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伟
- 作品数:94 被引量:251H指数:8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理论研讨会综述
- 2010年
- 2010年11月27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陕西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主办,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党史研究室、陕西省委党校、延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承办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理论研讨会在陕西师范大学学术活动中心召开,来自延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政治学院、陕西省委党校、
- 任晓伟
- 关键词:学习型政党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毛泽东思想研究
- 论瓦窑堡会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被引量:4
- 2013年
- 瓦窑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时期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时期转型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不仅初步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方针,而且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留下了许多启示,对新世纪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 贺小娜任晓伟
- 关键词: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外资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引量:4
- 2007年
- 20世纪40年代中期,毛泽东在构建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的过程中,强调了外资经济在战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外资经济看做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新中国成立前后,由于国际、国内历史环境的变迁以及认识上的变化,毛泽东没有把外资经济纳入新民主主义经济体系之中。尽管新中国成立前后具体的历史条件使毛泽东不可能再提外资经济,但外资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体系中的理论地位是不能被忽视的。
- 任晓伟
- 关键词:外资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毛泽东
- 科学研究斯大林对毛泽东的理论影响——关于莫里斯·迈斯纳《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斯大林主义》的评析和反思
- 2014年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斯大林主义》一文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莫里斯·迈斯纳的一篇重要论文。该文主要研究了斯大林主义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影响以及"毛泽东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关系。但在政治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的分析框架下,迈斯纳的研究陷入了对中共党史、特别是对当代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严重误解之中。全面评析迈斯纳的这篇论文,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迈斯纳关于毛泽东和中共党史的研究状况,并能凸显出当代西方学者关于毛泽东研究的一些新特点。
- 任晓伟
- 关键词: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斯大林主义中国共产党
- 英文学术文献中有关毛泽东著作的编辑出版情况略考被引量:2
- 2013年
- 毛泽东著作的编辑出版是整个毛泽东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在英文学术文献中,从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学者就开始了对毛泽东著作文本的搜集整理,形成了许多重要成果。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施拉姆著的《毛泽东的政治思想》所收毛泽东著作专题文献及其所编《毛泽东与人民的谈话:1956年-1971年毛泽东的谈话与书信》和《毛泽东权力之路:革命著作集(1912-1949)》,此外还有麦克尔·考与约翰·列伊格编的《毛泽东言论集(1949-1976)》、杰罗姆·陈著的《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所收毛泽东诗词等。这些英文文献从学术研究层面反映出了毛泽东的世界性影响。
- 任晓伟
- 关键词:毛泽东毛泽东著作
- 从习近平文化思想看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价值
- 2024年
-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也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思政课建设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体现“两个结合”的方法论要求,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内在要求。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基本特点决定了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应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思政课助力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篇章,这是由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文化属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统领性地位所决定的。思政课建设是涵养当代中国文化主体性的重要精神阵地,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任晓伟
- 关键词:思政课建设意识形态文化主体性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肇始——邓小平“江西下放”时期思想探析被引量:4
- 2014年
- 从1969年10月到1973年2月的"江西下放"时期是邓小平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端的一个重要时期,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肇始。这一时期,邓小平对"文革"性质的初步认识为后来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奠定了基础,从而在政治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理论准备;邓小平对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低下的切身体会和对中国经济落后性的认知则为后来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启动奠定了基础,从而在发展思路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理论准备。邓小平在"江西下放"结束初期对中国发展问题的集中思考和阐述发展了下放时期的基本思想,进一步明确了这一思想的走向,从而加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性理论准备。
- 任晓伟
- 关键词: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早期进程及其教训被引量:4
- 2009年
- "马克思主义俄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的俄国社会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俄国化"原初的理论起点,但普列汉诺夫在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严重忽视了俄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特殊性。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的具体条件结合起来,完成了对俄国化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构建。列宁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俄国化"早期进程的同时也留下了严重教训。
- 任晓伟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 科学发展观视阈中的马克思主义当代化与中国化被引量:3
- 2008年
- 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发展趋势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事业的重要前提。冷战结束后,世界马克思主义对人的价值、民主、社会平等和生态文明的理论关注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当代化进程的主要趋势。科学发展观既适应了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主要趋势,又具有着自身独特的理论内涵和理论意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发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与中国化关系的问题上达到了新的理论自觉性和实践主动性。
- 任晓伟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中国共产党对计划和市场关系认识中的“两次否定之否定”
- 2011年
-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计划和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两次"否定之否定",一次是从新中国建立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一次是从中共十四大以来至今。经过这两次"否定之否定",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在中国的变迁,最终指向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构成了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体制上的重要内涵。
- 任晓伟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