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2篇导管
  • 2篇导管癌
  • 2篇胰腺
  • 2篇胰腺导管
  • 2篇胰腺导管癌
  • 2篇乳头
  • 2篇十二指肠
  • 2篇十二指肠乳头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肿瘤
  • 2篇丛生蛋白
  • 1篇断流
  • 1篇断流术
  • 1篇选择性
  • 1篇血流
  • 1篇血流阻断
  • 1篇血栓
  • 1篇胰腺癌

机构

  • 6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6篇任志远
  • 6篇李德旭
  • 6篇金俊硕
  • 4篇李星
  • 3篇董玉玺
  • 2篇陆文昊
  • 2篇冯留顺
  • 2篇王扬
  • 1篇陆文浩
  • 1篇高英兰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4篇2014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十二指肠乳头癌中埃兹蛋白和钙黏蛋白的表达与预后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埃兹蛋白(Ezrin)、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与十二指肠乳头癌的临床预后关系。方法收集十二指肠乳头腺瘤28例患者和腺癌46例患者的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Ezrin、E-cadherin在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在十二指肠乳头癌组织中Ezrin、E-cadherin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91%(34/46)和21.74%(10/46),腺瘤组织中分别为46.23%(13/28)和85.71%(24/28),两种组织中Ezrin、E-cadherin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zrin和E-cadherin在十二指肠乳头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且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种蛋白的表达、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与术后生存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两种蛋白的表达、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Ezrin和E-cadherin对十二指肠乳头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十二指肠乳头癌的分子标记物或治疗的潜在靶点。
李德旭王扬金俊硕任志远冯留顺
关键词:埃兹蛋白钙黏蛋白免疫组化
胰腺导管癌中丛生蛋白和生存素、增殖细胞核抗原及Ki-67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在胰腺导管癌中丛生蛋白和抑凋亡蛋白及细胞增殖标志物间的关系.方法 用双重荧光染色法对17例胰腺导管腺癌中丛生蛋白和生存素(Survivin)进行染色并计数阳性细胞进行统计;同法对丛生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Ki-67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在胰腺导管癌中丛生蛋白阳性细胞数为420个,Survivin阳性细胞数为72个,其中丛生蛋白和Survivin均阳性的细胞数为59个.丛生蛋白、PCNA及Ki-67共同表达的癌细胞数为0个.结论 丛生蛋白在胰腺导管癌中的抗凋亡范围比Survivin更广泛,并且其表达和细胞增殖无相关.
金俊硕高英兰董玉玺任志远李星陆文浩李德旭
关键词:胰腺导管癌丛生蛋白生存素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
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在肝切除术中应用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行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60例,其中行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术28例(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肝切除术32例(全肝血流阻断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全肝血流阻断组比较,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谷丙转氨酶较低,术后前白蛋白及胆碱酯酶水平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在院观察时间较短,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胆红素及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肝血流阻断组并发症发生率(7.1%)低于全肝血流阻断组(28.1%)(P<0.05)。结论选择性肝血流阻断法行肝切除术可有效控制出血,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快。
董玉玺李德旭金俊硕李星任志远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血流阻断
脾切断流术后预防门静脉系血栓行抗凝治疗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索脾切断流术后行抗凝治疗预防门脉系血栓形成的最佳时机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脾切断流术的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行祛聚治疗基础上,术后第2天开始加用低分子肝素钠。B组:行祛聚治疗基础上,血小板计数〉300×10-9/L时加用低分子肝素钠行抗凝治疗。c组:仅行祛聚治疗。比较三组间血栓发生率、术后再出血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组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3.39%)明显低于B组(25.93%,P〈0.05)和C组(35.71%,P〈0.05)。B组和C组间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167,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术后尽早(术后第2天)行抗凝治疗预防断流术后门静脉系血栓形成效果佳,且安全、方便。
李星李德旭金俊硕董玉玺任志远陆文昊
关键词:门静脉血栓抗凝治疗
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与应用体会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对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治疗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通过37例行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合国内外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采用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局部切除术,无手术死亡病例。18例术前钳取活检,与术后病理结果基本一致。术后并发胰腺炎1例,腹腔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1年、3年、5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7%、88%、63%。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不同的分化程度间生存期有统计学差异,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有无浸润肌层间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局部切除术对无周围脏器及淋巴转移的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患者是安全有效合理的手术方式。
李德旭王扬金俊硕任志远冯留顺
关键词:十二指肠乳头肿瘤外科治疗
丛生蛋白在胰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丛生蛋白在胰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2例胰腺导管癌组织进行检测,计算阳性率并以各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32.7%的胰腺导管癌表达丛生蛋白;丛生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的转移明显相关(P〈0.05),但与神经淋巴管、血管的侵犯无明显相关(P〉0.05),与患者术前血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与癌胚抗原(CEA)水平明显相关(P〈0.05),但与癌肿的分化、分期大小无明显相关(P〉0.05)。丛生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生存率无明显相关(P〉0.05),但生存率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论丛生蛋白可作为分子生物学预后因子在胰腺导管癌的预后判断上起一定作用。
金俊硕任志远李星陆文昊李德旭
关键词:丛生蛋白胰腺癌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