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洋
-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OCT与FFA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诊断中联合应用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联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的27例(28只眼,35个渗漏点)CSC患者进行OCT检查。结果35个渗漏点中,OCT检查发现23眼(28个渗漏点)为神经上皮层脱离,2只眼(3个渗漏点)为色素上皮层脱离,2只眼(4个渗漏点)为神经上皮层脱离伴色素上皮层脱离。结论FFA和OCT在对CSC的诊断上各具优势,FFA可定位渗漏点,反映疾病的范围和程度,利于激光治疗。OCT可定性定量检查CSC,并指导激光治疗。两者结合可以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CSC。
- 于洋洋王素云董丽
- 关键词:相干光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 上睑皮肤松弛重睑术式的改进
- 上睑皮肤松弛是中老年人眼睑部的一种常见的生理性退变,临床上需要做重睑手术矫正。我们采用按皮肤松弛程度切除皮肤多余量,并把重睑外型设计与眼角皱纹去皱的设计相联合,以及切口缝合法的新术式,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王素云于洋洋程笑冬
- 文献传递
- COL1A1基因多态性与高度近视易感性的系统评价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评价COL1A1基因多态性与高度近视(high myopia)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万方、维普和CNKI数据库中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荟萃分析的方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文献纳入标准:研究内容为COL1A1基因多态性与高度近视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章中提供了基因型频率的完整数据;研究的位点符合H-W(Hardy-Weinberg)平衡。结果经全面的文献检索最终5篇文献被纳入COL1A1基因rs2075555位点的荟萃分析,3篇文献被纳入COL1A1基因rs2269336位点的荟萃分析。合并统计量之后的结果显示,COL1A1基因rs2075555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4种遗传模式下在病例对照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COL1A1基因rs2269336位点在隐性遗传模式下与高度近视的发生存在明显关联(P=0.02)。结论 COL1A1基因rs2269336位点可能是高度近视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增加高度近视的发病风险。
- 于洋洋王洁崔心明
- 关键词:COL1A1基因多态性高度近视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行的动脉改变及其对预后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伴行的动脉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黑龙江省医院121例(124眼)BRVO患者。方法观察不同病程的BRVO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的影像资料,分析不同病程伴行的动脉变化对视网膜无灌注区的形成、新生血管的发生及视神经的影响。主要指标FFA图像中视网膜动脉管径及充盈时间等改变。结果早期患者64眼中,动脉管径扩张且荧光素渗漏严重者27眼(42.19%),其中19眼(70.37%)在病变晚期出现了超过7 PD的大片无灌注区,而动脉正常或受累轻微的37眼中仅7眼出现大片无灌注区(P<0.05)。所有患者中38眼(30.68%)病变晚期发生小动脉闭塞;18眼(14.52%)阻塞静脉与伴行动脉的远端出现一致性闭塞;5眼(4.03%)伴行动脉干不同程度闭塞。65眼(52.41%)出现大片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其中49眼(75.38%)发生视盘或视网膜新生血管,而与动脉有关的新生血管有16眼(43.24%)。结论 BRVO伴发的视网膜动脉受累(如早期患者动脉充盈延缓、管径扩张,晚期患者动脉管径缩窄、小动脉闭塞等)程度可作为早期判断有无无灌注区、识别发生新生血管高危眼以及对BRVO分型的参考指征。
- 郭嫱冯卓蕾王峰赫红丹邴寒于洋洋郭续媛王莉
- 关键词: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使用拉坦前列腺素前后24h眼压曲线比较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使用拉坦前列腺素前后24h眼压曲线的变化,评价其24h降眼压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接受24h眼压监测患者的病历,筛选出使用拉坦前列腺素进行初次治疗的POAC患者。比较在用药前后24h眼压曲线的变化。眼压测量使用回弹式眼压计,测量时间点为10:00、14:00、18:00、22:00、2:00、6:00和8:00。结果共有26例入选,其中男性1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9±15)岁。用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降低的幅度在4.0-6.3mmHg,除2:00外,其余时间点用药前后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用药前眼压的峰值、均值、24h波动值分别为(26.3±7.7)、(21.9±6_3)和(8.4±3.2)mmHg,用药后相应值分别为(21.7±5.6)、(16.9±4.0)和(8.4±4.1)mmHg,较用药前分别降低(4.6±3.8)mmHg(F=6.14,P=0.017)、(5.0±2.9)(F=11.33,P=0.001)和(0.1±4.3)mmHg(F=0.004,P=0.951)。结论除2:00点外,拉坦前列腺素在其他时间点均可明显降低眼压,24h眼压的峰值和均值亦有明显降低.但对眼压波动无明显影响。
- 于洋洋甄毅王文欣张舒心
- 关键词:开角型青光眼拉坦前列腺素
- c-myc致癌蛋白和Ki-67在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与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c-myc致癌蛋白和细胞增殖因子ki-67与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组织病理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石蜡包埋标本中c-myc致癌蛋白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 40例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标本中,c-myc在23例肿瘤的细胞胞浆或胞核中表达,阳性率为57.5%。c-myc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及患者的年龄有关(P<0.05),而与肿瘤的细胞类型、肿瘤的位置、巩膜浸润程度和性别无关(P>0.05)。Ki-67指数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分型(特别是上皮细胞型)和肿瘤的位置有关(P<0.05)。未发现Ki-67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巩膜浸润程度及年龄、性别有关。且c-myc与Ki-67指数呈正相关(r=0.654,P<0.05)。结论 c-myc和Ki-67在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可以作为临床上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 于洋洋王素云崔心明
- 关键词: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KI-67抗原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与视力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研究中心性浆液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在频域光学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CT,SD-OCT)的图像特征以及其与视力的关系。方法对确诊CSC的30例患者双眼行SD-OCT检查,同期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确定渗漏点位置。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以及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域图像特征,并记录视网膜神经上皮最高的脱离高度和脱离宽度,以及黄斑中心凹的厚度,通过对图像形态学分析及测量,比较CSC患眼形态学改变与视力的相关关系。结果本组病例中有19只眼在频域oct图像中显示为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PED),占患眼的57.5%;有7只眼表现为RPE层突起,占患眼的21.2%;有4只眼表现为RPE层不规则,占患眼的12.1%;2只眼变现为RPE层无明显异常。对侧无症状眼中也发现有9只眼在SD-OCT中表现了RPE的异常。其中2只眼可见PED,6只眼可见RPE层不规则,1只眼可见RPE层突起。CSC患者视力与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高度呈显著负相关(r=-0.572,P=0.000);视力与黄斑中心凹的厚度呈负相关(r=-0.357,P=0.025);视力与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宽度无相关性(r=-0.403,P=0.253)。结论频域oct能清楚显示CSC的形态特征并能观察病情程度,对随访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于洋洋崔心明齐波王素云
-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视力
- 肇州县农村房角关闭疾病患病率调查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评估黑龙江省农村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方法选择肇州县进行青光眼调查研究。青光眼诊断标准选择ISGEO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结果 40岁及以上2 056人接受了检查,右眼平均眼压是14.0 mmHg,杯盘比为0.31。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房角关闭和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的患病率分别为1.61%、1.80%和5.35%。所有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16例(48.49%)眼压高于21mmHg,17例(51.52%)曾经诊断过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48.49%)曾经进行过激光或手术治疗,24例(72.73%)有严重的视力下降。结论中国东北农村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病率较高,致盲率高,就诊率偏低,需要积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医学科普宣传。
- 于洋洋王素云王绍伟
- 关键词: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