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雪凡

作品数:76 被引量:143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白求恩基金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综合征
  • 12篇蛋白
  • 10篇文献复习
  • 10篇复习
  • 9篇基因
  • 8篇脑脊液
  • 8篇肌肉
  • 7篇缺血
  • 7篇CREUTZ...
  • 6篇源性
  • 6篇突变
  • 6篇脑缺血
  • 6篇肌病
  • 5篇神经系
  • 5篇神经系统
  • 5篇抗体
  • 4篇再灌注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神经病
  • 4篇髓鞘

机构

  • 37篇吉林大学第一...
  • 35篇吉林大学白求...
  • 6篇吉林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山西医学院
  • 1篇长春客车厂
  • 1篇太原钢铁(集...

作者

  • 76篇于雪凡
  • 11篇林世和
  • 10篇苗晶
  • 10篇魏晓晶
  • 8篇苗晶
  • 7篇刘楠
  • 7篇苏飞飞
  • 6篇林卫红
  • 6篇孙瑞红
  • 6篇冯加纯
  • 6篇李岩
  • 6篇张颖
  • 5篇赵节绪
  • 5篇刘楠
  • 5篇赵珩
  • 4篇赵芬
  • 4篇宋晓南
  • 4篇王猛
  • 4篇牛振华
  • 4篇孟红梅

传媒

  • 34篇中风与神经疾...
  • 5篇中华神经科杂...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4篇临床神经病学...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国神经免疫...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第七届全国脑...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1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1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救援激酶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对心肌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高脂饮食联合STZ诱导制成T2DM大鼠模型,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大鼠缺血再灌注组(A组)、正常大鼠缺血后适应组(B组)、糖尿病大鼠后适应组(C组)。3组均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全心停灌30min,复灌60min,制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B、C组在再灌注开始前先给予再灌注10s,全心停灌10s,共6次循环的IPO。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Western印迹法测定心肌磷酸化Akt,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β)的表达。结果正常离体大鼠心肌IPO干预后磷酸化Akt及GSK-3β的表达增强;而对T2DM大鼠给予IPO处理后磷酸化Akt及GSK-3β的表达无增强,去磷酸化GSK-3β表达增强。结论IPO对正常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而对T2DM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无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糖尿病状态下影响再灌注损伤救援激酶信号通路,导致GSK-3β活性(去磷酸化水平)增高有关。
赵昕于雪凡郑杨
关键词:缺血后适应糖尿病缺血再灌注损伤
61例青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的分析被引量:27
2004年
目的 发现青年人脑梗死可能存在的不同病因及危险因素。方法 将 6 1例 15~ 4 0岁脑梗死患者按年龄分成两组 ( 15~ 2 9岁一组 ,30~ 4 0岁一组 )。再根据 TOAST病因分类 ,将患者分成 5组 ( ATR,CEMB,L AC,OTH,U ND)。结果  6 1名脑梗死患者中 ,男 39例 ,女 2 2例。根据 TOAST病因分类 ,ATR5例 ( 8.2 % ) ,L AC2 3例( 37.7% ) ,CEMB10例 ( 16 .4 % ) ,OTH17例 ( 2 7.9% ) ,UND6例 ( 9.8% )。结论 青年脑梗死发病原因有其特殊性 ,应引起临床注意。15~ 2 9岁组以其它原因所致脑梗死 ( OTH)和女性为主 ;L AC和 ATR均多见于 30~ 4 0岁组 ,且男性为多 ;两组心源性栓塞无明显差异。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吸烟。
于雪凡李颖新赵节绪
关键词:青年脑梗死病因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
嗜酸性筋膜炎1例报告
2014年
嗜酸性筋膜炎(eosinophilic fasciitis,EF)由Shulman[1]1974年首先描述,是一种以筋膜纤维化及炎症浸润、皮肤水肿硬化、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征的少见病。1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因"双手活动受限1 y,双前臂僵硬4 m"于2013年7月11日入院。患者1 y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不能握紧及伸展不全,肢体活动可,未给予特殊治疗,症状无明显变化,于4 m前双前臂出现肌肉僵硬,触之发硬,腕关节活动受限。既往:2008年手部外伤史。
李岩王海霞范雪丽刘楠于雪凡
关键词:嗜酸性筋膜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关节活动受限肌肉僵硬皮肤水肿双前臂
家族性Creutzfeldt-Jakob病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确定家族性Creutzfeldt-Jakob病(CJD)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对一个CJD家系进行系谱调查,并采用蛋白捕获法进行脑脊液14-3-3蛋白定量;应用PCR方法,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朊蛋白(PrP)基因类型。结果(1)两代4例的发病年龄早于散发性CJD,而且有早发的趋势;(2)先证者脑脊液14-3-3蛋白为125ng/ml,高出截点13.9倍;(3)先证者PRNP第788碱基和789碱基之间插入1个碱基A,致使PRNP第231位点发生插入突变;(4)患者弟弟及其女儿未发现有PrP基因突变。结论先证者为PRNP第231位点插入突变致家族性CJD,其临床表型与散发性CJD无明显不同,但发病年龄早于散发性CJD,同一家系患者死于同一年龄段。
林世和宋晓南南善姬于雪凡樊丽超
关键词:朊蛋白基因插入突变
医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引导的途径与方法被引量:3
2006年
为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和培养创新能力,在医学教学采用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正确处理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关系等方法,使学生增加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对医学理论与实践切实的学习和掌握,也为学生在医学教育学习中打下坚实基础,使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备了创造性能力。
王凯忠于雪凡张宏赵慧
关键词:教学方法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创造性思维
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抗a-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受体抗体脑炎一例被引量:2
2016年
抗a-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2-受体抗体(AMPA2-R)脑炎是一种新近发现的抗神经元细胞表面抗原的自身免疫性脑炎。
段晨晨于雪凡朱明勤张颖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受体抗体脑炎丙酸羟基细胞表面抗原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的肌肉病理特点及形态计量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FSHD)患者肌肉活检病理学特点,对出现炎细胞浸润者进行形态计量分析并与多发性肌炎(PM)患者进行比较,以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山西医科大学第六医院及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30例FSHD患者的临床及肌肉病理学资料,按有无炎细胞浸润分为非炎性浸润组(16例)和炎性浸润组(14例);应用Image-Pro Plus生物分析软件对FSHD患者炎性浸润组与多发性肌炎患者肌肉病理进行形态计量分析比较。结果 30例FSHD中14例可见肌膜内及肌间质炎细胞浸润,尤其以血管周围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浸润的炎细胞主要是CD4+T淋巴细胞。形态计量分析显示:炎细胞浸润FSHD组肌纤维表面积、密度、直径、炎细胞浸润、再生和坏死肌纤维与P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细胞浸润FSHD组肌间质总面积明显大于P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肌肉病理形态计量分析示FSHD患者炎细胞浸润组肌间质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多于PM组,从病理上鉴别二者,可为临床提供帮助。
张艳丽吴雪梅杨立明于雪凡
关键词:多发性肌炎肌肉病理
GFPT1基因突变致管聚集伴肢带型肌无力综合征一例
2016年
患儿男,16岁。因“四肢无力4年”于2015年入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陔患儿自幼生长发育正常,但不擅长竞技活动。12岁时出现提前物、爬楼梯费力,且容易疲劳。症状具有波动性。病程中无肌肉疼痛、吞咽网难及复视。
苗晶冯加纯张珍珍李香丽苏飞飞段晨晨于雪凡
关键词:肌无力综合征基因突变肢带型四肢无力生长发育肌肉疼痛
抗MDA5抗体和抗SSA/Ro52抗体双阳性皮肌炎的临床分析(附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抗MDA5抗体和抗SSA/Ro52抗体双阳性皮肌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抗MDA5抗体和抗SSA/Ro52抗体双阳性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5例患者中男性1例、女性4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典型皮疹及肢体无力,可伴有呼吸困难、关节症状及口干眼干等症状,均诊断为抗MDA5抗体和抗SSA/Ro52抗体双阳性皮肌炎,且合并间质性肺炎;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2.2±6.18)岁,平均病程(4.2±1.64)个月;1例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升高(472 U·L^-1);诊断明确后5例患者均接受了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结论抗MDA5抗体与抗SSA/Ro52抗体双阳性的皮肌炎临床主要表现为典型皮疹,肢体无力、呼吸困难、关节症状及口干眼干等症状常见,血清肌酸激酶升高不明显,易合并间质性肺病;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为主要方案。预后不良。
高彦露王子燚魏晓晶康志霞苗晶于雪凡
关键词:皮肌炎间质性肺病
糖原累积病Ⅱ型2例家系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5年
糖原累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一组与糖原合成和分解代谢异常有关的遗传代谢性疾病。根据所缺乏酶的不同,目前将GSD分为12型。糖原累积病Ⅱ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typeⅡ,GSDⅡ),又称Pompe病,
张珍珍苗晶李香丽赵芬于雪凡
关键词:糖原累积病文献复习家系报告遗传代谢性疾病代谢异常糖原合成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