐台地较稳定地在聂拉木陆架边缘发展起来,主要受陆源碎屑强烈干扰,碳酸盐台地在其生长面附近发育。早、中侏罗世,碳酸盐台地受构造沉降和海平面变化强烈影响,从潮下低能带向高能变浅的镶边台地旋回性发展。在台地边缘斜坡—盆地中发育一套特殊的碳酸盐“喷溢流”沉积。晚侏罗世,碳酸盐台地受被动大陆边缘初期快速热沉降影响,被黑色页岩覆盖,台地被淹没死亡。早白垩世,陆架边缘台地可能以孤立台地为特征,相当多的碳酸盐台地碎裂或崩塌,靠大陆一侧则主要为末端变陡缓坡。晚白垩世开始,碳酸盐台地主要在岗巴一带发育,发育向上变深的沉积序列,为受前陆挠曲影响产物。第三纪初,碳酸盐台地主要为缓坡,属于前陆盆地远离造山带一侧的碳酸盐台地沉积。喜马拉雅碳酸盐台地的最终消亡是由于造山抬升暴露。
徐强刘宝珺余光明G.EinseleW.Frisch刘光华
关键词:喜马拉雅造山带碳酸盐台地
雅鲁藏布中新生代深水沉积盆地形成和演化(Ⅲ)——喜马拉雅被动大陆边缘构造沉降分析被引量:1
1993年
喜马拉雅特提斯中、新生代属印度板块北部被动大陆边缘。对充填这个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物用“反剥法”(backstrippiog)进行研究,恢复了从被动大陆边缘到前陆盆地的抓降史。对分离出的盆地构造沉降曲线与McKenzie模式图版进行对比相关性分析,判断认为被动大陆边缘成熟期主要为热耗散沉降,前陆盆地时逆冲推覆动力为主要影响因素。
徐强刘宝珺余光明G.EinseleW. FrIsch刘光华J.WendtA.WetzelL.RatschbacherH.P.Luterbacher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日喀则群的蛇绿岩质海底扇及其板块构造意义被引量:1
1993年
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布的日喀则群(K_2TK)砂泥质细粒复理石中发育着一种独特的沉积单元——蛇绿岩质砂砾质海底扇。这些扇体规模小,内扇和中扇相序典型。无论是内扇还是中扇,水道都特别发育,而且水道游荡作用明显。盛行砂砾质高密度浊流和粘性碎屑流沉积,沉积物粒度粗,含大量卵石级以上的粗碎屑,具有近源、快速堆积的特点。其碎屑组分为世界现代和古代海底扇沉积所罕见,主要是蛇绿岩碎屑,并含少量岛弧火山-岩浆岩碎屑和老地层的碎屑。这些扇体具有活动边缘型海底扇的典型特征,但又有其特殊性,它们发育在雅鲁藏布洋盆闭合、印度板块与藏北板块开始碰撞时的残留复理石盆地边缘。板块碰撞导致蛇绿岩质杂岩体和洋壳物质逆冲、抬升形成一个外弧造山带。该外弧造山带成为这些扇体的主要物源区。同时,强烈的逆掩和纳布作用也可将部分岛弧岩和老地层带到残留盆地边缘,一起作为来源母岩。
刘宝珺余光明陈成生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西藏日喀则地区第三系大竹卡组砾质扇三角洲——片状颗粒流沉积被引量:11
1990年
一、引言 1987和1988年仲夏,我们中国和联邦德国的地质同行联合对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进行了地质考察,对日喀则地区所出露的第三系磨拉石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沉积学工作,现将初步研究成果作一个简略介绍。西藏日喀则地区第三系磨拉石主要出露于雅鲁藏布江一带,是一套砾岩、砂岩、泥岩和少量泥灰岩的沉积组合,作为碰撞造山带山前或山间盆地的沉积产物,已被许多学者所认识。本文主要讨论始新—渐新世大竹卡组(钱定宇等,1985)磨拉石沉积,尤其是砾岩的沉积机制,并认为湖相砾质扇三角洲沉积是该磨拉石盆地的最主要沉积类型之一,扇三角洲沉积相带发育齐全,在德日剖面和南卡堆剖面(图1)部有完好的扇三角洲层序,是一种独特的、以突发性片状颗粒流和片状牵引流沉积为代表的扇三角洲类型。在青藏高原羌塘地区(余光明等,1986)和柴达木盆地(邓宏文等,1987)都报道过类似的第三纪沉积。研究此类发育于特定大地构造背景的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刘宝珺余光明陈成生
关键词:扇三角洲磨拉石湖相沉积相带
西藏北部西雅尔岗地区白垩—第三系红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环境(英文)被引量:2
1989年
西雅尔岗地区位于羌塘高原腹地,地理范围为东经88°00’至89°00’,北纬32°40’至33°40’.大地构造位置从属于羌塘地块的玛依岗日—阿木冈基底隆断带.在晚白垩—第三纪时期,受青藏高原整体抬升的影响,沉积了一套巨厚的红色陆屑建造,其基本特征为沉积厚度大、粗粒沉积所占比例高、沉积类型复杂、横向及纵向上相变快、岩石的颜色多为红色及紫色.沉积相类型主要为冲积扇、扇三角洲及湖泊.化石类型主要为植物(柏型枝),孢粉和鸟足印化石.反映了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快速堆积的沉积特征.根据对该区岩石学的研究,发现岩石的矿物组合和结构类型皆因成岩作用的影响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矿物组合的变化是由于沉积后附加的陆原机械渗入粘土.在地表条件下不稳定矿物及岩屑的溶解作用以及在成岩过程中自生矿物的形成作用所造成的.导致结构类型改变的原因是(1)机械渗入的碎屑粘土及自生的粘土矿物形成孔隙间的粘土质“成岩杂基”.而这些孔隙在最初沉积时则没有杂基存在;(2)松散沉积物在成岩过程中,结构颗粒的溶解作用;(3)由于压实及压溶作用而形成粉砂级及其它细小的颗粒;(4)交代作用及重结晶作用.这些成岩过程明显地反映了整个区域岩石的演化历史.显微镜、扫描电镜的观察以及红外光谱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区红层的形成是由?
刘宝珺余光明王成善张哨楠
关键词:红层成岩作用白垩-第三纪
西藏地区侏罗、白垩及第三系地层泥质岩的微量元素聚类分析成果解释被引量:10
1990年
我们除了对该区侏罗、白垩及第三系地层中的泥质岩类(含部分泥质粉砂岩、泥灰岩)进行了详细的岩性和沉积特征的研究外,还对其所含的微量元素类型、含量及其分布规律做了系统的研究。由于在沉积过程中沉积物与沉积环境水介质间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地球化学平衡,如沉积物与界面水之间的物质交换、沉积物质对元素的吸附,以及胶体的凝聚等。这种物质的聚集、交换,以及元素的再分配,不仅仅和元素本身的性质有关,同时还受制于各种外界条件,如母岩的风化特点、物质与元素的搬运状态、以及古气候、古沉积环境、水介质特征等。因此,在不同的背景条件下。
余光明张哨楠王成善
关键词:泥质岩古沉积环境沉积物源聚类分析
西藏特提斯中生代沉积盆地特征及其构造演化
余光明王成善林文球
关键词:中生代构造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