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敏
- 作品数:28 被引量:137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光周期和温度对大猿叶虫泰安种群滞育诱导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为了明确光周期和温度对大猿叶虫泰安种群滞育诱导的影响,在实验室恒温和变温条件下,观察了该虫滞育诱导的光温反应。滞育诱导的光周期反应表明,大猿叶虫泰安种群滞育的发生与光周期无关,主要取决于日平均温度。当温度20℃时,全部个体进入滞育;在温度25℃时,仅有极少数个体发育;在温度28℃时,发育的个体也没有达到40%。对温度的敏感虫态包括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在缺乏光信号的条件下,温度本身也能诱导滞育发生。在平均温度24℃、26℃下,温周期变化幅度对滞育的诱导有显著影响。在相同的温度下,有光参与的温周期的滞育率比全暗的温周期的滞育率明显低。结果表明,温度是大猿叶虫泰安种群滞育诱导的主要因素。
- 周昱晨何海敏薛芳森
- 关键词:大猿叶虫滞育诱导光周期温度
- 亚洲玉米螟性体型二型性及幼虫发育历期与蛹重的关系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明亚洲玉米螟不同地理种群性体型二型性及幼虫发育历期与蛹重的关系。【方法】在26℃,L︰D=16︰8条件下,详细记录了来自热带地区的海南省三亚种群,来自亚热带地区的广东省广州和江西省永修种群,及来自温带地区的河北廊坊种群的雌雄幼虫发育历期、蛹重、成虫重,并计算幼虫发育速率。【结果】不同地理种群的雌性个体均显著大于雄性个体。三亚种群雌雄个体的发育历期没有差异,但雌性的生长速率显著大于雄性个体;广州种群、永修种群及廊坊种群,雌雄的生长速率没有差异,但雌性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雄性幼虫。各地理种群蛹重随幼虫发育历期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结论】亚洲玉米螟存在明显的性体型二型性,雌雄个体发育历期和生长速率存在地理差异。
- 肖亮傅淑何海敏薛芳森
-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发育历期生长速率
- 草地贪夜蛾不同季节取食玉米叶和大豆叶生活史特性比较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植食性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受到季节和寄主植物的显著影响。为探明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寄主的适应机制,该研究系统地比较了该虫不同季节取食玉米叶和大豆叶关键生活史特性的差异。【方法】在夏初(日平均气温28.6℃)、夏中(日平均气温29.1℃)和秋中(日平均气温24.0℃)的自然条件下,分别测量了草地贪夜蛾取食玉米叶和大豆叶从卵孵化到化蛹和化蛹到成虫羽化的时间,以及蛹和成虫的体质量;在夏初(日平均气温28.2℃)、夏中(日平均气温30.9℃)和秋中(日平均气温21.4℃)的自然条件下分别观察了取食玉米叶和大豆叶的雌成虫交配成功率、产卵前期、产卵期、寿命、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结果】与取食大豆叶的草地贪夜蛾比较,取食玉米叶的草地贪夜蛾在夏初、夏中和秋中显示了显著短的幼虫发育历期,显著高的生长速率、较高的交配成功率、较短的产卵前期、较高的产卵量和显著高的卵孵化率。但以大豆叶饲养的草地贪夜蛾能顺利完成生活史。不论取食玉米叶还是大豆叶,雌性蛹期显著短于雄性,显示了雌性先熟现象;雄性蛹质量显著高于雌性,显示了性体型二型性;在夏初和夏中的高温下获得的蛹质量显著高于在秋中的中性温度下获得的蛹质量,没有遵循温度-体积大小法则;雄蛹在变态中比雌蛹丢失了更多的质量。【结论】取食玉米叶的草地贪夜蛾显示了高度的寄主适应性。取食大豆叶的草地贪夜蛾顺利完成了生活史,提示了随着草地贪夜蛾入侵时间推移和暴发频率增加,存在为害大豆的潜在风险。
- 刘伟徐强黄丽莉薛芳森何海敏
- 关键词:寄主植物发育历期生长速率
- 温度对大猿叶虫生活史特性的影响
- 2019年
- 温度被认为是变温动物表型可塑性最重要的调节因子之一。为探明大猿叶虫生活史对温度变化的反应,在16,19,22,24,26,28℃的恒温,光周期L16:D8下,测量了卵孵化到化蛹和成虫的羽化时间,蛹和成虫的体质量。结果表明,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随饲养温度的升高显著缩短,生长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在性别间没有显著差异。体质量和饲养温度的关系没有遵循温度-体积法则,雄虫和雌虫均在19℃下获得了最大体质量。然而,在19~28℃的温度范围体质量和饲养温度的关系遵循温度-体积法则。在所有的温度下,雌虫显著大于雄虫,显示了雌性偏向的性体型二型性(SSD)。体质量随温度升高趋于减轻,而SSD指数随温度的升高趋于增大,支持了Rensch法则。成虫的SSD指数高于蛹,原因是在羽化过程中雄虫比雌虫丢失了更大的质量。
- 李慧龙徐强王强卢兆成薛芳森何海敏
- 关键词:大猿叶虫温度发育时间体质量
- 滞育持续时间对大猿叶虫山东种群成虫产卵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在山东泰安大猿叶虫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在田间,该虫的繁殖期出现在春季和秋季,以成虫在土中越夏和越冬。本试验在20℃LD12︰12条件下,详细比较了大猿叶虫山东种群滞育持续时间9个月和3个月成虫产卵量。结果显示:滞育3个月雌虫每雌平均产卵量和平均日产卵量均略高于滞育9个月的雌虫,但两者间均无显著差异,而早期产卵量却低于滞育9个月雌虫。
- 何海敏匡先钜薛芳森
- 关键词:大猿叶虫产卵量
- 柑橘花期蓟马的种类与鉴定被引量:6
- 2013年
- 为明确柑橘花期蓟马种类,以柑橘园为实验基地,系统调查橘园中蓟马的种类。经形态学鉴定共发现3种蓟马,且3种蓟马的形态分别与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淡色蓟马(Thrips flavus Schrank)和华简管蓟马(Haplothris chinesis Priesner)极其相似。对3种蓟马分别进行单头虫体的基因组DNA提取,对其ITS2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并测序,测序结果登入NCBI数据进行比对,结果表明3种蓟马分别与棕榈蓟马(Thrips palmi Karny)、淡色蓟马(Thrips flavus Schrank)和华简管蓟马(Haplothris chinesis Priesner)的相似度均达99%。
- 阙海勇黄丽莉薛芳森车飞何海敏陈超
- 关键词:蓟马种类
- 绿缘扁角叶甲生活史、交配及繁殖的观察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明绿缘扁角叶甲Platycorynus parryi Baly年生活史、交配及繁殖情况。【方法】越冬代成虫在室内自然条件下连续繁殖,及在不同温度下,详细观察记录了成虫的交配、繁殖力和寿命。【结果】绿缘扁角叶甲是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的重要害虫,以老熟幼虫在3~5 cm深的土层中越冬,在江西南昌一年发生1代。越冬幼虫于次年4月中旬开始陆续化蛹,4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自然条件下各虫态发育历期:卵期(11.81±0.17)d,幼虫期300~330 d,蛹期(13.62±0.13)d,成虫寿命(47.99±0.65)d。成虫羽化3~4 d后开始交配,日平均交配(3.55±0.11)次,交配持续时间最短5 min,最长可达140 min,平均交配持续时间(28.11±0.89)min,日龄大的成虫交配持续时间显著短于日龄小的成虫;相邻两次交配之间的间隔时间最短3 min,最长426 min,平均交配间隔时间(74.75±3.19)min,日龄大的成虫交配间隔时间显著短于日龄小的成虫。交配后2~3 d开始产卵,平均每雌产卵量为169粒。在22、25和28℃条件下,温度对雌虫寿命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升高,雌虫寿命显著缩短,而雄虫寿命和每雌产卵量却差异不显著。【结论】绿缘扁角叶甲在江西南昌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可进行多次交配,成虫日龄对其交配行为有显著影响,温度对该虫的繁殖力无显著影响。
- 何海敏肖亮傅淑薛芳森
- 关键词:生活史交配繁殖
- 亚洲玉米螟的一个生活史特征——体重与温度呈正相关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温度是变温动物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影响了所有的生活史特性。本研究旨在探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生活史特性随温度变异的特点。【方法】在恒温20,22,24,26,28,30和32℃,光周期16L∶8D室内条件下,测定了亚洲玉米螟南昌种群从卵孵化到化蛹和化蛹到成虫羽化的时间,以及蛹和成虫的体重。【结果】亚洲玉米螟幼虫和蛹的历期及总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显著缩短。雄性幼虫历期和总发育历期显著短于雌性,显示了雄性先熟现象。生长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雌性生长速率在较低温度下显著低于雄性,但在高温下显著高于雄性。体重和温度之间的相关性没有遵循温度-体型大小法则,雌雄个体在高温下体重更重,雌性个体显著大于雄性,显示了雌性偏向的性体型二型性(sex size dimorphism,SSD)。与任希法则相反,亚洲玉米螟的SSD指数和体重随温度升高趋于增大。雄蛹在变态中比雌蛹丢失了更多的重量,导致成虫期的SSD指数大于蛹期。【结论】高温不仅显著缩短了亚洲玉米螟发育历期,而且导致了其在成熟时体重更大。亚洲玉米螟雌雄间的生活史特性存在较大差异。
- 何海敏肖亮陈前武薛芳森
-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温度发育历期体重
- 交配频率对条纹小斑蛾繁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测试了25℃下交配频率对条纹小斑蛾成虫产卵量和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雌虫在未进行交配的情况下不能产卵,交配2次的雌虫产卵量最高,其次是交配3次和1次的雌虫,但平均每雌总产卵量在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对于雌虫寿命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未交配的雌虫寿命显著长于交配一次的雌虫。各处理间雄虫寿命也不存在差异。
- 何海敏王军华肖海军薛芳森
- 关键词:产卵量
- 亚洲玉米螟南昌种群滞育的解除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为了探明滞育诱导期和滞育期间的光周期和温度如何影响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滞育的强度。【方法】采用不同条件下诱导的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转到不同条件下解除滞育的方法,测试了亚洲玉米螟南昌种群滞育幼虫滞育解除的光周期反应、滞育诱导期和滞育期间的光周期和温度对滞育持续时间的影响及田间越冬幼虫滞育解除的时间进程。【结果】滞育解除是由光周期控制的,临界日长为14.5 h。在25℃和28℃,光周期13L︰11D诱导的滞育个体的滞育强度显著弱于11L︰13D和12L︰12D。滞育幼虫在长光周期15L︰9D和22,25和28℃解除滞育,显示了其滞育持续时间随温度的升高显著缩短,从22℃下的72 d降到28℃下的34 d。5℃的低温处理没有缩短滞育持续时间,但低温处理同步了滞育个体的化蛹时间。越冬幼虫不同时期从自然条件下转入恒温25℃,长光周期15L︰9D和短光周期12L︰12D的条件下解除滞育,显示了越冬幼虫滞育初期对光周期仍然敏感,但这种光敏感性在1月份后丧失。3年的田间观察揭示了50%滞育幼虫的化蛹时间出现在4月末至5月上旬,50%羽化时间出现在5月中旬。【结论】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的滞育强度受到滞育诱导期和滞育期间的光周期和温度的显著影响。
- 何海敏陈前武杨慧中夏勤雯薛芳森
-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光周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