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友文

作品数:19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二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4篇电子电信

主题

  • 6篇电离层
  • 5篇日食
  • 5篇流星
  • 5篇流星雨
  • 4篇电离层效应
  • 4篇ES层
  • 3篇狮子
  • 3篇狮子座
  • 3篇狮子座流星雨
  • 2篇扩散
  • 2篇沉降粒子
  • 1篇等离子体
  • 1篇电波吸收
  • 1篇电场
  • 1篇电离层暴
  • 1篇电离层扰动
  • 1篇电子密度
  • 1篇星体
  • 1篇英仙座
  • 1篇宇宙

机构

  • 18篇中国电子科技...
  • 5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中国电波传播...

作者

  • 19篇何友文
  • 6篇徐品新
  • 3篇马月华
  • 3篇赵海斌
  • 2篇龙其利
  • 1篇苗卫苏
  • 1篇孙宏林
  • 1篇李广宇
  • 1篇李永生
  • 1篇孙宏林
  • 1篇苗卫苏
  • 1篇孙宏林

传媒

  • 10篇电波科学学报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天文学报
  • 1篇紫金山天文台...
  • 1篇第八届全国电...
  • 1篇1998年中...
  • 1篇第四届全国电...

年份

  • 2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1
  • 2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1
  • 3篇1990
  • 1篇198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赤道异常区的日食电离层效应
分析了全食带大体位于磁赤道的1995年10月24日日全食期间,地处磁赤道异常区的广州和海南站的日食电离层效应,并结合同期富克、中坜和Okinawa站及有比对意义的环食带大体位于'北驼峰'所在区域,而稍远离磁赤道的1958...
何友文孙宏林苗卫苏
关键词:日食电离层效应
文献传递
日食电离层效应被引量:10
1990年
本文分析了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期间,我国14个电离层站和1988年3月18日日全食期间两个站的垂测仪和偏振仪记录,并综合50年代以来历次日食电离层效应的观测结果,证实:1.E层和F_1层光食效应明显,F2层动力学效应显著;2.f_0F_2存在日食日值大于、小于或等于控制日值三种典型情况;3.TEC食变曲线有凹陷和不凹陷两种典型情况,甚至出现日食日值大于控制日值的异常现象. 本文对F_2层和外电离层的动力学特征作了定性讨论,认为:空间等离子体温度急剧下降和沿场扩散是F_2层和外电离层日食效应的最主要因素;而磁赤道上空等离子体的沿场扩散、“喷泉”效应,热层风和全(环)食带方位是影响位于磁赤道异常区各电离层站日食电离层效应的主要因素.
何友文龙其利
关键词:日食电离层等离子体温度
日环食激发的电离层行扰
何友文
关键词:电离层扰动日环食电子密度频高图
强流星雨及其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的观测与研究
2007年
在首届狮子座强流星雨国际联测期间,开展了多学科、多手段的狮子座和天龙座强流星雨及其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的综合观测,并结合近半个世纪的(1957-2003年)狮子座、英仙座和天龙座强流星雨及其相关资料的综合分析,充分证实了非偶现的周期性强流星雨可导致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的形成.下述结论亦得到初步证认:强流星雨形成机制;f_bE_s异常峰出现规律;对宇航安全的严重危害.文中还对彗星尘演化过程、宇宙尘暴出现和丢失规律及中纬区E_s层宇宙尘维持机制作了讨论.
马月华何友文徐品新赵海斌
1989年3月特大电离层事件
1996年
给出了1989年3月罕见的超级太阳活动区(NOAA,AR5395)的多次爆发,在远东地区诱发了一系列强烈的、甚至是首次观测到的电离层扰动事件:(1)重庆站以北地区TEC增量达55×10(16)el/m2的突增事件;同期武昌、仑坪和知本等站的TEC负增量达65×10(16)el/m2的突降事件;(2)兰州以南地区的强TID;(3)持续时间较长的Lacuna现象;(4)微粒E层事件等。作者结合同期远东和巴西地区的电离层扰动,多颗卫星探测结果和全球中低纬区极光的出现,对此次电离层事件的部分异常变化及其形成机制作了初步讨论,并指出东向电场剧增和粒子沉降可能是此次事件的主要因素。
何友文
关键词:电离层暴TID
远东地区的微粒E层事件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给出了1983—1985年磁暴期间,我国乌鲁木齐等七个站及日本国分寺等五个站出现微粒E层的情况;得到了微粒E层的日变化、月变化和纬度变化;结合同时的地磁、宇宙线、TEC和电离层的变化,对微粒E层出现率作了分析.初步证实:微粒E层的形成和维持与赤道环电流指数(D_(st))负变幅大小密切相关,此外还同宇宙线的FD(Forbush decreases)事件的出现有关.作者认为,沉降粒子可能是低纬地区微粒E层事件的主要粒子来源.
何友文顾厚东
关键词:微粒E层磁暴沉降粒子
远东地区一次典型的微粒E层事件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介绍了在1986年2月6日21时12分开始的急始型强磁暴主相期间,我国乌鲁木齐、兰州、北京、长春、满洲里、重庆和海南站观测到微粒E层的情况,结合同时的地磁、宇宙线和TEC的观测结果,电离层的各种变化和日本国分寺等5个地面垂测站的月报表,对1986年2月7日和8日午夜前后在远东地区出现微粒E层事件的概貌和特征作了初步概括和讨论。作者认为,粒子沉降可能是形成此次微粒E层事件的主要原因。
何友文
关键词:沉降粒子
一九八七年九月二十三日日食电离层效应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利用1987年9月23日环食期间,广州站(纬度23°08′,经度113°21′)和重庆站(纬度29°30′,经度106°25′)同时接收的电离层偏振仪的 TEC 和垂测资料,采用联合换算模式法,粗略地测定了环食期间,广州和重庆地区电离层参数和等效标高等部份结果,证实日食电离层效应显著,作者还对日食电离层效应的动力学特征,作了初步讨论。
何友文龙其利李永生马健敏
关键词:日食电离层效应
从中国目视资料分析1998年狮子座流星雨被引量:3
1999年
本文分析了1998 年狮子座流星雨的一部分中国目视资料。资料启示:1998 年狮子座流星雨来自两股不同组成的流星体颗粒的不均匀混合流。按照这种观点进行了以这些目视资料为基础的计算,从而解释了目视观测与雷达观测所得结果之间的矛盾。
徐品新何友文
关键词:狮子座流星雨流星体
一九九八年狮子座强流星雨
1999年
1998年我国首次开展了狮子座强流星雨及其电离效应的无线电观测,结合国际流星组织收集的38个国家的光学(目视)流星观测资料,初步证实:a)1998年狮子座强流星雨发生了爆发;b)无线电流星最大出现率达2500次/小时;c)电离效应显著;d)火流星、无线电流星和fbEs异常峰的峰值时刻差达17~19h。由此推论:a)1998年狮子座流星雨发生了3次“爆发”,其爆发的峰值时间分别是:17日9:40;18日3:00~5:00和21:15;b)光学(目视)和无线电流星如约而至。预报基本正确,并未提前。同时。
何友文马月华徐品新
关键词:流星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