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革

作品数:180 被引量:1,045H指数:21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0篇期刊文章
  • 34篇会议论文
  • 32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2篇天文地球
  • 18篇生物学
  • 1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10篇农业科学
  • 8篇水利工程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电气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7篇气候
  • 30篇古气候
  • 27篇植被
  • 22篇气候模拟
  • 19篇气候变化
  • 19篇全新世
  • 19篇湖泊
  • 19篇冰期
  • 18篇流域
  • 17篇太湖
  • 16篇降水
  • 14篇花粉
  • 13篇中全新世
  • 11篇盛冰期
  • 11篇末次盛冰期
  • 11篇湖流
  • 10篇太湖流域
  • 10篇古气候模拟
  • 9篇第四纪
  • 9篇数值模拟

机构

  • 118篇中国科学院
  • 38篇黑龙江省科学...
  • 26篇南京大学
  • 8篇解放军理工大...
  • 8篇北京交通大学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浙江海洋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植...
  • 4篇南京地理与湖...
  • 3篇中国科学院南...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台湾大学
  • 2篇中国铁道科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180篇于革
  • 19篇孙宇峰
  • 14篇张治国
  • 14篇薛滨
  • 13篇刘健
  • 13篇郑益群
  • 13篇刘新杰
  • 12篇沈华东
  • 12篇廖梦娜
  • 12篇杨雪冰
  • 11篇唐焕伟
  • 11篇赖格英
  • 11篇陈星
  • 11篇桂峰
  • 11篇张兴
  • 11篇郭春景
  • 10篇张冬青
  • 10篇王卉
  • 9篇王苏民
  • 9篇李永飞

传媒

  • 16篇湖泊科学
  • 14篇第四纪研究
  • 9篇科学通报
  • 5篇沉积学报
  • 5篇黑龙江科学
  • 4篇海洋地质与第...
  • 4篇中国科学(D...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3篇自然科学进展
  • 3篇气象学报
  • 2篇微体古生物学...
  • 2篇大气科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河海大学学报...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江苏地质
  • 2篇铁路计算机应...
  • 2篇中国铁道科学
  • 2篇农业工程
  • 2篇2007年全...

年份

  • 5篇2021
  • 4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13篇2016
  • 15篇2015
  • 10篇2014
  • 10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12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10篇2004
  • 7篇2003
  • 12篇2002
  • 4篇2001
1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湖流域1960年代营养物质输移的模拟评估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通过数理统计、动力模拟等方法,结合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确定了1960年代的工业点源排放、土地利用/覆盖等模拟数据输入,利用分布式机理性的流域模型SWAT,模拟了太湖流域1960年代营养物质输移的时空分布,并在敏感性试验的基础上,对营养物质输移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了1960年代营养物质输移的时空分布基本态势.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业点源、生活污水、牲畜养殖、农业化肥和土壤营养本底等5个敏感性因子中,生活污水对入湖营养物质的贡献最大;非点源形式排放的营养物质(总氮和总磷)约占入湖总量的3/4,是流域营养物质排放的主要形式;同时,结果还表明,人类活动造成的营养物质排放是太湖流域营养盐入湖总量的主要来源.
赖格英于革
关键词:太湖流域富营养化
一种多功能工业大麻种子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工业大麻种子收集装置,包括下底柱、螺纹孔、上底柱、不锈钢梁和中间圆孔,所述下底柱表面的一侧设置有螺纹孔,所述下底柱内部的一侧滑动安装有上底柱,上底柱的顶端延伸至下底柱的外部,所述上底柱顶端的一侧...
王晓楠孙宇峰韩承伟张治国王盼朱浩曹焜赵越张晓燕于革聂迪
文献传递
从2003年加拿大第四纪与地貌大会看早中全新世气候变化原因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3年
自从Denton等人[1]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了全新世新冰期以来, 人们在世界各地纷纷发现全新世寒冷气候突变事件[2~10]. 这些发现和研究突破了传统的全新世气候变化模式--由北欧花粉地层建立气候序列. 由于与米兰科维奇天文地球轨道理论并得到了深海沉积证据所证实的10~100 ka气候冰期-间冰期旋回原因不同, 全新世0.1~1 ka尺度的气候变化驱动机制一直是世界各国第四纪科学工作者探索热点之一. 20年多年来, 随着新的地质记录的发现和集成, 人们提出了冰流浮冰-海洋环流、火山喷发、太阳常数变化等不同机制的解释[2~5]. 其中北美第四纪劳伦塔冰流(Lauentide icesheet)融化过程中浮冰和冰融水注入北大西洋所引发的海洋环流变化及造成的全新世早、中期快速气候变化, 得到了大量地质证据的支持[6~8].
于革柯贤坤
关键词:全新世气候变化
2万年来东亚气候环境变化的区域气候模拟研究
中全新世(6kaB.P.)和末次盛冰期(LGM,21kaB.P.)是近2万年来与现代有着巨大反差的气候时期。利用包含较详细陆面过程的区域气候模式,通过分别加入现代植被和根据花粉化石资料转化的东亚地区古植被,模拟了6kaB...
郑益群于革
关键词:东亚气候区域气候模拟中全新世末次盛冰期
文献传递
视频监控系统互联互通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视频监控与通讯技术领域的视频监控系统互联互通装置及方法。视频监控系统互联互通装置中设立认证授权模块、接入网关模块、目录服务模块、数据分发模块和信令控制模块;通过信令、数据的格式转换和转发,实现既有异构视频...
秦勇彭怀军贾利民董宏辉祝凌曦杨艳芳唐堃于革谢征宇
文献传递
2万年来东亚气候环境变化的区域气候模拟研究
郑益群于革
中国中全新世植被带迁移的气候动力学机制探讨(英文)被引量:10
2000年
地球轨道参数驱动的太阳辐射变化造成了中全新世北半球大陆夏季的普遍增温 ,但中低纬度的冬季温度低于现代。古气候模型和古植被模型在这个动力驱动基础上 ,对东亚季风区的模拟均反映了北半球中低纬度的冬季温度低于现代 ,由此主要受冬季温度控制的中纬度森林植被向南迁移。然而 ,根据花粉资料重建的中全新世植被表明 ,中国东部森林植被带向北迁移 ,其中常绿阔叶林北移 30 0 km,落叶阔叶林北移 50 0 - 60 0 km。根据古植被类比研究 ,中国东部冬季温度普遍增温 ,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冬季温度比现代分别高出 3.5,2 .3,3.1 - 4.0°C。数据和模型之间的巨大差距表明了引起中全新世植被和温度变化的气候动力 ,并不完全受地球轨道驱动的太阳辐射变化控制 ,而早、中全新世大陆下垫面 ,包括海冰、冰流以及植被和土壤的变化 ,对气候系统和大气环流格局有着潜在的重要反馈作用。本文提出东亚地区自全新世初期至中全新世 ,由于北半球高纬海冰退缩、第四纪冰流消融已尽、欧亚大陆永久冻土面积缩小 ,导致欧亚大陆冷源作用削弱。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减弱 ,造成东亚冬季风变弱。而冬季风强度和范围减小 ,使中国东部冬季温度增高 ,是森林植被向北迁移的重要气候动力因素。
于革王苏民
关键词:花粉植被带冬季风中全新世迁移
太湖流域营养物质输移的模拟评估研究被引量:26
2007年
以太湖流域上游来水区作为研究区,利用1995年、1998年和2002年实测的气象、水文水质资料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以SWAT模型为模拟工具,对土壤本底营养盐、城镇农村居民生活排污、牲畜养殖排放、农业化肥使用、工业点源排放等5种营养来源进行了敏感性模拟.模拟结果表明:生活污水和工业点源是最重要的营养物质来源;农业化肥、牲畜养殖、生活污水、土壤本底营养盐及其他面源等非点源营养物质来源是太湖外源输入的主要形式;在营养盐入湖总量中,大约86%的总氮和88%的总磷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总氮、总磷入湖量的贡献份额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湖西区和武虞区是营养物质外源输入的主要贡献地区.
赖格英于革
关键词:太湖流域营养物质总氮总磷SWAT模型
湖泊沉积记录的气候信息和古气候模拟
湖泊水量变化提供了气候降水和地表湿度变化信息,而大区域范围内的湖泊水量同步变化能够反映大气环流空间变化。作为气候预测的参考系,古湖泊所提供的气候降水和湿度,是认识和研究气候变化一个重要的方面。从非洲内陆封闭湖泊研究始,剑...
于革
关键词:湖泊沉积记录气候信息古气候模拟数据库技术
文献传递
长江下游第四纪环境与旅游资源开发
1991年
本文根据长江下游河谷地貌和第四纪环境变化基本特点,评述了各类地质、地貌单元与自然景观的关系。提出按三个旅游中心区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具体措施。
于革孙玉华
关键词:地貌旅游资源第四纪长江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