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大川
- 作品数:161 被引量:187H指数:7
-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关于物质论与实践论的统一——与陆剑杰同志商榷被引量:1
- 1991年
- 《江苏社会科学》1990年第6期发表了陆剑杰同志的《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论与实践论的关系》(以下简称陆文).陆文纵观了在中国哲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规定性的讨论中的意见分歧,认为关键在于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论和实践论及其关系,"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何者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核心的问题上发生对立,而形成一系列对立的哲学理解的."我认为,陆文抓住了在这一讨论中所形成的一系列对立的哲学理解的实质,但对于陆文所提出的物质论和实践论的对立,"只是在何者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中心的意义上才能成立,超出这个范围,便立即显现出二者的统一性",以及陆文从"导论与本论的统一"、"属性论和实体、关系论的统一"和"客体性原则和主体性原则的统一"三个方面对统一性问题的讨论,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 丛大川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实践论黑格尔哲学规定性客观实在性主体性原则
- 略论人格建设
- 2002年
- 在当今社会转型期,人也在转型,其基本特征是人格的分离和价值观的困窘,人成为“无所遵循”的人。为此,必须实现人的转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要求参与市场活动的人应具备一个具有时代特质的理想人格。我们认为,新时期的理想人格应是:“自我实现”型人格。
- 张士才丛大川
- 关键词:人格建设自我实现人格价值人格塑造人格扭曲理想人格
- 自我实现型人格是新时期的理想人格被引量:1
- 2003年
- 张士才丛大川
- 关键词:理想人格文化素质道德素质社会主义
- “实践的人道主义”是形成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被引量:1
- 1992年
- 在近年的“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中,出现了一种把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的人道主义和异化劳动论视为费尔巴哈的抽象人本论和人的本质异化的残迹的观点,这是对形成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的严重歪曲。我认为马克思《手稿》
- 丛大川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私有财产异化劳动道德评价外化伦理观
- 实践标准讨论的继续和深化——谈实践唯物主义讨论的意义
- 1992年
- 十三年前,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报告,党确立了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而在这前后进行的实践标准的讨论为此做了积极的理论准备。近些年来成为我国理论界突出的“热点”的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从理论本身的逻辑上讲,正是十余年前的实践标准大讨论的继续和深化。当前,党中央一再指示全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最近江泽民同志在上海考察时又强调指出,全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因此我认为,作为实践标准讨论的继续的实践唯物主义讨论就更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这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从更深刻的理论意义上讲,这一讨论几乎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所有层面,本文仅就其哲学意义谈几点看法。
- 丛大川
- 关键词:实践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新世界观费尔巴哈实践观
- 泛系方法论与应用哲学
- 1991年
- 当前,学术界开展了要不要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哲学的讨论,这一讨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同意这样的观点,即随着科学技术和哲学的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哲学和应用哲学群势在必行。
- 丛大川
- 关键词:应用哲学社会哲学哲学性质系统哲学泛系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 评斯大林自然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 1993年
- 人所共知,第一次把“辩证唯物主义”视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并将其模式化的是斯大林,其代表作是蛾于《联共党史》四章二节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随后,前苏联和我国的《辩证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都以斯大林的哲学模式为原版来建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体系,这一体系在我国至今没有多大的变化。我认为,斯大林的“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纯自然主义的世界观,使用的是一种纯自然本体论思维方式。
- 丛大川
- 关键词:新世界观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自然主义费尔巴哈自然观
- 人的本质是内在精神本质和外在劳动本质的辩证统一
- 2001年
- 人的本质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问题。必须从人的联系,从人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去把握:人的本质是内部本质和外部本质的辨证统一,是内部精神本质和外部劳动本质的辨证统一。
- 杜胜利丛大川
-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对《建设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的哲学思考
- 1997年
- 丛大川李逢生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可再生能源
- 也谈主体认识的无限性与客体的无限性——与郝宁湘同志讨论
- 1993年
- 《青海社会科学》1991年第1期,发表了郝宁湘同志的《谈主体无限性与客体无限性的本质差异》(以下简称郝文),对于这两类无限性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很有启发性。这里我想顺着郝文所提供的思路谈一点想法。 关于人类思维的至上性和无限性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之间的认识和被认识之间的关系,我国现行哲学教材是这样说的:“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能力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就是思维的至上性,亦即思维的无限性和绝对性,但是每一个以至每一代人。
- 丛大川
- 关键词:无限性可知论认识客体宇宙至上性